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扶贫驻村(述职报告)范例2017年,干部驻联户扶贫工作,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115个帮扶部门345名驻村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坚持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党员扶户的工作思路,采取一对一帮扶、点对点支持、个盯个脱贫工作办法,扎实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工作,为全市扶贫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工作开展情况各级各部门把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扩大帮扶广度、挖掘帮扶深度、加大落实力度,切实拓展帮扶的深入度和立体性,不断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聚焦贫困村贫困户,整合帮扶力量。瞄准109个贫困村、1.9万贫困户、7.4万贫困人口,进一步调整优化帮扶力量,做到精准发力、聚力攻坚。将市、县(区)和镇(办)各级各部门党建联系、支教、“双万帮扶”等涉及到村到户的帮扶工作统筹整合,一个部门在同一个贫困村开展各项包抓帮扶工作,不撒胡椒面,凝聚帮扶力量。市、县(区)、镇(办)每个领导联系一个贫困村,书记、市长联系全市最贫困的村,其他市级领导和部门依次帮联,让最强的力量联系最贫困的村,最有能力的干部帮联最困难的户。组织部为充实各帮扶村“人才”力量,从市县镇三级抽调有工作能力、有事业心、有经验、懂扶贫,组织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到帮扶村当“第一书记”,解决建设中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的问题。二是坚持重心下移,强化驻村帮扶。今年,对有干部驻村联户扶贫的镇(办)都组建了扶贫工作团,由一名县区领导担任团长,镇办党委书记或镇长任副团长。进一步充实领导力量,夯实工作责任,科学制定帮扶方案,明确建设“时间表”,工作推进“路线图”。市上印发了《安康市干部驻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总则、组织方式、职责要求(扶贫工作团、包抓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职责),目标任务,管理制度,工作保障,考核奖惩,实行干部驻村制度化、帮扶工作精准化、管理工作科学化、后勤保障人性化的模式。三是瞄准贫困对象,精准滴灌目标。精准扶贫的关键就是要找出贫困户,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贫困。各包抓单位每年消除帮扶村30%的贫困户,作为干部驻村联户扶贫的重要工作。为实现贫困户住房、增收、医疗、教育、养老等脱贫标准,各帮扶部门派驻村工作队进入贫困村开展调查摸底,按照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镇办审核、县扶贫局复审的工作程序,筛选贫困户,分析各户致贫原因,对无劳动能力不到60岁的,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养起来”;对因病致贫的,通过临时救助和农村合作医疗让贫困户“好起来”;对上学致贫的,通过教育扶贫补助措施让贫困户子女“上起来”;对住房困难的,通过避灾扶贫搬迁交钥匙工程“住起来”;对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确定一项增收项目,落实一名干部包抓,帮助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四是坚持项目整合,加大投入力度。各县区、各部门认真履行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工作责任,按照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标准,本着“突出重点,缺啥补啥”的原则,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各县区整合发改、教育、国土、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通讯、金融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村路、水、电、讯和贫困户住房、增收等问题。市局印发了《关于市直和中省驻安单位包抓贫困村2017年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安排情况的通报》,将中省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集中用于干部驻村联户扶贫村。各包抓单位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扶贫资金,从兄弟单位协调建设资金,解决了贫困村生存与发展的难题。五是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帮扶职责。坚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各工作团主责、包抓部门主体”的帮扶工作办法,逐级分解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切实做到分级负责、分工担责、各负其责。年初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各级各部门进行了培训,就“谁帮、帮谁、咋帮”进行了讲解,使各级各部门明白了自己的扶贫工作职责。各牵头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计划,强化督促检查,有力有序推进任务落实。各级“一把手”亲历躬行、一马当先,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做好了表率和引领作用。书记到包抓村汉滨区石狮村检查指导工作。市长到旬阳县薛家湾村调研联系贫困户脱贫情况。各部门确定领导,选派优秀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包抓贫困户,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奠定了基础。二、取得工作成效今年是第一轮干部驻村联户扶贫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115个帮扶部门帮扶109个贫困村,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倾心帮扶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努力破除瓶颈制约。(一)破解基础瓶颈,改善生存条件。围绕“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各级各部门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项目资金,统筹规划、五指聚拢、同向发力,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农电改造提质、安全饮水普及、避灾扶贫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109个村公里通村公路、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个村组低电压治理和个自然村通动力电、户避灾扶贫搬迁、交钥匙工程,切实改善贫困乡村基础条件。(二)破解产业瓶颈,培强增收引擎。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持续推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茶饮产业、畜牧产业、烟草产业、林果建园、水产养殖等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养羊2000余只,新培育养殖大户65户,建圈舍1万余平方米;建设施大棚1380个,种植蔬菜6000多亩,发展烤烟5200亩,魔芋6000余亩,茶园2100亩,建经济林果园2.4万亩,发展网箱养鱼3000余箱,发展农家乐60户,新发展个体企业90户,有组织的劳务输出2.1万人次。(三)破解能力瓶颈,培育新型农民。紧扣扶贫先扶智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贫困户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组织领办人1000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人。把技能培训与资质认证相结合、农业技术培训与转移就业培训相结合、劳动者素质提升与培养致富带头人相结合,加强贫困乡村“两后生”、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努力遏制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四)破解民生瓶颈,补齐发展短板。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下大气力弥补贫困乡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薄弱这个“短板”。加快发展贫困乡村学前教育,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争取学龄前入园率达到75%以上。加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构建覆盖贫困乡村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低保与脱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对现有的`五保户和残疾人口力争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三、存在困难问题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清楚地看到,我市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离贫困户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贫困程度“深”。贫困户基本上是人口老龄化,家庭生产经营能力弱,无支柱型产业,农户收入水平低,经济困难户比重大。主要原因是居住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素质不高,技术支持不力,市场信息不灵,融资渠道不畅,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增收途径受阻。二是配套措施“弱”。首先,一个村60%的人口属于贫困户,大部分人是老、弱、病、残、痴、聋、傻、哑,没有脱贫没力,需要政府兜底,受名额指标限制,只有一部分贫困户享受,大部分需要包抓单位帮扶,一个单位党员干部人数有限,全单位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包三户也包不完,让帮扶单位不知所措。其次,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惠农项目资金有限,需要解决路水电讯的贫困村组多,没有办法为贫困户解决。再次,想获得产业扶贫贴息贷款的贫困户多,受名额限制,只有少数获得贴息。三是帮扶观念“旧”。个别镇办认为只要贫困村有包抓单位,就可以腾出手,抓没有部门帮扶的村。导致火力分散,战况不佳。个别单位帮扶形式多为“输血式”,给贫困村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在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自身能力等方面还欠举措。四、来年工作打算2017年是第一轮干部驻村联户扶贫的收官之年,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将以更加精准的工作思路、更加精细的扶贫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力度,让109个帮扶村,1.9万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