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2、感悟游记的语言美、景观美,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二、整体感知,拟定游览路线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览路线。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为下面每个景点的学习打好基础。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1、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⑴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片断)⑵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让学生感悟“明艳”)⑶有谁知道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的声音。)⑷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教师配乐朗诵)2、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地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地在双龙洞。⑴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片断)⑵到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很有气势。谁能说说“突兀森郁”是什么样的景象?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⑶从洞口“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我们可用一个字概括外洞的特征。(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外洞”片断)3、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洞的孔隙。⑴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⑵小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像,小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孔隙”片断,配录音介绍。)⑶请一学生上讲台,以椅子当小船,模拟作者的动作,想象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⑷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的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指导朗读)4、驰聘想象,分析特点──学习“内洞”。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⑴学到这里,大家知道双龙洞里的“双龙”其实是什么吗?(学生踊跃发言)⑵游览过溶洞的同学见到过石钟乳、石笋,谁能给我们讲解一下石钟乳和石笋是怎样形成的?没有游览过溶洞的同学也别遗憾,老师这就带你们观看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给它们取上名字好不好?(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片断,呈现一些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⑶默读,想想“内洞”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师生概括。)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1、找“向导”,拟顺序:⑴课文里有一个“向导”陪着我们一路游玩过来,大家知道它是谁吗?(引导学生从泉水着眼,再拟游踪。)⑵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教师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⑶这个“向导”不仅陪着我们,一路上也陪着作者,想想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以溪流走向为起点,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2、品语言,学写法:⑴我们学习这篇游记,不仅是欣赏蕴涵在游记中的语言美、景观美,还要学会游记的写作方法,指导我们的习作。⑵这篇游记篇幅不长,但给人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样把一次游玩写得这样精练生动的呢?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小组合作学习、讨论)⑶师生共同归纳,让学生领悟游记融情入景、巧抓特点、总分有序等写作方法。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1、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就要坐车回去了,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给大伙说说?2、暑假要到了,我们可以借鉴这篇游记的写作方法,把我们在暑期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游玩写下来。《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二篇】一、课前解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本单元的第精读课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写出了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历。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按游览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要写出重点景物的特点。关注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全文线索清晰,顺序鲜明,重点突出,对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有借鉴价值。关注词语:突兀森郁、蜿蜒、器用、名目、上源,这些词语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可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生字15个,其中“臀”字笔画多,需要教师重点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可以分组进行比较,“杜、陆、端、源”是左窄右宽,“鹃、郁、移、额、乳”是左右等宽。二、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三、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感受了壮美的海上日出景象,学习了“按变化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神奇的地下溶洞。(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出示课件1:2.教师引导: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叶圣陶。请你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叶圣陶为什么被“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呢?他的文章又有怎样独特的魅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快速引出课题,通过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文本,扫除阅读障碍1.教师说明要求: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进行理解。时间4分钟,开始吧!出示课件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组织交流:同学们读完了吗?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请同学们说一说是什么意思:突兀森郁、蜿蜒、器用、名目、上源。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拨。出示课件4:2.教师引导:文章共有8个自然段,接下来请同学分段把文章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共找两组)学生分段朗读文章,教师适时评价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认读生字词、指名读等环节,扫清了学生的阅读障碍。)三、整体把握,理清结构1.初读课文,梳理脉络。教师启发思考:《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游记,写了叶圣陶爷爷在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时所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就请你默读课文,试着找一找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双龙洞的?把课后第一小题中的路线图补充完整。(时间两分钟)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完了吗?谁来说一说?预设: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叶圣陶爷爷是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双龙洞的。他的游览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教师适时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游览顺序)2.默读课文,分出层次。教师启发思考:再读一读文章,你能对照着路线图,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说一说每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吗?预设1:我认为文章的2-3段介绍的是去双龙洞的路上所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洞口,第5自然段描写的是孔隙,第6-7自然段在描写内洞的景物,第8自然段是描写作者出洞。预设2:我认为第4自然段除了描写洞口外,还描写了双龙洞的外洞。教师追问:那课文的第1段在写什么呢?预设3:第1段交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和地点。教师点拨并启发: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分段依次介绍了所看到的各处景物。第1段交代了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和地点。第2-3段描写了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4段依次写了洞口和外洞。第5段重点描写了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第6-7段描写了双龙洞的内洞。最后第8自然段简述了作者出洞的情况。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各处景物所对应的段落,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的呢?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出示课件6:预设:课文中写到“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我是从这些句子中发现的。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思考: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请你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这些介绍行踪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1:这些句子能够让我们看到叶圣陶爷爷游览的路线。教师补充:是的,这些句子是过渡句。叶圣陶爷爷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对双龙洞的各处景物进行了介绍,使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就在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游览。3.找出重点描写教师引导思考:在描写双龙洞各处景物时,叶圣陶爷爷所用笔墨一样多吗?有没有重点描写哪处景物?预设1:我认为重点描写了路上的景色。预设2:我认为重点描写了孔隙和内洞。教师启发思考:我们读一读关于这几处景物的描写,你们觉得哪处景物更有特点,留给你的印象更深?预设:我觉得孔隙和内洞最有特点,孔隙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师讲解:是的,叶圣陶爷爷重点描写了孔隙和内洞,其中对于孔隙的描写更是让人觉得印象深刻。当你在写作时遇到所要描写的景物很多的情况时,也可以挑选一到两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景物重点来写。4.感受文章线索教师提问:文章中提到了许多自然景物,有一个景物反复提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预设:我发现作者反复提到了泉水。教师启发思考:真聪明!请你找一找文章中关于泉水的描写,看看泉水是在沿着怎样的路径流淌?你又发现了什么?(给生3分钟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出示文章中关于泉水的描写。出示课件8:预设:我发现作者所描写的每一处景点都提到了泉水。作者说它的上源是在石洞里,顺着左边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流过外洞,流出洞口,一直流往山下。教师启发思考:这样的顺序和作者的游览顺序有什么不同?预设:泉水流出的方向和作者游览的方向是相反的。作者是从山下往山上走,从外洞往内洞游览,而泉水是从内洞往外洞流出,从山上流向山下。教师讲解:同学们真了不起!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不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各处景点,还通过泉水这样一个流动的景物贯穿文章始终,如果说游览路线是文章的一条线索,那泉水就是文章的另一线索,两条线索相互呼应,让文章读来非常有条理,顺序更鲜明,这样写真是别具匠心!教师小结:通过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我们知道了作者按照游览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的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以及出洞的情况,同时还发现了文章中的两条线索。双龙洞的各处景物独具特色,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品读。(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重点内容的梳理,对线索的挖掘,帮助学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