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精选4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第一篇】一、《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课程目标定位。诗词是心的灵动,情之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丰义初中具有浓厚的诗词文化底蕴,阅读、欣赏、创作诗词的氛围浓厚。十多年来,我校持之以恒地开展了“让诗词走进校园”的活动,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提出近200首的诗词读背要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更要求师生在共同探讨研究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提高。我们认为《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校办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满足新课标对所有学生基本的人文素质诗词教育的要求,又要为部分诗词爱好者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广阔的通道。而诗词教育对人才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对推动和强化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诗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朝历代都重视诗教工作。现在,在我国部分学校也已开展了诗教工作,但诗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我校编有《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教材、开设校本课程,迈出了诗词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第一步。开展诗教工作,让诗词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以继承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诗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诗词,热爱诗词,更要研究如何让诗词走进学生生活,研究诗词对学生人格情感、知识积累、审美情趣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互补和促进作用。二、《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校本课程实施策略。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1999年10月,由学校领导、诗教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学校诗教工作,把诗教工作推广到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学校“百草园”诗社,为师生提供了固定的活动场所。2、营造氛围,形成共识。开发诗词校本课程,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此,学校广播站增设了诗词赏析节目,班级黑板报开辟诗词学习专栏,学校布置了校园诗词创作宣传栏和校园诗词创作黑板报。语文阅读课增加诗歌赏析吟诵,音乐课练唱古典诗词歌曲。20xx年8月,学校又布置了诗词长廊,定期介绍中华传统诗词,宣传师生诗作。校园各楼层墙壁上布置了师生诗词作品。校园的每一处花坛、每一片草地、每一条走廊、甬路,每一间教室、办公室的布置都体现诗词教学的特色。这些作品或从大处着手,或从小处落笔,以景取诗,以诗写景,诗化校园,学生徜徉其中,其景融融,其诗融融,其乐融融,长期接受着诗词的熏陶,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诗化校园环境,营造诗词氛围,进一步使全校师生形成了共识。师生认识到诗教工作的重要性,爱诗、读诗、写诗的兴趣渐渐浓厚起来。3、课程保证,活动推进。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诗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教师指导性和创造性地用好《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校本教材,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认真上好“诗歌”课。每个学生备有一本《诗词诵读袖珍集》随身携带,学生把已经学会的诗歌摘抄在《诗词诵读袖珍集》上,内容和格式由学生自由设计,可以给诗歌配上插图或者写上自己的读诗体会,这本集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携带方便,便于学生随时背诵复习巩固。袖珍集还可以收藏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长期保存。通过丰富多彩的诗歌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师生素养。各班或年级段组织的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诵诗会、诗歌接龙、诗文表演、诗歌主题活动、诗词知识知多少、诗词名人会、诗词典故趣闻、诗词创作大赛等。活动的内容与时令、传统节日、重大时闻相结合,如四月份学习革命先烈,组织学生朗读烈士诗选,了解烈士事迹,诗写学习感受。活动前,精心策划,活动中认真组织,活动后注重成果评价和资料收集。4、注重考核,建全制度。实施诗词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坚持让学生创作与欣赏古典诗词并注重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还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总结考核经验,设计《诗歌素养发展手册》使定期考核制度化。考核分学期考核、年段考核、毕业考核三种形式。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等级考核,学期考核由诗歌任课教师负责进行,每首必背。年段考核、毕业考核由学校指派专人负责。学期考核、年段考核、毕业考核等级均记载在《诗歌素养发展手册》之中。年段考核为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张榜表扬,授予“校园诗人”称号,发给证书。在强化诗词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激励和帮助的作用,努力保护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乐意创作。5、出版诗刊,鼓励创作。读诗是体味,创作是内化。在强化诗词背诵积累的同时,我们提倡并鼓励部分对诗词有浓厚兴趣的师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创作氛围,采用如“读后抒怀”、“赏画题诗”、“观景联句”、“生活采风”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活动,我们组织诗教辅导员对学生的诗作进行认真修改,集辑出版,并择优推荐到上级诗刊发表。自1999年秋学期组建“百草园”诗社以来,学校一直坚持把“中华诗词进校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铸品牌,创特色”的重头戏。积极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教活动。袁德林同志曾以“百草园植中华根,千家诗铸民族魂”寄予百草园诗社。至目前,全校已有千余名师生接受过程度不同古典诗词的培训,创作诗词6000多首。其中被《跨世纪中学生诗词选》、《广州诗词》、《中州诗词》等省级以上诗报刊物录用100多首,被县级诗刊录用500余首,被校刊、画廊、墙报录用的超过3000首,并已自编出刊《百草园》诗刊9集。我们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还要进行一次全校性的诗词吟诵会。平时,还主动搜寻信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到目前为至已有数十人次、四十多篇作品获奖。近期又有学生诗作被省级刊物《中华诗词》录用。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健康,或写景,或咏物,或抒情。如热爱祖国、盼台统一、保护环境、绿化家园、丰义新貌、道德风尚等。学生的诗作能在《百草园》诗刊和其他刊物上发表,使他们心里面充满了成功创造的愉悦,促使他们在乐于读诗、写诗的同时,更主动更认真地学习语文,提高了他们多方面的素质。6、编撰教材,形成特色。随着校园诗教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师生的文化底蕴深厚了,教师学生的诗词修养大幅度提高了,学生们学诗、写诗的热情高涨。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没有一套自己的教材的确存在诸多不便:教师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缺乏凭借,学生学习诗歌也缺乏依托,诗教活动的时间也得不到保障。20xx年暑假,我校成立教材编写小组,首先通过问卷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学习需求调查,在教师和家长中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可行性调查。广泛调查之后撰写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初步拟订教材开发方案,并召开家长、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对方案进行进一步讨论。最关键的是请有关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在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小组成员集体策划共同努力下《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校本教材应运而生。7、课程融合,学科互补。多年的探索之后,在我校诗教已不单单是一门课程,而是已经融合在所有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扎根在师生的心灵深处。单纯的诗歌教学也许比较生硬,甚至乏味。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已经让诗词这一文化瑰宝走进了学生的课堂,让诗词与学科知识相融合,与各科教学相融合,通过诗词配乐,配画,配新解,将诗词的吟诵、品味、聆听、体悟融入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让学生从传统文化诗词中汲取养料,塑造良好的品德,弘扬民族精神。学校文娱活动或重大表演必有诗词吟诵,节目的主持必有诗化的语言,匠心独运,诗词的渗透融合达到了一种胜境。我们还根据学校实际对提升学生诗词素养制定了总体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诗词素养的总体目标如下:1、认识中华传统诗词的博大精深,吸取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营养,逐步养成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2、在诗词诵读、品味、创作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①提高对诗词反映的客观世界美好事物的接受能力(欣赏能力);②提高对诗词反映的客观美的主观解释能力(理解力);③能逐渐在头脑中构建出每首诗所描绘的画面,能主观解释色彩的物象(构象力),积累构象化程度的审美经验,净化心灵,受到诗词艺术美的熏陶。3、在诗词诵读、品味、创作过程中,增强认知能力:能由浅入深地分辨诗的感情类型,通过诗词感知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体验诗人的人生观、道德观;积累诗词文学知识,知道诗歌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生活的道理,知道诗词与政治、经济等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能通过诗歌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了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社会、生活、自然方面的状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4、在诗词诵读、品味、创作过程中,了解诗词超凡的想象力和奇妙的构思力,启迪智慧、开拓思维,习得创作技巧,培养创新精神。5、在诗词诵读、品味、创作过程中,懂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道理,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学会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克服和抑制不良的意志行为习惯,自尊、自重、自强、自信,养成高雅、纯洁、健康的品格、情调、趣味,树立远大志向。6、喜爱、阅读、吟诵、积累中华诗词渐成一种自觉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让名篇佳句伴随身心健康发展,用诗词为自己的生活添得一种乐趣,并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其作用。7、能在平时的说话和习作中引用一些名言佳句,尝试用诗歌形式表达一刹那间触动的情感和生活。8、关心学校诗歌特色教育,积极参加诗词综合实践活动。三、《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成效。1、通过《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教学,提升了学生素养。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认识到中华语言的改革发展兴衰史,就是中华民族寻求进步、探索文明的历史;认识到热爱祖国,离不开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和依托。所有这些,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观的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对中华诗词的热爱,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在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下,我遵纪守法,刻苦学习,关爱别人,助人为乐,在学生中已蔚然成风;拾金不昧、宽容诚信、敬老爱幼、言行文明,已成为学校的亮丽风景。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传承了祖国的优秀文化,而且直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长期的古诗词诵读,使学生记诵能力不断增强,大段大段的名篇名段,学生很快就能背出来,这对靠积累来提高的语文学习来说,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学生能将平日积累、背诵过的古诗文中的名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言谈和习作中去,或说明事理,或抒情,为言谈和习作增添了不少光彩。几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2、通过诗教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诗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落实都是靠教师完成的。教师的诗文素养决定了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所以教师学生必须同步发展。在学校内部,我们不仅要求教师带头诵诗,同时倡导教师写诗。近年来,我校师生的诗词作品不断出现在《江海诗词》、《盐都诗词》等诗刊诗书中。3、通过学校诗教活动,促进了家长诗文素养的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诗文,必然会引起家长的关注,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和辅导,天长日久,在学生的带动下,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不少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块背诗、联句,共同作诗配画,办小报,部分家长还帮学生将有关古诗文进行艺术创作,编成表演短剧或相声演出,借助艺术的形式表现诗意,使抽象化的东西变形象了,增强了学生对原作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在无形中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渗透到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