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供参考1/1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精编2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精编2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2、在理解应用中,复习象征、叠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3、掌握对写这一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多元体会诗歌浅显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内涵。课时:一课时一:导入一段悠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今天新课的学习。好,好文档,供参考2/11一个小竞赛,猜一猜这首歌是哪位影视人物的代表曲目?这正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采莲曲》。的确,采莲与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缘,采莲女轻巧的小船荡起了荷塘中多少欢乐的涟漪,而那皓腕下的红花又寄托了多少江南女子缱绻的情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恰恰与采莲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涉江采芙蓉。二、整体感知(一)初读,读准读顺1、自主读诗。2、单人朗读,评点指正,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3整体梳理,解决重点字词问题。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之前朗读出现的问题,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全班再次齐读。(二)再读,整体把握1、本诗的情感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哪些?忧愁、孤寂、苦闷思念(题眼)2、做这种思念之情究竟是如何被巧妙表达出来,使这首一无艰深之语,二无冷僻之词的短诗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啊,我们就有必要深入文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深入理解作者潜藏的感情了。三、析读,逐句赏析。好文档,供参考3/11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诗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过哪个举动引发的?涉江采芙蓉(2)为什么所采之花定为芙蓉,且以芳草兰泽渲染之?钻戒象征永恒,白纱象征纯洁,我们的主人公以莲为信物寄托情思,所以莲花在此象征了作者心中的真情,莲花的高洁喻示了作者情感的高洁。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那么,这样高洁美丽的莲花,作者送出去了吗?为什么呢?所思在远道。(2)这种急转直下的心理活动,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呢?设问,问答两体。“所思在远道”是不是对“采之欲遗谁?”的回答呢?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你能从中捕捉到什么信息?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可见境况孤冷;而孤冷的境况又曲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1)此时游子不觉回望故乡,那么他看到思念的好文档,供参考4/11故乡,思念的亲人了吗?没有,他看到的是,长路漫漫无边无际。(2)这句诗前半句叙事,后半句写景,无一字言愁而愁在其中,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叠词:内容重复,音韵悠长,使路的形象在长度和宽度上无限延伸。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此句是作者的情感在前面层层铺垫渲染之后的直接抒发,那么你看到了什麽样的情感?悲伤惆怅真情坚守社会批判(此处知人论世)(2)那么研讨至此,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语言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解读再一次诵读全诗,读出你们的情感和感悟。四、合作探究——对写手法1、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2、明确采莲者应为女子。第一,采莲主要是女子从事的活动,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采莲曲,第二:好文档,供参考5/11游子之求宦多在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荚蓉?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示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故乡,还顾说明此人不在故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人公,而抒情主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4、定义介绍5、结合本诗诗句,具体分析。6、表达效果分析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好文档,供参考6/1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五、小结——深衷浅貌言浅意深1、那至此,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你是否能理解前人对《古诗十九首》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了吗?它的语言虽然不及汉赋华美,不及律诗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话,自然古朴的语言背后,却运用了、设问、叠词、借景抒情、对写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诗人的深情看似单纯,实则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艺术魅力。你读懂了吗?2、配乐,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作业布置:试着诗歌改写为1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一定的细节描写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获得对全诗的整体认识,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思维发展和提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学好文档,供参考7/11习诗中对写法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审美鉴赏和创造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文化传承和理解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教学重点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习本诗中对写的表现手法。一、导入解题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歌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诗歌的发展也是一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在这发展过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为“五言之冠”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2、《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南北朝时期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的一组“杂诗”的标题,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它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但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好文档,供参考8/11组诗歌,得到古人极高的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钟嵘《诗品》说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二、朗读感知指名朗读。诗歌表达怎样的情感?三、品味鉴赏1、一二句画面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兰泽、芳草;意境高洁、清幽;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以荷花喻美好纯洁的女子;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芙蓉谐音夫容。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变化?明确:我们读这首诗,要深刻体会“采之欲遗谁”好文档,供参考9/11这句问话的意味。承上两句而来,它是突然的转折,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它是一句疑问,也是一声叹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远道”这句话的位置。难道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原来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还是为了他。如果入首就开门见山,把他表出,诗就平板无味了。在头两句中他是藏锋不露,第三句一转,就趁势把他突然托出,才见出这句话有雷霆万钧之力。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是个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3、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好文档,供参考10/114、在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情”?明确:主人公痛苦、忧伤的心情;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忧。四、讨论探究1、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或者说可以是谁?学生讨论,可对比已经学过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明确:“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妇,“还顾”者则有可能是游子;“涉江”者可能为思妇,“还顾”可能是思妇从对面曲揣彼意,想象游子一定是望乡时而感叹长途;穷困潦倒的游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妇”也有离愁别绪,这思妇在想象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游子思归、思妇怀远,二者皆有。对写法,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这种写法使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构建了诗歌富有立体感的意境。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着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词,究好文档,供参考11/11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就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理解。2、你认为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五、拓展延伸阅读《月夜》回答下面问题: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明确: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由自己的独看想到妻子的独看。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闺中只独看”,表现了妻子对我担忧,其实我也担忧妻子。但是诗人不直接说出,却借妻子的心表现出来,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