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供参考1/17高二数学精编教案【范例5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高二数学精编教案【范例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高二数学教案【第一篇】一、课前预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二、预习内容1、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导出和论证。观察以原点为中心,2a、2b长为邻边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再论证这两条对角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好文档,供参考2/171、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异同点分析2、描述双曲线的渐进线的作用及特征3、描述双曲线的离心率的作用及特征4、例、练习尝试训练:例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解:解:5、双曲线的第二定义1)。定义(由学生归纳给出)2)。说明(七)小结(由学生课后完成)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按两种标准方程形式列表小结。作业:1。已知双曲线方程如下,求它们的两个焦点、离心率e和渐近线方程。(1)16x2—9y2=144;(2)16x2—9y2=—144。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实轴的长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x轴上;(2)焦距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y轴上;好文档,供参考3/17曲线的方程。点到两准线及右焦点的距离。高二数学教案【第二篇】第06课时2、2、3直线的参数方程学习目标1、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2、初步掌握运用参数方程解决问题,体会用参数方程解题的简便性。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复习:1、若由共线,则存在实数,使得,2、设为方向上的,则=︱︱;3、经过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普通方程为。二、新课导学探究新知(预习教材P35~P39,找出疑惑之处)1、选择怎样的参数,才能使直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与点的坐标和倾斜角联系起来呢?由于倾斜角可以与方向联系,与可以用距离或线段数量的大小联系,这种方向有向线段数量大小启发我们想到利用向好文档,供参考4/17量工具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如图,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则=,而直线的单位方向向量=(,)因为,所以存在实数,使得=,即有,因此,经过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2、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应用示例例1.已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和点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教材P36例1)解:例2.经过点作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如果点恰好为线段的中点,求直线的方程。(教材P37例2)解:反馈练习1、直线上两点A,B对应的参数值为,则=()A、0B、C、4D、22、设直线经过点,倾斜角为,好文档,供参考5/17(1)求直线的参数方程;(2)求直线和直线的交点到点的距离;(3)求直线和圆的两个交点到点的距离的和与积。三、总结提升本节小结1、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答:1.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2、初步掌握运用参数方程解决问题,体会用参数方程解题的简便性。学习评价一、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课后作业1、已知过点,斜率为的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于两点,设线段的中点为,求点的坐标。2、经过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如果点为线段的中点,求直线的方程3、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倾斜角为的弦AB,求弦AB的长及弦的中点M到焦点F的距离。好文档,供参考6/17高二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式的求值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式的求值教学过程知识点精讲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公式及应用,掌握公式的逆用和变形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类型一般可分为:(1)“给角求值”:给出非特殊角求式子的值。仔细观察非特殊角的特点,找出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转化或消除非特殊角(2)“给值求值”:给出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找出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某种关系求解(3)“给值求角”:转化为给值求值,由所得函数值结合角的范围求出角。(4)“给式求值”:给出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式的值,求其他式子的值。将已知式或所求式进行化简,再求之好文档,供参考7/17三角函数式常用化简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注意点:灵活角的变形和公式的变形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对角的范围要讨论例题选讲课堂小结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公式及应用,掌握公式的逆用和变形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类型一般可分为:(1)“给角求值”:给出非特殊角求式子的值。仔细观察非特殊角的特点,找出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转化或消除非特殊角(2)“给值求值”:给出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找出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某种关系求解(3)“给值求角”:转化为给值求值,由所得函数值结合角的范围求出角。(4)“给式求值”:给出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式的值,求其他式子的值。将已知式或所求式进行化简,再求之三角函数式常用化简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注意点:灵活角的变形和公式的变形好文档,供参考8/17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对角的范围要讨论高二数学教案【第四篇】一、教材分析推理是高考的重要的内容,推理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由于解答高考题的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因此本部分内容的考察将会渗透到每一个高考题中,考察推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既可能在选择题中和填空题中出现,也可能在解答题中出现。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及特点,会将推理写成三段论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演绎推理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演绎推理的含义与三段论推理及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演绎推理的应用好文档,供参考9/17四、教学方法: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填一填:①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铜是金属,所以;②太阳系的大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因此;③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0xx是奇数,所以。2、讨论:上述例子的推理形式与我们学过的合情推理一样吗?3、小结:①概念: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____________.要点:由_____到_____的推理。②讨论: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有什么区别?③思考: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它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点?小结: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文档,供参考10/17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举例:举出一些用三段论推理的例子。例1:证明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例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D,E是垂足。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当堂检测:讨论:因为指数函数是增函数,是指数函数,则结论是什么?讨论:演绎推理怎样才能使得结论正确?比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课堂小结课后练习与提高1、演绎推理是以下列哪个为前提,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推理方法()A.一般的原理原则;B.特定的命题;C.一般的命题;D.定理、公式。2、因为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大前提),而是对数函数(小前提),所以是增函数(结论)。上面的推理的错误是()A.大前提错导致结论错;B.小前提错导致结论错;C.推理形式错导致结论错;D.大前提和小前提都好文档,供参考11/17错导致结论错。3、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和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B=180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4、补充下列推理的三段论:(1)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又因为与互为相反数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8.(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因为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是无理数。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高二数学教案【第五篇】课题:2。1曲线与方程课时:01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常用动点的轨迹以及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好文档,供参考12/17(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的归纳和介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常用动点的轨迹,为学习物理等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1、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解决办法:对每种方法用例题加以说明,使学生掌握这种方法。)2、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解决办法:先使学生了解相关点法的思路,再用例题进行讲解。)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大家知道,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好文档,供参考13/17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例1(1)求和定圆x2+y2=k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k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对(1)分析: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即x2+y2=4R2或x2+y2=0。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对(2)分析: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好文档,供参考14/17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由学生演板完成,解答为: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则OM⊥AM。∵kOM·kAM=—1,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2、定义法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直平分线l交半径OQ于点P(见图2-45),当Q点在圆周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分析:∵点P在AQ的垂直平分线上,∴|PQ|=|PA|。又P在半径OQ上。∴|PO|+|PQ|=R,即|PO|+|PA|=R。故P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是定值,可用椭圆定义写出P点的轨迹方程。解:连接PA∵l⊥PQ,∴|PA|=|PQ|。又P在半径OQ上。∴|PO|+|PQ|=2。由椭圆定义可知:P点轨迹是以O、A为焦点的椭好文档,供参考15/17圆。3、相关点法若动点P(x,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0,y0)的变动而变动,且x0、y0可用x、y表示,则将Q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或代换法)。例3已知抛物线y2=x+1,定点A(3,1)、B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在线段AB上,且有BP∶PA=1∶2,当B点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P的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