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2008—2011)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服务于枣庄、滕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修订版),特制定本规划。一、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分析(一)基本情况学院始终重视加强专业建设,注重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为枣庄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是与枣庄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机与电器、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适应了枣庄尤其是学院驻地滕州市比较发达的机床制造业。滕州是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基地,享有“钻铣床之乡”的美誉,目前拥有中小机床制造企业338家,从业人员3.8万人,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产品涉-2-及车床、钻床、铣床、锻压机床等整机以及齿轮、钣金、刀库、主轴等配件8个大类、600多个品种,并具备了生产重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的能力,形成了龙头企业做品牌、中小企业做配套的特色产业格局。中小机床产业集群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并成为《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中重点培育的4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学院的制造大类的5个专业可为此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滕州又是山东建筑业10强县之一,现有建筑企业96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2007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1.8亿元,实现增加值21.63亿,利税2.97亿元。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等专业就对应了这一经济发展特点。学院的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适应了枣庄、济宁等鲁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特点。医药大类的护理等6个专业适应了鲁南地区的社会需求,滕州市是山东第一人口大县,有165万人口,滕州市人民医院是三级综合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影响辐射周边县市。医药大类6个专业与滕州市人民医院合作办学的历史悠久,一年的转科换岗、顶岗实习是院校双方共同的依托。学院的具体专业设置如下表所列:专业类别专业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工程测量与监理-3-专业类别专业土建大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制造大类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机与电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财经大类会计电算化医药卫生大类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药学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艺术设计从表中的专业设置情况看,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开设的专业共23个,分布在19个大类中的7个大类,覆盖率为36.84%。其中,制造类和医药卫生类专业最多,分别为7个和6个;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3个;土建3个;电子信息2个;财经类1个;艺术设计与传媒类1个。第二产业的专业13个,第三产业的专业10个,分别占学院开设23-4-个专业总数的56.52%和43.48%。(二)存在的问题学院是新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起点低,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受到师资、教学设备等诸多客观原因的限制,专业设置和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不足。1.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与枣庄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吻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枣庄市矿山资源逐渐减少,加快经济转型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面对这一形势,刚刚通过的《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动产业升级,坚持走符合枣庄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培植壮大八大工业集群、加快发展四大特色服务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其中八大工业集群具体为:煤化工;精细化工;机床;水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而四大特色服务业为:文化旅游业;物流业;专业市场群;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法律、会计、运输、通信、广告等服务业,增强为生产服务的能力。目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所开设的专业,除了制造类的6个专业贴近机床业工业集群,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贴近电子信息业外,其他6大工业集群基本没有对应的专业。与枣庄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一定距离。不能完全满-5-足枣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院专业结构中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比例虽不算太低,但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类。针对四大特色服务业的专业设置,现只有会计电算化比较贴近,但也属于缺少特色的传统专业。2.专业的职业属性不强。专业建设中学科分类的痕迹还比较明显,尚未完全摆脱“压缩本科”的弊端。3.专业群建设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4.专业建设水平较低。除机械制造与设计、护理专业、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实力较强外,其他专业的底子较薄、基础不扎实,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专业教学设备缺口较大。尤其各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比较陈旧或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目前还没有专业达到省级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条件。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教师数量还不能满足当前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专业教师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教师比例不高,教师梯队结构过于年轻化,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都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需要。部分新开设的专业教师短缺,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6-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枣庄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需要。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按照枣庄及周边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坚决打破重视学科分类的学术性、把专业等同于学科门类的传统专业建设观念,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制订基于职业属性的规范的专业建设方案,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专业建设切实贴近一线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实际。选择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二)基本原则1.区域性与开放性统一原则原则上要充分发挥枣庄及鲁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按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但是,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是指高职院校所设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都仅局限于当地所需,为当地所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个-7-人和学校发展的空间已打破了地域界限,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内涵也随之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因此在专业设置和建设时,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打破地域局限性,应当充分考虑开放性原则,在立足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根据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面向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海外设置和建设专业,向经济发达地区及海外进行劳务输出。2.适应性与前瞻性统一原则教育要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经济天然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它的适应性特征更为突出。因此,不管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适应性都是学院专业设置调整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遵循适应性原则的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把相近专业进行规范归类,拓宽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选择。同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和市场意识,要通过有效的积极的措施,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乃至于促进鲁南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要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3.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原则保持相对稳定性对学院专业设置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8-也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工作良好秩序的保证。专业设置和建设必须考虑教育的连续性、周期性和专业的相对稳定性。但是,过分强调稳定很可能带来专业设置和建设的滞后,适应不了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的行业和企业的要求,从而产生断裂。因此,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原则。灵活性就是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接轨,及时调整。由于市场的千变万化,专业需求情况可能与预想不一致,必须建立灵活的反应机制,增强专业的灵活性,可以在主干专业、长线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短线专业、热门专业、新兴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使专业设置和建设积极适应社会需要。如果一味追求长期稳定,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单一,就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对人才的需求。4.必要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根据前述我院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现行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改革势在必行。从专业设置自身发展完善的角度看,主动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也是高职教育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一个首要前提。这一前提意味着学院必须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动态设置专业,根据需求适时地进行调整优化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但是具体到专业设置和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院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院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和师资力量状况,考虑原有的专业平台基础,考虑课程-9-建设的能力。所有专业的设置和建设都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防止脱离办学实际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三、专业建设的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坚持学院“名、特、活、优”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鲁南、辐射全国、立德树人、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学院提出的“培养目标贴近市场、教学计划贴近服务、课堂教学贴近实践、教学质量贴近学生”的办学要求,专业结构、数量与学院规模相适应,专业发展稳定,重点专业带动性强,特色专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示范性强。2008-2011年具体目标:每年新增专业2--3个,使我院专业总数达到30个左右;调整不适应专业2--3个;达到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标准2个;达到院级特色专业建设标准3个;达到院级重点专业建设标准10个。(二)2008-2011年专业建设规划一览表所属系现有专业规划专业控制规模序号名称学生数建设目标名称招生数/年建设目标机械工程系1机械设计与制造318省级特色模具设计与制造10015002数控技术653院级重点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344焊接技术及自动化45-10-所属系现有专业规划专业控制规模序号名称学生数建设目标名称招生数/年建设目标电气工程系5矿山机电180院级重点煤炭深加工与利用10010006矿井通风与安全40微电子技术1007电气自动化190院级重点8机电一体化技术448院级重点9电机与电器9信息工程系10计算机应用技术245院级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10010001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8610012艺术设计31100建筑工程系13建筑工程技术350院级特色建筑装饰工程100150014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20建筑工程管理10015工程测量与监理156钢结构建造技术10016工程造价337院级重点17会计电算化191医学技术系18护理1104省级特色医学检验技术100150019助产5620康复治疗技术4521口腔医学技术4022眼视光技术423药学151院级重点5合计2348336500(三)传统专业建设目标为使传统专业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改革课程体系和设置专业群两方面,对老专业进行调整改造。传统专业要做精、上层次,充分体现先进的技能水平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四)重点专业建设目标至2011年,力争建设好10个院级标准重点专业,并建立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11-(五)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加强与重点专业相匹配的特色建设,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建设3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服务于鲁南经济发展的具有我院鲜明特色的专业,力争立项建设1个省级特色专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知识、能力、素质、就业能力等方面要在省内处于一流水平。四、专业建设任务1.特色创建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形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