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档,供参考1/11折线统计图教案(精编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折线统计图教案(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折线统计图教案1一、说教学内容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好文档,供参考2/11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二、说教学程序(一)引入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三)强化应用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三、说目标达成好文档,供参考3/11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四、说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好文档,供参考4/11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五、说学法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xx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说板书设计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好文档,供参考5/11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出示统计图。20XX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图略)2.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统计图?(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教学例2。1.出示课文例题。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好文档,供参考6/111170元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好文档,供参考7/11(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四、布置作业折线统计图教案3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步骤一、复习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教师指出,从条形统计图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二、新授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好文档,供参考8/11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上面内容,教师指着图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提问: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其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从折线的起伏,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1)教学例3。出示例3:(课本第62页)理解题意后,教师提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确定水平射线的长度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都是用好文档,供参考9/11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都要写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和单位。)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要画直条,折线统计图先根据数量描点,并依次把相邻两点连接成一条折线,再在各点旁注明数字。)学生弄清楚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介绍具体制法。①描点。教师先描一月2C的一个点,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着描点。②连线。教师指导学生顺次连线。并提醒要写上标题、单位和制图时间。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三、巩固四、全课(略)《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好文档,供参考10/1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学过程:一、回忆铺垫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学习例2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三、巩固练习(一)完成“练一练”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好文档,供参考11/112、组织全班交流。(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五、作业1、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