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部门:建筑系青海建院教案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海建院授课计划二00学年第学期专业班级课程《建筑构造》周学时数本学期课时分配:教学形式讲课实验课或堂习讨题论课课课程程设作计业现及场参教观学考核机动课内实践合计课时备注:1、本课程以前学期完成课时数;2、本课程在以后学期尚余留学时数;3、本学期列为考查(考试)课程。任课教师陈再兴编写日期2006年9月2日教研组长审核日期20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审批日期20年月日教务处主任批准日期20年月日教务副院长批准日期20年月日期末完成情况:(签字)年月日教学部门:建筑系青海建院教案表主讲教师:陈再兴年月日授课班级学科名称建筑构造授课时间讲授题目绪论教学内容1、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2、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3、建建建筑筑筑的的的分分分类类类。教学目的要求通过介绍和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何为建筑,掌握建筑构造的一些基本概念、建筑的构成要素和分类及本课程的要求及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2、建建建筑筑筑的的的分分分类类类。教学难点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具作业布置时间分配课后小结对建筑构造要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结合建筑实际,进一步明确建筑构造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建筑的三个构成要素的含义,熟悉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的分类及特点。审阅意见绪论0.1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一、建筑与环境到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人们开始从“大自然的报复”中觉醒。1998年7月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指出:“十大环境祸患威胁人类”。其中:1、土壤遭到破坏。110个国家,承载10亿人口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2、能源浪费。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仍在继续增加。1990~2001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增加1倍,拉丁美洲能源消费将增加30%~77%。3、森林面积减少。在过去数百年中,温带国家和地区失去了大部分的森林,1980-1990年世界上1.5亿公顷森林(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12%)消失。4、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据估计21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1/4的地方长期缺水。5、沿海地带被污染。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拥挤在沿海100公里内的地带,生态失去平衡。以上主要是与建筑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也是关系建筑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现代建筑的设计要与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环境,创造环境,使建筑恰如其分的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二、建筑与城市人类为了生存,不仅要盖房子以栖身,还要聚居在一起,谋求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要经营其聚居地,从穴居野处到大小聚落、村镇以至城市,而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然之路。人口集中产生“聚集效应”,集中科学文化、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未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将为城市所弘扬,但另一方面城市又带来诸多难题和困扰。工业革命后,现代城市化兴起,20世纪中叶,城市问题日益困扰人们的生活,严重到惊呼“我们的城市能否存在?”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市问题更为严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把“混乱的城市化”,即人口爆炸、农用土地退化、贫穷等,也列为威胁人类的十大环境祸患之一,所有这些因素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20世纪的1950~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加10倍,从2亿到20亿。到1990年有500万人口的城市35个,其中22个在发展中国家。截止1997年,中国100万以上特大城市已有34个,城镇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32%左右。现在城市消耗3/4的世界能源,生成3/4的世界污染。尤其大城市中生存条件将进一步恶化,如拥挤、水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等。城市化急剧发展,已经不能就建筑论建筑,迫切需要用城市的观念来从事建筑活动。即强调城市规划和建筑综合,从单个建筑到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到城市与乡村规划的结合、融合,以至区域的协调发展。探索适应新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城市与乡村的建筑形态,将是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三、建筑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也是建筑发展的动力、达到建筑实用目的的主要手段,以及创造新的形式的活跃因素。正因为建筑技术上的提高,才使人类祖先由天然的穴居,得以伐木垒土,营建宫室……直到现代建筑。当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直接、间接地对建筑发展产生影响,人类正在向信息社会、生物遗传、外太空探索等诸多新领域发展,这些科学技术上的变革,都将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和思想价值观念,同时也必将带来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上的深刻变革。四、建筑与文化艺术建筑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也存在着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艺术风格。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量度;文化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方向;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文化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巨大作用,决定着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建筑之魂。21世纪将是文化的世纪;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文精神的复萌应当被看作是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综上所述,21世纪建筑发展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生态观:正视生态的困境,加强生态意识;(2)经济观: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3)科技观;正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4)社会观:关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5)文化观:在上述前提下,进一步推动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进人21世纪,现代的科学技术将全人类推向了资讯时代,世界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和越来越快的速度互相交流与融合,建筑领域也同样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革。所以要求未来的建筑师更加放眼世界,从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去了解人类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建设好我们的家园。0.2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着人类共存。从建筑的起源发展到建筑文化,经历了千万年的变迁。有许多著名的格言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建筑的认识,如:“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一切艺术之母”;“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住人的机器”;“建筑是城市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自传”;“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标志”等等,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则以“语言”、“符号”来剖析建筑的构成,许多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建筑的各种流派,长期以来进行着热烈的讨论。一般是将铁路、水坝等称为“土木工程”,只有“建造适用和美好的住宅、公共建筑和城市艺术”才称为“建筑学”。一、建筑的含义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建筑物: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体育馆等。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等。我国的建筑方针是全面贯彻实施“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这个方针又是评价建筑优劣的基本准则。建筑构造:是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的一门学科。构造组成:房屋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作用。构造原理: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构造要求及符合这些要求的构造理论。构造方法:在构造原理的指导下,用性能优良、经济可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制品构成建筑构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的连接方法。二、建筑的构成要素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指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一)、建筑功能:建造建筑物的目的所在。1、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2、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3、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看得见和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室对温度、湿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满足功能要求也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在构成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二)、物质技术条件:把设计变成实物所需的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保证。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建筑的艺术形象:符合美学规律,“凝固的音乐”。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建筑形象处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不同社会和时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建筑都有不同的建筑形象,它反映了时代的生产水平、文化传统、民族风格等特点。建筑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约束,又不可分割的。在一定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美观。历史上优秀的建筑作品,这三要素都是辩证统一的。三、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这一建筑方针是我国建筑工作者进行工作的指导方针,又是评价建筑优劣的基本准则。000...333建建建筑筑筑的的的分分分类类类一、按使用功能分类(一)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1、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2、公共建筑: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15类之多。(1)文教建筑;(2)托幼建筑;(3)医疗卫生建筑;(4)观演性建筑;(5)体育建筑;(6)展览建筑;(7)旅馆建筑;(8)商业建筑;(9)电信、广播电视建筑;(10)交通建筑;(11)行政办公建筑;(12)金融建筑;(13)饮食建筑;(14)园林建筑;(15)纪念建筑。(二)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贮等。(三)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禽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站)等。二、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1、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2、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航空港、站、博览馆、大型工厂等。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也较大。三、按建筑层数分类1、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总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3、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四、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1、木结构建筑:指以木材作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2、砖(或石)结构建筑:指以砖或石材为承重墙柱和楼板的建筑。这种结构便于就地取材,能节约钢材、水泥和降低造价,但抗害性能差,自重大。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指以钢筋混凝土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具有坚固耐久、防火和可塑性强等优点,故应用较为广泛。4、钢结构建筑:指以型钢等钢材作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钢结构力学性能好,便于制作和安装,工期短,结构自重轻,适宜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中采用。随着我国高层、大跨度建筑的发展,采用钢结构的趋势正在增长。5、混合结构建筑: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由砖墙、木楼板构成的砖木结构建筑;由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构成的砖混结构建筑;由钢屋架和混凝土(或柱)构成的钢混结构建筑。其中砖混结构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五、按建筑结构形式分类1、墙承重体系:由墙体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适用于内部空间较小,建筑高度较小的建筑。2、骨架承重:由钢筋砼或钢组成的梁柱体系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墙体只起到围护和分隔的作用。适用于跨度大、荷载大、高度大的建筑。3、内架承重:建筑内部由梁柱体系承重,四周用外墙承重。适用于局部设有较大空间的建筑。4、空间结构承重:由钢筋砼或钢组成空间结构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如网架、悬索、壳体等。适用于大空间建筑。教学部门:建筑系青海建院教案表主讲教师:陈再兴年月日授

1 / 1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