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供参考1/15八年级物理教案【汇编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八年级物理教案【汇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好文档,供参考2/15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好文档,供参考3/15[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1)概念[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m决赛的盛况。[放录像]•学校田径运动会100m决赛[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好文档,供参考4/15[放录像]•2__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s,2__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s内运动的路程。[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s内的路程。一名同学板演学生演算、教师巡视。100m=m/s12s10000m万米冠军:=m/s1680s百米冠军:好文档,供参考5/15[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生]刚才计算的是1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s内的路程。[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min内、1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可以。[师]“1s、1min、1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生]v=st[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好文档,供参考6/15公式。(3)单位[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重、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好文档,供参考7/15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完成光路图:空气FF水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进行新课:1、眼睛:(1)、眼睛的结构:图示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好文档,供参考8/15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探究:如何调整?3、眼镜:(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4、眼镜的度数: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比较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第三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好文档,供参考9/15(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功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好文档,供参考10/15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中力做功和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好文档,供参考11/15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二、功的计算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板书: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好文档,供参考12/15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焦=1牛•米(1J=1N•m)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三、功的原理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四篇】[设计意图]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知识目标: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好文档,供参考13/15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力目标: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讲授法教学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教具和学具]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好文档,供参考14/15[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一:复习旧知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二: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2、密度定义:计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反思。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5、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提出问题:(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好文档,供参考15/15相同?(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