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私企与外企利弊通观--关键时刻给应届毕业生及时点拨各位朋友:在我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从国家事业单位开始,陆续在小的民营企业、国内很强的民营企业(华为公司)、网络公司、世界500强外企(IBM和HP)工作,期间走了一些弯路,也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在回首这些年的职业经历时,颇多感慨:要是在关键的一些时间点上,能有高人指点,或者自己再多知道一些关于职场的道理,也许这一路会走得顺畅很多,也会轻快很多。可是人生不能假设,也无法重来,不管怎样,遗憾也好、欢欣也罢,这就是自己十几年弯弯曲曲的职业经历。于是,我就想:要是把自己的一些职业经验分享出来,是否可以惠及很多对个人职业发展比较有想法、却又如我当初一样迷茫徘徊的朋友们呢?让他们不再走我走过的弯路、让他们不再犯我犯过的错误、让他们走得比我更顺畅、也让他们能比我飞得更高!因为发现很多大学生和刚工作的职场新人很希望能去外企工作,因此,我决定写这样一个完整版的系统介绍的贴子,仔细分析企业之间的差异、外企之间的差异、以及怎样为进入自己喜欢的外企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并最终进入目标企业。我还会跟以前一样,尽量及时地回答朋友们的职场困惑,同时,考虑到个人精力和经历的限制,我也邀请了几位热心的好朋友来一起解答大家的提问,他们都是JA(青年成长协会)的志愿者,有丰富的职场经验,也都在500强外企工作过,因此,我相信每个人的职场疑惑都会在这里得到有效的解答。特别留下写作提纲,算是对自己的鞭策,也便于朋友们随时阅览!本贴子只是砖头,朋友们相互之间思想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才是真金!希望热心的朋友们乐于分享,留下您的真知灼见,惠及广大职场中人!!一.外企到底有什么好?1.一般性国企—想说爱你不容易2.垄断型国企–别问我是谁3.商业银行–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4.民营企业–雾里看花5.500强外企–飞得更高二.走“近”500强外企的门1.外企跟外企也不一样2.外企的薪酬到底怎么样3.外企的福利待遇4.外企的考核机制5.外企的生存环境6.外企的业务生态圈三.外企并不适合所有人1.认识你自己2.就业/职业/事业3.手段?目的?4.职业访谈的意义5.体面的职业VS快乐的职业四.神奇的“通达理论”–Everythingispossible!1.外企的推荐机制2.构建你的人际圈子3.找准你职业的起跑点4.起点?终点?5.寻找你生命中“贵人”6.做自己的贵人一.外企到底有什么好?“有人问我你究竟是那里好这麽多年我还忘不了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李宗盛《鬼迷心窍》婚姻就像围城:外面很多人想进去,里面很多人想出来;毫无疑问,工作的选择,也跟婚姻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中国惠普公司前总裁孙振耀曾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看外企里的人,很像看口口,看的人觉得演员很爽,但是否真爽,只有干的人自己才知道。有很多没有进过外企的人,把外企看得很炫:穿着时尚、出入高档写字楼、喝卡布其诺、国外旅游、出差住五星级宾馆、泡吧、练瑜伽、进健身房、玩“杀人”游戏、修带薪年假、体面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丰富的夜生活,等等,打上了很多时尚的标签,因此,他们觉得自己的职业履历上要是没有外企的经历,是一大遗憾;然而,也有很多人把外企贬得一无是处:工作压力大、加班加点、看老板脸色、被资本家剥削、收益付出比不高、裁员的风险、职业发展“天花板”,等等。那么,外企到底怎么样啊?其实,只要大家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不带偏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实际情况既不如有的人想的那么好,也没有有的人说的那么差。这很像我们小时候就学过的一个故事:小马过河!水深水浅,只有你自己去趟一下才知道,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不适合别人的也未必就不适合你。要真正理解外企的优缺点,就需要把它跟其他形式的企业进行比较,从比较中,我们才可以分辨得更清楚。为了便于对比,我们把所有国内的企业简单地分为三大类:国企,民企,外企。国企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事业性单位、政府机关、厂矿、一般性企业、垄断性国企、商业银行等,相对来说,垄断性国企和商业银行,比较特殊一些,因为最近几年他们的优厚待遇逐渐浮出水面,也成为很多求职者追逐的热门对象,因此,我这里把他们单列出来,再把其余的国企统称为一般性国企进行比较。这种分类方法未必多么科学,所以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也不要太较真,这不是严肃的学术性研讨,只是为了便于通过比较,给大家一些基本的认识。我们先看一下一般性国企的情况。1.一般性国企–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的一个国家事业单位就职,也就是这里所说的一般性国企,而且,当时大多数同班同学的情况都跟我差不多(那时候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不像现在这样多元化,多数是服从国家分配的),因此,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感受,加上同学之间的交流、对比,我对国企的了解算是比较多的了,尽管这些年国企的情况有些好转,但是从少数几位依然坚守在国企的朋友那里知道,改进还是有限的。在这种企业里,特点是工作比较轻松,压力也不大(这里之所以用“特点”而非“优点”,是因为有的年青人刚毕业时很有工作热情,很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番拼搏,打出一片天地来,他们未必会喜欢工作轻松但是收入不高的工作,所以不会觉得那是优点),同事之间也是一团和气。当然,那是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一旦涉及到利益冲突,那就热闹了。涨工资和分房子,这是国企里面最容易导致激烈冲突的两件大事。其实,国企里涨工资幅度是很羞涩的,调一次级别也就几十、上百元的,比不得现在很多民企和外企,一涨工资,单位至少是以百元计的,幅度通常会上千。我离开国企后第二年加入的一家国内著名民营企业,一年之内老板给我涨了三次工资,从4000元,到5500元,到6300元,再到7400元,当然业绩突出是关键原因,但是这在国企,却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国企,其情况比较符合老子的论断:不患贫,患不均!大家工资都不高,或者都只涨一点点,那没有关系,但要是有个别人工资比大家高很多,或者工资涨幅比大家高很多,那就不行了,这时候的大多数人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先要议论,继而愤愤不平,然后在大家的鼓励之下,就会有猛人打着“为民请愿”的旗号开始找领导争论去,实在摆不平就会打闹。这些猛人平时无事都会闹三分的,这下又有了群众的支持,而且觉得自己扮演的是侠义英雄的角色,那就更加起劲了。另外,在国企,平时大家基本上大家也没有什么可操心的,生活也比较平淡,所以,涨工资,这种跟自身利益特别相关的事情,自然要异常操心了,如果有热闹看,其结果还涉及到个人的收入,猛人挑战的又是平时高高在上的领导,大家那推波助澜的热情就可想而知了。那些能坐到领导位置上去的同志,智商未必会很高,但情商通常都很高,这是为什么咧(小沈阳版的提问),因为他们要升迁,一定要很会察言观色,善于及时、准确地把握领导的意图,因此,这样富有高情商的人,通常都不会采取什么激进的措施,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样的人,又是成长于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他们在位之后,对于员工工资的上调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是国企大锅饭的历史原因。另外一件大事是分房子,这也是会打破头的事情。在国企,最让人笑不起来的搞笑事情就是分房政策,往往政策一公布出来,有头脑的人就会明白:有些条款是为了照顾某个领导而设定的,看来这位领导这次要换房了。你不得不佩服群众的智慧,因为事实最后会证明大家的判断完全是正确的。而且,每次的分房政策都是不一样的,主要就体现在计算积分的方法不一样,而方法是由领导来制定的,所以巧妙地体现领导的意图也就难免了。每次分房政策一公布,有门路的赶紧托人、送礼、找关系,没有门路但有力气的就开始找领导闹,吵架甚至动粗的事情经常发生,完全取决于领导什么时候让步(之所以会奏效,是因为领导心里并不坦然,而且也怕事情闹大,所以经常会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私下许诺一些好处),这两类人往往会在分房的博弈中占据较好的位置,最后大多数本分老实的普通员工就只好接受不公平的结果了。我当时也是在综合权衡了自身的情况后才痛下决心离开的:做领导–规则受益者?那需要太漫长的等待,因为个人能力只是升迁的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因素;做拉关系者?违背鄙人做人的原则,倒不是故作清高,实在是拉不下脸;做闹事者?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并不伟岸的身材,拍拍脑袋,想想自己并不火爆的脾气,还是算了吧。于是明白自己在这样的圈子里是难以脱离受气的普通群众的阶层了。传统的“五子登科”,票子、房子、位子、车子、儿子,前三个是跟工作单位紧密相关的,票子和房子讨论之后,再看看位子。在国企,职业发展机会非常有限,基本上是跟工作年头紧密相关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另当别论了。比如说我刚工作时所在计算机室的副主任,才30岁,就做到副处级(注意当时是90年代,别拿有家庭背景的人来比较,也别拿现在的机制来做说事儿,因为政府这些年改革之后领导年轻化的进步还是挺大的),当时他是我们局最年轻的副处,非常会做人,待人也很和气,做事也很卖力,更重要的是,还很受我们当时的一个司长赏识,据说是在一次陪领导出国考察的过程中,因为英语口语非常好,待人接物也很优异,给领导留下了良好的深刻印象(可见英语的重要性哈,当时他还说要帮我制定个英语学习计划,要我好好学习英语呢,可惜当时太年少无知,就知道瞎玩了,没有认真对待,汗啊),在这些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他在34岁时,又成为了我们局最年轻的副司长,真的是一路青云啊,不服都不行。但是,窃以为跟我一样的普通人还是更多一些,所有大家都还是要排着队慢慢熬的。当然,这些年国企也有改变,工资提高了,福利分房没有了,干部的提拔比以前也要快一些,但是比起大多数外企、和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民企,差距还是有一些的。我一位朋友还在那家事业单位工作,现在工资是5000多,加上奖金、过节费、课题补助、房补等等,一年的收入能达到税后7、8万,他的职务定级算是主要员工,也就是属于能干活的大多数群体;他爱人在北京的一所专科学校工作,也基本上属于“一般性国企”的范畴,年收入差不多在税后6-7万。他们可是工作超过十年以上了。还有几位女同学也还在这类的一般性国企里面做技术工作,年收入也基本上在税后8-10万。坦诚地说,他们的收入在我们同班同学里面是偏低的,而他们的工作和收入状况在一般性国企里面应该也算是中等偏上的了,大家看看北京的和全国其他城市的平均年收入就知道了,那么大家就可以推测一下更多的一般性国企,包括一些大中型厂矿的待遇情况了。在工作十几年以后,大多数在外企和民企工作的同学都拿到了超过10万以上的年收入,当然,这些人也稍微要辛苦一些。这里比较的主要是收入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涉及到很多因素,人生的幸福、快乐就包括更多要素了,所以我们无法就此认定一般性国企就不好,关键还是看你自己看重哪些方面。不过,我自己倾向于认为:多数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年纪轻轻就去干一些工作清闲但收入不高的工作,他们还是对职业发展满怀期待的,而且也愿意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去追求职业上的成功。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一开始就选择合适的职业舞台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性国企,想说爱你不容易!2.垄断型国企–别问我是谁最近几年,随着垄断型国企员工的收益逐步为世人所知,其隐藏在低工资背后的高福利也慢慢浮出水面。如果单从工资收入来看,垄断性国企跟一般性国企相差似乎并不大,可是他们有超高的奖金和很好的福利。据一位在石油垄断企业工作的朋友说,他们以前会发各种各样的过节费,防不胜防,单位找个理由就发钱。但是据说后来国家要规范这样随意发钱的行为,就改成发奖金,主要是年终奖。通常来说,奖金占年收入的比例接近一半。最近几年招收的大学生,起薪一般在2000元左右,在级别得到提升的时候加薪会比较高,一般能到20-30%,没有级别调整的时候,加薪就跟一般性国企差不多了,每年通常也就几十元。加薪幅度跟业绩表现有也会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同事之间差距不会太大。一般工作5、6年时间,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这是现金收入部分,除此以外,垄断性国企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比如过节费,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一般都会发2000-3000元的购物卡;再比如培训,公司经常给安排各种各样的培训,有给销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