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5篇)【导读】这篇文档“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学情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教法与学法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观察到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签记录商品的价格,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呢?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l米=0.10米=0.100米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1)出示2.5元=2.50元8元=8.00元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比较0.3和0.30的大小(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汇报结论:0.3=0.30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6.小数性质应用.出示卡片题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完成39页的做一做。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1—3题。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第二篇】课题:比大小(二)内容:小数的性质课时: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基本教学过程:一、一、创设问题情境1、比较大小。1.26()2.030.23()0.312、0.2()0.20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与应用1、第10页试一试1、2。2、第11页练一练1。3、第2、3题。4、阅读。《你知道吗?》四、总结。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生:一块橡皮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生:一本本子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师:老师看到超市里一种西瓜的单价是1.20元,同样的西瓜水果摊上写的是1.2元,哪儿的单价贵呢?师:为什么1.2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2、利用米尺,找等量关系。看米尺写出: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二、探索新知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来做一个实验。1、比较0.30与0.3的大小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课件出示百格图,涂30格阴影部分,师: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课件演示:在百格图里去掉10条线,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星期天小明帮妈妈看店,一位小朋友看重一包标价7.09元的薯片,小明说我学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就付7.9元吧。若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例4联系学生熟悉的“购学习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通过用不同方法对橡皮和铅笔单价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试一试”则借助直尺图使学生再次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两组等式的特点,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则是突出小数性质内涵——“0”在小数末尾的专项教学,同时学习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小数的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此时的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可能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目的在于通过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②用图表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③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4)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教师引读0.3元=0.30元,从左往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