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学习下载。《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2、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或听说过什么著名的风景区吗?哪儿怎么样?请用一、二句话跟大家做个介绍。2、同学们只知道这儿很美,可是老师如果要求把它的美写出来时,往往不知怎么写。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现代著名的作者叶圣陶爷爷的。我们认真学习课文,欣赏双龙洞的美丽景象,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好吗?二、快速默写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为几段?2、全班讨论,确定段落的分法。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游览了几个景点?请一学生上台画一画游览示意图。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⑴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放映经过选择的录像,看看山景)⑵反馈问题时引导学生分步进行:①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②再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③最后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生边回答师边板书:景物──映山红油桐砂土新绿特点──多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绿感受──一片明艳阳天⑶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这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⑴作者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听听山中的溪流的声音。放映录象,学生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了不时变化的溪声。⑵讨论:溪水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⑶生自由汇报。3、课题是《记金华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写沿途的景色?学生讨论后自由汇报:生:沿途景色已如些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得一游。生: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沿途所见抒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已经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说作者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如下要点:山: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泉水:*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5、默读第五自然,说说你对孔隙的最初印象:⑴生读后汇报(低、矮、窄、小)。⑵再读,划出你认为能说明这一特点的句子来说明:①“孔隙”一词本身说明。②“怎样小的小船呢?……是这样小的小船”船小说明孔隙小。③“怎样处的工人……拉……拉另一头”船进出只好绳拉,也说明孔隙小。④“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仰卧……贴……稍微……准会撞破……擦伤……”乘船进出的姿势与感觉也从侧面写出孔隙的低矮窄小。(教学这点时让学生结合幻片和两只手分别模拟孔隙和小船演示小船进出孔隙加深理解)⑶指导朗读,闭上眼睛想象,感受船进洞的感受。6、齐读第六自然段:⑴内洞有什么特点?(黑、奇、大)⑵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象”,到底像不像?①学生讨论后自由说。②小结:该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双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火摇曳,产生一种“像”感觉;但由于它是自然状态的岩石,没有经过人工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⑶“其次是些石钟乳……名目有40多”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目、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学生展开想象后,自由汇报)⑷指导朗读,读出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7、结合第五自然段的泉水,理清本文暗藏的线索──泉水,让学生逐节找出“泉水”一词所在的句子去自身体会。四、分清课文主次1、作者游览了好几处景点,你觉得哪一处写得比较具体?(外洞、孔隙、内洞)2、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写具体?五、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我们去游赏,希望大家能在将来去游览的时候,学着把你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同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可爱与伟大。六、作业。设计自己喜爱的景点的解说词。教学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一片明艳迎着溪流外洞:大泉水外流自然伟大值得观赏孔隙:低矮窄小一路水程内洞:黑大奇泉水缓慢出洞:《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要求: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游览示意图。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二、初读课文。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2、自由读课文。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三、理清顺序。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四、学习第二段。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2、学生自由朗读2——3段。3、讨论。(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4)出示实物,新绿。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六、课堂总结,作业。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课前准备:收集材料制作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昨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风景伴着我们。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二、学习“孔隙”部分过渡:令人惊叹的是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会为这次游览增添许多情趣。让我们到孔隙去看看吧!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一个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好奇)(1)作者因为什么好奇?(船小、船进出孔隙的方法与众不同)(2)出示文字,练习朗读。请大家看这句话,练一练试着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生齐读。(3)船这样小,进出的方法又是这样特别,跟孔隙有关吗,说明什么?(生答师书:孔隙:窄小)2、过渡:穿过这样窄小的孔隙有怎样的感受呢?(1)出示文字,体会感受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文字,体会作者的心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害怕、紧张、危险)(2)你能把这种紧张、危险的感受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3)出示画面、文字:同学们练的好认真,我也想读一读。(4)谁也想读,指名读。(5)出示画面、文字:我们一起读,老师也为大家配上画面、音乐。3、小结:出示画面:这正是古诗所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正是一种奇妙的游览方式,有“水石奇观”之誉。4、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小节。三、学习“内洞”部分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1、请同学们自由读6、7小节,来到内洞有什么感受?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愿意的话周围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的看法。2、讨论(1)“黑”:从哪儿感受到的?(这是作者刚进内洞时的真切感受。)(2)“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根有据。)(3)“奇”①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呢?(本身已具颜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见双龙的形态,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是自然状态下,没有经过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作者用词的严谨。)②出示文字: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变化多端”形状变化多样可用哪些词形容?“颜色各异”颜色多又可用哪些词形容?(这样千奇百怪的形状,这么丰富的颜色,使得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③出示图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3、小结: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人惊叹自然的奇异!4、请同学们把6、7小节有感情地读一遍。5、过渡:就这样,我们随着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穿过孔隙出了内洞。四、总结:今天,我们穿过奇妙的孔隙领略了内洞奇特的景色,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被作者优美的文笔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巧,我们以后再研究。五、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练习背诵第5小节六、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窄小内洞:黑、大、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四篇】第一课时一、板题导入(3分)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到浙江金华去游玩,课题是——(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游记。)2、简要回忆学过的游记,知道游记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驯顺写的(移步换景),如:颐和园。3、交流分享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扫清字词障碍(9分)1、学生交流自主学习反映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1)难读:突兀森郁、孔隙、臀部等(2)难写:簇等(3)易错:额、蜿蜒2、课件出示读记浙江油桐一簇臀部稍微额头擦破蜿蜒石钟乳依据源头浓淡突兀森郁变化多端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意图此环节是为了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顺序。(15分)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读印象从课文内容、表达情感方面随意说。)2、再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简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1)教师引导教师读第1段,第2段首句,提炼出游览顺序的关键词——金华—罗店—入山。教师边读课文2、3段边指导学生把握句意,体会过渡句的重要作用——“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2)小组合作,完成游览示意图,画出过渡句。形式:1人读,其他听读,关键处停下来画词句,完成线路图。交流、展示。(方法指导:检查完善,不遗漏;过渡句的提醒)意图此环节是考虑到了文本的特点(游记类文章),根据文本的特点选取了教学的价值。为单元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