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2022年度中国城镇化率增长具体报告北京1月5日电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近日在京联合发布了《2016—2020中国城镇化率增长具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担任发布人。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说明存在两大问题:中外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说明“严重估计不足”,“测不准”成为城市问题频发的根源之一;趋势说明“两极分化”影响国家城市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报告说,造成对中国城镇化率说明结果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不同的说明模型和系统。中国城镇化率与经济规模的历史数据表明:我国近10年GDP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近4年GDP增速均未超过8%,2016年国家设定的GDP预期增速在6.5%—7%之间。而同期城镇化率增速整体上也呈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小且波动较大,显现出与GDP不同的变化。这意味着,基于西方国家城镇化实践的Logistic等城镇化演变模式,并不适用于研究和说明中国城镇化。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以城市人口为研究对象和范围,在批判和借鉴简单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增长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等西方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政治体制、市场经济、社会制度、文化价值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具体影响,研究完成了国内外首个数据测算与理论推演相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城镇化率分析说明系统。根据说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将稳步推进,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五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首先对报告给予肯定并在发布会上提到:“我国目前存在两种城镇化率,一种是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另一种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城镇化率的概念对于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城镇化率的概念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我国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会导致行政区划调整时一次性提高了城镇化率。但有些地方,虽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却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没有被统计成为城镇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率真实性;其次,城镇化正在以多途径方式进行,并且存在着大量市民融入到城市中,却并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而城镇化指标对这些情况的反应并不敏感;第三是城镇化率指标的针对性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地方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没有相应增长,未来应追求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城镇化率;第四是我国城镇化制度的连续性还要更着眼于长远,考虑不同城市城镇化指标与内容的衔接,以及与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的衔接。此外,针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应降低对城镇化率的追求,强调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其次是建立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探索多途径城镇化的模式;然后是发挥城镇化率对重点城镇化问题的导向作用并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形式与载体的研究,探索全国统一的人口登记与服务管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