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沈阳市第八十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注意: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2.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3.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美白牙齿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D.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4.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是()A.手影的形成B.日食、月食的形成C.人工虹的形成D.小孔成像5.下列哪种器械利用了紫外线()A.能让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验钞机B.让士兵夜间在战场上看清周围物体的夜视仪C.能够用看不见的光产生大量的热的烘烤机D.能够让电视机进行遥控的电视遥控器6.如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蜡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蜡的熔化过程7.舞蹈演员在练功房练习,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A.与人的距离变大,像变大B.与人的距离变大,像大小不变C.与人的距离变小,像变大D.与人的距离变小,像大小不变8.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9.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A、下降B、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1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注意:第12~14题中,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12.下面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霜是水凝华而成的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C.雾是水汽化形成的D.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下列操作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是()A.凸透镜不动,蜡烛、光屏互换位置B.透镜、光屏不动,蜡烛向右移动蜡烛C.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D.凸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14.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量杯的质量是20gB.液体的质量是100gC.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D.液体的密度是1.0×103kg/m3二、填空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5.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运动。16.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其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__(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8.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19.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20.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像都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21.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Hz,人类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所用的时间是_____s.23.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么,应使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__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镜头和底片的距离__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24.如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是物质的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5.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26.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27.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28.完成图中的光路,并标出A点的像A′。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29.(7分)有一质量为5.4kg的铝球,体积是3000cm3。求:(1)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2)如果是空心,空心部分体积多大?(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铝=2.7×103kg/m3)30.(6分)某人在100m的短跑道上步行,要用80s从起跑线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1)他步行的速度是多大?(2)如果他在最初20s以0.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80s,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中它的速度是多大?AFF31.(7分)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1k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0.4kg,用些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总质量为0.9千克。求:(1)瓶的容积;(2)金属的质量;(3)金属的密度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32.在春天或秋天的清晨,有时会看到河面上方向上冒“白气”。请分析说明“白气”是如何产生的.33.海上有风时,海面出现波浪,某区域海面呈圆弧形,O为圆心,圆弧形海面正下方的水中有一条鱼(用箭头表示),如图所示。此时,从圆弧形海面上方看到了水中的这条“鱼”。看到的“鱼”是鱼的缩小的虚像,请分析说明其原因。(注:可以在图上画光路图,以辅助说明)五、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34.(6分)在“探究热水冷却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下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2)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水的初温是70℃.如果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在水中,测量结果会比水的实际温度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5)温度计的位置要适当,适当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个平面都与光具座的轨道(视为水平直线)__________。(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__________。(设实验中烛焰中心高度不变)(3)小明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做了三次实验,与一次和二次实验相比较,三次实验的好处是: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__________(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5)若凸透镜的焦矩为10厘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应在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直到光屏上的像最__________为止。实验次数12345678时间t/min05101520253035温度t/℃705035402322222236.(5分)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g。(3)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5)实验完成后小军在反思环节中想这样测出的密度值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C5.A6.B7.D8.B9.C10.A11.D12.BD13.AD14.ABD二、填空题15.火车西16.空气大于17.前凹18.60°30°19.升华凝华20.反射虚像21.300能22.42523.减小增大24.凝固晶体25木球铁球26.放大投影仪27图略28.图略三、计算题29.解:(1)ρ=m/vV’=m/ρ=5400g/2.7g/cm3=2000cm33000cm3∵V铝<V球,∴铝球是空心的;(2)V空=V球-V铝=3000cm3-2000cm3=1000cm3.(3)m水=p水V水=1×103kg/m3×0.001m³=1kgm总=1kg+5.4kg=6.4kg30.解:(1)v=s/t=100m/80s=1.25m/s(2)t1=s1/v1=20m/0.8m/s=25s;t2=t-t1=80s-25s=55s;s2=s-s1=100m-20m=80m;v2=s2/t2=80m/55s=1.45m/s.31.解:m1=m瓶和水-m瓶=0.4kg-0.1kg=0.3kg,ρ=m/vV瓶=V1水=m1/ρ=0.3kg/1000kg/m3=3×10-4m3(2)m金=m瓶和金-m瓶=0.8kg-0.1kg=0.7kg.(3)m水=m总-m瓶和金=0.9kg-0.8kg=0.1kg,V水=m水/ρ=0.1kg/1000kg/m3=1×10-4m3;V金=V瓶-V水=3×10-4m3-1×10-4m3=2×10-4m3;ρ金=m金/V金=0.7kg/2×10-4m3=3.5×103kg/m3.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32.河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且温差较大;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温度高于周围空气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遇到低温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33.如图所示,来自A点射向圆心的光线,出射光线方向不变。来自A点斜射向界面的光线,出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两条出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较于A′点,A′是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