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2学年沈阳市沈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它“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这段话赞颂的是()A.虎门销烟B.邓世昌英勇殉国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运动2.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进入近代。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处于外国政府合法管理下B.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对外扩张D.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3.下图知识卡片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1851年全田起义1853年太平军北伐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1856年太平军领导集团内讧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A.爆发原因B.兴衰过程C.主要特点D.深远影响4.“从1861年开始,‘自强’一词在奏折、谕旨和士大夫的文章中经常出现。曾国藩等人认识到需要一种新的政策,以应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发生的史无前例的变化。”“新的政策”指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B.学习西方技术C.抵制鸦片贸易D.进行制度变革5.《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6.下图是《新华日报》刊登的题为《南京紫金山杀人竞赛,寇军暴行惨绝人寰》的报道,记录了1937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2月13日,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果釆用民国纪年,此事件发生在A.民国25年B.民国26年C.民国35年D.民国36年7.历史学习要明其时序,下列事件时序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一八国联军侵华B.公车上书--甲午中日战争C.卢沟桥事变--局部抗战开始D.重庆谈判一平型关大捷8.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是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北伐胜利进军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在如下图所反映的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这次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的中国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广州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10.下列表格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①近代化开端②抗日战争的起点③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A.①-c②-b③-aB.①-a②-b③-cC.①-b②-a③-cD.①-c②-a③-b11.下列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袁世凯去世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C.二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的“短暂的春天”D.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2.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推翻清朝统治B.实现君主立宪制C.挽救民族危亡D.建立民主共和国13.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B.中共七大召开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1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④渡江战役胜利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5.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多的是旗袍和中山装;街道边既有传统中餐饭馆、酒楼,也可以看到咖啡馆、西餐厅;有人称呼“先生”“女士”,也有人称“老爷”。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西方风俗已成主流D.社会生活新旧并呈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6.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注: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秋收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分军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1)从以上图文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启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开创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是什么?17.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图一: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图二:百团大战形势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图一: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进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图二:1940年,八路军组织一百多个团,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白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以上两幅图片与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2)根据图片及文字注释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3)上图中的战役分别发生在哪个战场?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1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在继续地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等;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等。材料三:这次战争后,“巨额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加剧了清廷财政危机,而且使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田赋之外的财政来源;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1)根据材料一回答,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际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有哪些?(3)材料三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次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1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賦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材料二:驱除靴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民报》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己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材料四:……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蹬过泥沼。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红军将士穿着单衣,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怒吼的狂风,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风雪,翻越了夹金山。(1)根据材料一回答,戊戌变法的结果是什么?变法在哪一方面影响了中国社会?(2)材料二的内容被阐发为什么?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纲领?(3)从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4)材料四的内容反映了怎样的长征精神?2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材料二: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材料三: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材料四: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政策调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并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一会议在党的革命历程中有着什么重要地位?(3)材料三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