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整理(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整理(精选4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整理(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调查报告【第一篇】大学生自杀已经屡见不鲜,曾在20xx年华南农业大学在一个星期内连续有3人自杀,之后的这几年中,也几乎年年都有自杀的学生,广州其它高校也有过自杀的学生。死者已矣,归结他们在花样年华甘愿放弃生命的原因,有的在我们看来,有的真的很不值得为它放弃生命。如果是你,毕业前清考没过怕拿不到毕业证、或是毕业一段时间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亦或是深陷失恋痛苦中,你会怎么做?如果说,他们选择自杀是因为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凭着他们敢放弃仅有一次的生命,你敢吗?你还敢说他们懦弱吗?诚然,造成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原因,和其自己的心理素质、性格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是其生活的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经济,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实际最主要的压力还是来源于经济。有的人一出生,就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吃喝用度,都不用愁,而有的人,从一出生,就要跟着为生计发愁的父母东奔西走,要么就成为留守儿童,从接受教育,性格培养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发现,随着成长,这两种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都说人人生而平等,试问真的平等吗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农村与城市据调查,广州的大学生中,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占53.33%,非农户的学生占46.67%,可见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还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在其中分为一直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直到大学才来到城市的农村大学生,一种就是所谓的“农二代”,虽然随着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长大,但是却从小就体会着城市人和农村人的不公平。不管是哪种农村大学生,都要比一直土生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承受更多的压力。首先,经济压力。虽然电视上父亲拿着一打散钱给儿子交学费的情景是个别特殊的例子,但是不难发现,有很多农村大学生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特别是家中经济全来源于种地的家庭,一个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就是这个家庭一年中最大的开销。父母已不再年轻,为了省钱,一部分学生会班机集团活动,多次不参加,肯定会影响到其人际关系。有的学生会去做兼职,就有可能逃课,没有时间认真做作业,在学业上受到影响。似乎看来,经济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解决的话,很多事情都会陷入死循环,最后,一些心理抗压能力差的同学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其次,部分人部分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农二代”从小就听着自己父母被别人鄙视,被指责没见识、素质差等有失公德的言论,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对社会失望,怀有敌意。民族从调查结果来看,广州大学生中少数民族仅占8.33%,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广州的大学生是汉族,由于汉民族的特点:人多,分布范围广,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融合,也就造就了汉族人在国家政策上,不同于少数民族享有某些优惠政策,比如高考加分,个别工作单位优先录取等;汉族人没有地域优势,就像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主席必须是少数民族人;汉族人也没有明显的文化、性格特点,你看一个汉族人新疆舞学得再好,也没有维族人跳舞时体现出的神韵。所以在民族上绝大部分大学生是不占优势的。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碰到用人单位优先录用了少数民族,而觉得愤愤不平。非汉族人虽然不多,但是也会带给我们困扰。年龄看一些大学生自杀的案例,可以发现,自杀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大四的,或是刚毕业。这个年龄段的人,刚迈出校门,朝气蓬勃,自信满满,心灵纯净,但是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脆弱。在面对“官二代”,“富二代”,“拼爹”,“关系户”这些特殊的社会情况时,有人吃亏了,有人认了,有人不甘心,有人努力了,有人失败了,有人想不开走向极端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不能再拿父母的钱当生活费了,同时同学朋友的应酬聚会多了,买房买车,用钱的地方处处多起来,可是实际却连份合适的工作也没有。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在金融海啸之后,更是加重了这种严峻的社会情势。在广州,人才济济,找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人比人,人吃人,有的人就绝望了,选择了放弃生命。籍贯在广州,几乎可以找到全国各地的人,据调查结果显示,非广东户籍的大学生占63.33%,广东非广州户籍的大学生占11.67%。广州是个很具有吸引力的大都市,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化,气候宜人,这就使得很多外地大学生毕业后要留在广州,再加上还有其它地方的毕业生选择来广州发展,导致人才富余、人才闲置,其中有好多岗位,甚至是看厕所这样活都是大学生在做,很多人秉持着“宁为凤尾,不做鸡头”的原则,趁年轻就该挑战一下生活,不然枉费十年寒窗了。然而,广州消费比较高,刚毕业的学生工资低,生活都成问题,而且到后来就发现大都市生活环境优越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大学生特别是刚出来的,根本享受不到那种待遇。本是风华正茂、充满憧憬的大学生,缘何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谁该为大学生自杀事件负责?大学生自杀事件对大学校园的心理咨询、教育等课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学生调查报告【第二篇】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和结果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生40人,女生40人。40人男生中有21人吸烟,40人女生中有4人吸烟。男生吸烟率52.5%,女生吸烟率10%,平均吸烟率31.3%。(二)调查结果分析据本次调查吸烟率为31.3%,对吸烟的危害了解的占52%,了解一点的占40%,不了解的占8%。其中,有65%的人是认为吸烟是有害的,有15%的人认为吸烟是无害的,有20%的人表示不知道。有54%的人认为青少年不适合吸烟,有20%的认为适合,有26%的人表示不知道。在受访的吸烟者中,有15%是从小学开始吸烟,有40%从初中开始吸烟,有35%是从高中开始,有10%是从大学开始吸烟。对于吸烟的原因:25%是好奇,35%是扮酷,16%是好玩,24%是排解压力。父母知道的子女吸烟的有64%,不知道的36%。父母同意子女吸烟的占9%,不同意的占85%,无所谓的占6%。吸烟者中,打算戒烟的占55%,不打算的20%,没有想过的25%。二、调查的结论和建议(一)调查结果显示(1)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吸烟的。(2)因受生活环境影响而开始吸烟的学生占大多数。(3)吸烟者对香烟的依赖性会很大,难以戒掉。(4)吸烟的大学生中,不仅有男学生,也有一部分女学生。虽然女生在调查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10%的比例依然应当引起我们大高度重视。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遏制,女生的吸烟人数比例依然有上升的可能性。(5)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之小,有的受访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小学、初中、高中,这段期间正是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吸烟极大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少年,在我们篇头已经提过,吸烟很可能会引发很多疾病,例如: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等。并且吸烟还会使青少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学生不准吸烟。(6)大学生对吸烟的有关知识了解的不够充分,对吸烟的危害认识的不够透彻。他们只知道吸烟会引起肺部疾病,其实吸烟还会诱发心脏病,眼病以及妇科疾病等。大学生吸烟原因很相似,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因为模仿同伴们、受他人的影响而开始吸烟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受了挫折而吸烟,结果都嗜烟成瘾;从他们吸烟的原因上看,作为这些吸烟人的家长和校方,是否应该在他们身上多找些自己的原因,他们之所以会吸烟是否与自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首先,就从模仿同伴的同学而言,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漏洞,他们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其次,就从受了挫折而吸烟的同学而言,当代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很大,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有的家庭困难的还要受到在校期间生活的压力,校方是否对其进行过了解和有效的救助?诸多原因,最终还要从吸烟人自身找原因,因为其吸烟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制力不强,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我们的自制能力。(二)建议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看到有许多大学生出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嗜烟成瘾,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1、作为吸烟大学生的父母,应当加大对子女在生活上的关注程度:多与子女交流关吸烟危害的知识;在给零花钱时,多注意子女对钱的使用情况;当发现子女嗜烟成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子女一同克服烟瘾。吸烟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在子女面对就尽少吸烟,或者不吸烟,为子女作一个好的榜样。2、作为吸烟大学生的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在这个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制订相应的校规、校纪,建立约束机制。教育部曾规定校园内禁止吸烟,学校可结合实际明令在电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图书馆、教室、体育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禁止学生吸烟,对举报者进行奖励,对违者予以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把学生吸烟与评先进结合起来,吸烟学生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不能获得奖学金。学生调查报告【第三篇】第一部分调查背景1、相关背景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成为了小学生能否担起重任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重视,家长更重视。因为它不光涉及到学生成绩好坏,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全面成长。如果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那么课余生活就是这个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不合理。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有许多青少年由于没有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是沉迷于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等。如何安排、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小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调查目的为了能让校园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他们的一些想法,以便今后能正确、合理地引导同学们开展课余生活,并为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小组的成员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次调查。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寻求有益小学生成长的课余生活,使小学生过得既充实又丰富。第二部分实践概况简介时间:XX年6月——8月地点:人员:队长队员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第三部分调查分析1、根据实地走访,了解到有关宁国市的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主要是城乡差别,具体分析如下:①做家庭作业、读课外书、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城乡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有所不同。在城区,读课外书,做作业,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而在农村乡镇,做作业,看电视,做家务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流。城乡课外班有别。参与调查的城区小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参加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英语等课外班活动。对农村小学生而言,尽管他们渴望参加一些课外班,但由于农村乡镇缺乏各类机构举办的课外班,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机会参加。②小学生渴求丰富多彩、压力小的课余生活小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怎样呢?在调查中发现,城区小学生觉得自己现在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感到满意的占大多数。在农村乡镇,只有38%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感到满意;57%的小学生却觉得一般;5%的小学生觉得枯燥,不满意。究其原因,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调查发现,之所以农村乡镇小学生占一半多的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只是较满意,是因为农村孩子缺少课外书读,没有自己爱好的兴趣活动班可上,可供学生活动的社区环境也较差,还要做较多的家务活等。小学生希望拥有怎样的课余生活呢?城区孩子普遍希望他们的课余生活少点压力:“无压力,自由,有很多课外书让我看。”“有趣,丰富,没有烦恼的课余生活。”“父母要我参加了3项课外活动,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我希望能自己支配课外时间。”“我希望拥有不增加学习压力,又能娱乐的课余生活。”农村孩子普遍希望课余生活丰富一些:“希望参加课外活动”“希望能参加体育活动。”“看电视,读课外书,做家务活”“有足够的时间写作业,玩耍。”2、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论:①目前,在课间生活中,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以做游戏为主,而男生的比例大于女生;而排在第二位的看书中,由下图可以看出女生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生。由此可见,女生在学习主动性上好于男孩子,并且相对于男生,女孩子更喜欢安静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