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5页)2020-2021学年沈阳市第134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1.(2分)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2,路程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A.2:1B.1:2C.9:8D.8:9【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通过的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利用公式v=求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解答】解:由v=可得,运动的时间之比:====。故选:D。【点评】本题可以拓展到任意求比值问题,这是一般求比值问题的思路,掌握本类型的思路是很重要的。2.(2分)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D.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分析】长度的测量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这种估读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因估读产生的误差。【解答】解:A、估测产生的误差,每次测量可能不同,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有利于减小由此而产生的误差,所以符合题意;B、刻度尺的精密程度固定的情况下,对每次测量来讲它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刻度尺的精密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合题意;C、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不会避免错误的出现,所以不合题意;D、观察时如果视线倾斜,属于错误的操作,应及时改正,而不是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所以不合题意。故选:A。第2页(共15页)【点评】误差与错误是长度测量中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要分清,并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与减小的方法。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慢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等。(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都有关系;(4)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但是人不一定能够听到,比如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就听不到,故B不正确;C、声音在15℃的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70m/s,而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是500m/s,所以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故C错误;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知识点较全,包括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人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和防治噪声的途径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4.(2分)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A.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B.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城市道路上设立禁止鸣笛标志【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D、城市道路上设立禁止鸣笛标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第3页(共15页)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5.(2分)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A.舒适的房间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冷冻食物的温度【分析】根据我们对于温度的认识和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5℃左右,故A符合实际;B、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7℃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C不符合实际;D、冷冻食物的温度约为﹣5℃,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生活中温度的估测。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6.(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外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分析】分析生活中各现象现在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错误;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内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故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判断物态变化的问题,找准物质现在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进行判断,这是本类型习题的思路。7.(2分)下列光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食月食现象B.水中的倒影C.海市蜃楼第4页(共15页)D.在阳光的照射下,树荫下出现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是日食;当地球到了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在地球上观测月球便有一块区域出现了阴影,这就是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D、在阳光的照射下,树荫下出现的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8.(2分)如图所示,人在岸边看到水面下景物的正确光路图是()A.B.C.D.【分析】由折射规律知,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分析判断。【解答】解:人在岸边看到水面下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由水中射到空气,然后在水面发生折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由光的折射定律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作图,关键知道光的传播方向和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第5页(共15页)9.(2分)如图所示的光学作图中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B.平面镜成像C.光的折射D.光通过凸透镜【分析】(1)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3)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解:A、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90°﹣50°=4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40°,而图中反射角等于50°,故A错误。B、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故B正确;C、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D、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透镜光路图、光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相关作图,掌握相关的规律是关键。10.(2分)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而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第6页(共15页)【解答】解: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AB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是凸透镜,C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透镜的分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1.(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C.乙透镜的焦距更大,其折光本领更强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能会聚于一点【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解答】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B、凸透镜左右两侧的焦点都是实焦点,所以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故B正确;C、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故乙透镜的焦距更大,其折光本领更弱,故C错误;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都能会聚到一点上,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12.(2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第7页(共15页)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像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解答】解: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故D错误。故选:B。【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13.(2分)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分析】(1)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2)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100℃;(4)体温计使用前应先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解答】解:A、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故A错误;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B错误;C、体温计的量程35℃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