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技工学校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研究内容提要:通过对职技校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努力,为毕业生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平台,从思想教育上开拓,从专业技能上训练培养,让他们能较快适应社会环境、满足企业的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关键词:技工学校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调研与培养技校毕业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就面临着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绝大多数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有一段适应过程,叫做职业适应期。处于职业适应期的技校生,往往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良心理,如依恋心理、自卑心理、浮躁心理等,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技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实际岗位工作,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是:第一是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与生产实际如何结合,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第二是当毕业生生活工作在社会群体中自己的心理,性格,能力能否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对技工学校毕业生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虽然学校努力下,毕业生基本能够进入就业岗位。但工作一段时间,令人费解的事就接连不断的发生了。有的毕业生受不了严格的企业制度和工作量太大,干了没几天就回来了。有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与所干工作不符,没有学有所用,就回来了。有的毕业生不遵守工作纪律、经常旷工被企业除名了。有的毕业生因与同事关系搞不好,赌气也辞职不干了。有的毕业生因没有同学和同乡害怕新环境也回来了。还有的因能力2差不能胜任工作又不想认真学习被企业辞退了等等。这说明技工学校毕业生的思想,专业操作技能与企业和实际生活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在校生专业理念和择业观目前看,尽管有很多家长把子女送到技工学校就读,有些努力的学生在学校专心致志学习各科文化知识,一心一意钻研各项专业知识,都通过自身的努力,有的考取了大学,甚至本科,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都迈上人生新的历程,技工学校为他们的起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然而,技工学校生源质量处于绝对弱势状态,与西方国家学生读职校生源质量不可同比,我国成绩好的不可能读技工学校,家庭条件优越的、有一定背景的也不会读技工学校,考得差的学生带着社会的冷漠、家长的责备,自己名落孙山的低落情绪,毫无选择地走进不心甘情愿就读的学校,毫无目的地学完不感兴趣的文化专业知识,带着情绪读完三年书,思想、学习状态可想而知。我们对技校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技校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目标模糊,择业特别强调个人取向,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的只占7.3%。技校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喜欢,80%的毕业生所学专业是家长安排的.另外,调查中发现技校生竞争意识强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小,约在5%—10%之间,竞争意识薄弱的群体明显偏大,约占40%—50%之间,10%—20%的毕业生竞争意识严重不足。技校生中的大多数毕业生有上进心、但缺乏自信,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自卑心理严重、挫折感较强.而且职技生在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38%的毕业生在新集体里感到交友困难,50.5%的毕业生不会向别人告诉3自己的内心世界、49%的毕业生认为同学之间缺少相互沟通.共同协作完成一件事常常比较困难。从上面资料来看,大部分毕业生各项能力较差,进入职技校学习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家长没有其他选择,毕业生本人从心里也不情愿就读职技校.所以大多数毕业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考虑将来到底干什么,没有看到社会严酷的一面,竞争意识不强,择业观念也不明确。另外,随着近几年技校生就业率的提高,技校生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职业选择上没有给自己合理定位。技校生对于就业地点和工资要求高了。例如现在就业分配时,有许多家单位招人,学生都去选择条件好的、工资高的,结果有些学生因为能力不够没有被录用。有些单位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企业不景气,学生嫌工资不去。有些学生嫌工作地点在外地,条件坚苦不愿意去。我认为技校职业定位不清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毕业生心理上导致的,他们经不起挫折而产生自卑,心情懒惰而困惑,嫉妒与逆反心态、思想上的攀比与爱讲阔气等;二是不可忽视社会,家庭因素,传统的思想,文化教育,封建残余的意识,使毕业生,家长看不到读技工学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毕业生进入企业情况的调研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急需高素质的产业大军.技工学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和各行各业中异军突起,这已被社会,市场、企业形成共识.由于毕业生有一定的在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普遍被社会和企业所以认同、出现了技校毕业生好就业的发展趋势.4我们对某技校毕业生在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专业知识的需要都很迫切,不想做本职工作的人较多。但是,我们的技工学校的发展毕竟还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以及社会建设、经济形势在不断发展,再加上学生、家长、社会本身对技工学校的偏见,毕业生走进企业后在思想、专业等方面一时很不稳定,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1、受社会,家庭的影响、有的毕业生思想观念一时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认为技工学校毕业生就是当工人、不会有什么作为、有很多企业工人都下岗了,进入企业后简单操作岗位不愿干,关键岗位又做不好;这也不习惯,那也看不惯;总是不如意,工作没劲头.好像自己进了企业很屈才、一肚子怨气;工作出了问题,从不找主观上原因,一味强调客观原因;工作不能马上进入角色,环境也不能尽快适应.总之,这种现象在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表现较为突出、毕业生的情绪波动很大。2、毕业生对工资待遇工作岗位的要求偏高,在工作岗位上缺乏进取精神毕业生从学校进入企业,踏上工作岗位、确有一个适应过程.毕业生来到企业,期望值很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就业指导老师曾提醒他们到企业后要有足够的思想,精神准备,但在具体问题上,毕业生还是无法理解和接受。首先,表现在工作岗位上,挑选工种、总认为其他的毕业生岗位工种好,我的岗位工种差。其次,在工资待遇上过于计较、不知其他毕业生工资高是由于思想稳定,专业操作技能好,工作业绩突出的原因,自己工资低是在职业意识上,专业操作技能上,工作岗位上存在差距、因而陷入了某种困境之中。再次,由于择业观念不正确,工作没有进取精神,放松对自己在思想、工作、纪律等方面的严格要求。53、不想吃苦,怕脏、怕累、愿意干轻巧活,想当个管理人员。上技工学校,有的专业确实苦、脏、累,毕业生想干轻巧活,想当管理人员,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往高处走么。然而毕业生确不知这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要奋斗,努力才能实现啊!毕业生到企业后,一般来讲,企业对他们先进行考察锻炼,让他们多干些艰苦的工作,看其工作的态度和效果,经过一段时期观察,根据毕业生表现再决定他们的工作安排。往往毕业生由于怕苦、怕累、怕脏、经不起考验,不能被企业所任用。有些毕业生受不了就返回学校进行再次分配。重复几次也不能满意。只有当毕业生经过几次挫折后,才能有所醒悟,端正自己择业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4、在职业认识上,职业道德观念不明确,不懂得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对员工的约束与管理有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没有长期工作打算,抱着一种临时试试看的观念,行就干一段时间,不行就离开,反正现在企业执行的是合同制,双向选则嘛。通过调查得知,有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并不满意自己所学的专业,真正进入实际岗位以后,工作不安心,一山望着一山高。在企业里工作表现一般,劳动纪律松散,经常和同事闹纠纷,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故意给领导出难题,搞小动作,工作拖拉,在企业中有的毕业生没有把自己融入职业群体中,好像企业的好坏跟自己没有关系,没有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而是总认为企业对自己太严厉没有人身自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5、企业对毕业生管理存在不足,学生工作不稳定,思想难以适应6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进入企业,他们还要有个适应过程,首先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生活等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第二对企业里人与人、同事之间、师徒之间、上下级之间等也存在着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相当重要。若学生到一个企业就业,生活不安定,工作不顺心,关系不称心,学生就不安心、不稳定。因此,企业对学生管理,也要主动与学校教育相衔接,趋向于人文化管理,对他们的思想、性格、观念、心理,还要多加引导,在生活、感情上倍加关心,多加投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重任就落在企业管理者、师傅肩上。正像前面调研材料中所说的,多数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有其中的原因;另在“有何要求”中实习生就提出了企业要“任人为贤”;企业是个“大染缸”,我不想把自己玷污等等。诸种活思想显露出来。无论怎么说,学生开始走向企业,需要关心、爱护、体贴,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要大家去发现,去调动,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展示才华。三、培养技工学校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几种途径。根据调查,了解中揭示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觉得应强化对职技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现将几种途径阐述如下:1、在学校对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开设《创新与创业》这门课程,由专门教师系统地培养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爱岗敬业教育。并请企业领导来校介绍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如何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学校要主动邀请毕业生家长到校参加座谈会,并请家长和学校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岗位。2、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7学生对专业的理想、向往与热爱,表现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需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增强热爱专业的思想感情,激发对专业的自豪感和光荣感。专业学好了,技术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事业就有成了,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更高。一是专业价值观教育上。要了解所从事专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我们的劳动要获得报酬,不能单方面一味追求。但作为学生,一个新型劳动者,应如何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让社会承认你的劳动成果,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其实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工作中勤奋努力,积极投入,也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出人生价值。二是专业行为观教育。学生在学校学习要遵章守纪,到了企业,在岗位上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要讲究职业道德。在企业,不能自搞一套,言行要对企业、社会负责。一个好的工人,所作所为必须符合企业规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被企业首肯。人要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知识的获得是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体现是社会性的。3、专心致志,自强自立,勤劳奉献教育很多人朝三暮四,思想不太稳定,前面的调研已看出,很多学生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尽管有的人怕苦怕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淡化,工作责任心不强,但根据他们“可塑性”这一特点,从现实中加强教育后还是大有可为的。8我们说,专心致志地工作是敬业精神的外在形态特征,无私奉献是敬业精神的灵魂和精髓;吃苦耐劳则是敬业精神的基础。因此,敬业是每个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精神教育,从职业道德课堂到车间,从学校到企业,从制定学校《就业管理制度》到组织学生学习企业管理制度,对学生教育实施一整套的方案,使学生及时适应企业需要。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发扬自强、奉献精神。就是要求学生工作上勤奋好学,技术上精益求精,劳动中吃苦耐劳;以事业为上,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翁精神把企业的兴衰和自己的利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4、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教育学生到企业谋职创业,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工作是要干出来的,成果是劳动得来的,价值是要自己动手创造的,这是做人的本与根。只要有股干劲和创劲,就能为企业作出贡献,就能树立自己的形象,确立自己的位置。5、在校期间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要有组织的进行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搞一些公益性的劳动,接受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锻炼.鼓励毕业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心理素质,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6、讲道德,讲奉献,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发展和组织管理而要求每一个从业者必备的素质。它需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9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履行的义务,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