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工作报告汇报一、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几点成功经验市北区各街道在发展税源经济中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思路超前、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他们把发展税源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一)转变观念,把发展经济作为街道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各街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税源经济是全区各项事业的生命线的共识,把发展街道税源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区委、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各街道行动迅速,实施得力,制订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从落实组织机构和制订政策入手,结合执行新财政体制,就是除4家市属重点企业税收外,其它各类企业税收均是与市共享收入,市与各区共享收入统一按照5:5分成。根据市财政体制,各区也制定了相应的街道财政体制。各街道掀起了招商引资、扩大税源的高潮。如宁夏路路街道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可利用资源不多,但街道领导思想超前,积极到区外找资源,找税源,并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人,办事处人人都有指标,招商成效明显,2003年该街道已经从经济弱街一跃成为经济强街。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二)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招商引资。市北区多数街道办事处存在地域小,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这些困难,各街道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再对区域内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合区域内资源(就是立足辖区,不分类别,对闲置厂房、场地,闲置资源、设备等,通过统一的调查摸底,做好利用规划,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地对外推介招商。这样做既可盘活各种闲置的有效资产,又能扩大全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建设经营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二是采取“内注外营”的方式(就是在区内注册和纳税,在区外经营企业),向区域外要资源,要税源。三是积极利用好驻区资源。各街道逐渐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从自己的管辖范围扩大到驻区资源。另外,许多街道还积极探讨引进环保、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等新型产业项目。(三)制订优惠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调动多方面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意见》对街道完成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成绩显著的负责人实行重奖,各街道也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内、对外的奖励力度,促使街道税源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同时各街道都制定了内部的招商引资责任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目标到各科室,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人人有责任、有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街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该区许多街道认为,制约街道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地域面积小,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小。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充分利用好驻区资源外,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有的街道最大的秘诀是满腔热情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感情引资、服务留资、扶持壮资”等形式,积极吸引区外企业尤其是纳税大户来本辖区经营。有的街道营造投资环境的经验是“快”“诚”当先,服务为本,以快捷的工作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客商放心。二、市北区街道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一是市北区区委、区政府发展街道经济起步早,出台的经济发展政策适应了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在街道系统普遍建立了发展税源源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他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新的街道财政体制以及“定死基数、考核增幅、三年不变”的街道经济目标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了全区上下特别是街道办事处干部群众建税源、拉税源、保税源的积极性。每年的奖惩兑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是街道发展经济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街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区《意见》的要求,各街道在原经发办和财政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发展税源经济办公室,下设财税科、统计科、经管科。这些机构的设置,显示出了其在发展街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三、对霞山区街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多年来,霞山区街道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低,存在着抓发展街道经济的力度不够强,街道经济的总量小、底子薄、基础差,街道的投资环境不够理想等等问题。在2004年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要转变观念,多途径发展街道经济目标。在进一步完善《霞山区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霞山区街道经济的若干意见》,全区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经济发展热潮。笔者借鉴先进地区发展街道经济的经验,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霞山区街道经济提出一些建议:(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街道经济是增加街道财政收入,提高我区街道社区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区政府可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一把手和驻区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发展街道经济工作指导组”,制定区四套班子领导定点帮扶制度,定点挂钩帮助和协调指导工作。各街道办成立领导小组,使发展街道经济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发展街道经济工作例会制度。区工作指导组和街道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总结街道经济发展工作,协调矛盾,及时解决街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整合利用辖区内的有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发展税源经济和社区服务业。街道要研究制订本区域内资源利用和招商引资规划,注意把“近的、远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机结合起来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区域内各种闲置资源和充分利用好驻区企业、单位的资源,拓展发展空间。(1)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建设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壮大税源。如海滨街道可充分发挥一年一度湛江酒吧街欢乐节的品牌效应,经营好“酒吧一条街”的特色街。解放街道:利用时代广场、解放东路绿化、美化、亮化的优美环境,将解放东建成婚纱摄影、摄影器材特色街。利用海滨路精品店、服装店的品牌效应,建设服饰精品一条街。爱国街道:抓住旧城区改造时机,利用地处渔港码头优势,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效应,在东堤路、洪屋路一带建设经营渔具器材、船舶用品特色街和海货干鲜产品的特色街。(2)挖掘驻区单位和企业的闲置资源,打造我区的商贸品牌。如工农街道:国贸、广百、湛新市场是个商贸云集、财源兴隆的黄金商贸圈,通过挖掘周边一些商贸企业闲置的资源,开发新的商贸产业吸引税源,拉动区域内的商贸经济发展。新兴街道:利用屋山家具市场的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屋山家具市场做大做强;利用机场路两旁的大片土地,招商引资开发餐饮业、压滤机滤布专业市场等。建设街道:利用社坛村综合市场,做好木材装饰市场商铺的搬迁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家进市场经营,形成装饰材料一条街。东新街道:充分利用南站服装批发市场和金纺服装城的品牌效益,在适宜开发的空地吸引商家开发相关产业,形成规模较大的市场群。(3)在我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带动下,湛江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临港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友谊、海头街道可以临港工业园、华港工业小区为载体,注意发展港口工业的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与港口经济相关的货运信息咨询、船运代理、船舶用品服务、港口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工业项目。利用闲置、荒芜的土地低地价吸引客商建设农业园区,培育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4)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主要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区一级可建立政府领导、民政主管、社会参与的领导管理体制。要统筹规划社区服务业,以街道为主体,大力发展便民利民、连锁化、品牌化的服务,如便利店、药店、快餐、洗染、美容理发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保洁、保险、公共设施养护、房屋租赁、音像租赁、家政服务、非义务教育培训等新形式的社区服务业,并形成社区服务相对集中的区域。有条件的要重点抓好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残疾人收托所、托幼所等设施的兴建。大力发展以中介咨询服务、滤布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会展旅游、餐饮娱乐为代表的关联度高的服务业。(三)落实政策,创造条件,大力扶持街道经济。(1)落实发展街道经济有关制度。各街道要继续落实区委、区政府已制定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霞山区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根据各街道的实际,不断完善有关发展街道经济工作计划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街道办可相应制定出发展经济责任制、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奖励措施,区政府制订检查评比、目标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奖励先进,树立街道办事处发展税源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街道税源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建议在今年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在发展税源经济方面成绩突出的街道办事处,形成人人为街道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浓厚氛围,以促进全区经济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优化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街道机关及社区全体干部职工要热情地为各类来街道投资办企业的单位和个人牵线搭桥,协助前来投资者做好项目报批、规划建设、施工投产、正常运转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继续做好原企业和已引进落户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二是成立组织机构,完善招商网络。各街道可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的二级招商引资辖区资源、房产、土地、合作项目数据信息库,对辖区资源的重点单位落实具体人员专人负责联系,招商引资渠道,提高招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