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一、职业生涯1、职业生涯的概念职业生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职业生涯,仅指一个人一生中和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广义的职业生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萨帕(Super,1976)提出的“生涯”概念。他认为,生涯不仅应包括人一生中的职业角色,也应包括其在社会中扮演的生活角色,生涯是从青春期到退休后各种有报酬和无报酬职位的综合,如:工作者、休闲者、公民和父母等等。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早期生涯、中期生涯、晚期生涯三个发展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按照萨帕的理论又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出生—14、5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衰退阶段(64岁以上)。成长阶段的特征是,能力、态度、兴趣和自我概念的发展;探索阶段的特征是职业选择范围的缩小、职业兴趣趋于稳定;在建立阶段,通过工作尝试与经验积累达到稳定状态;维持阶段的特点是为了改善工作职位和状况而不断调整;衰退阶段是在退休后,逐渐减少工作时间,主要表现为社会生活角色的加强。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萨帕认为探索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尝试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因此,具体来说,大学生应是跨越过渡期与初步试验承诺期。在这两个时期交替的过程里,大学生个体能力迅速提高,在有效地生涯辅导与环境影响下,摒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空想,逐渐缩小职业选择的范围,初步形成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职业生涯早期生涯中期生涯晚期生涯成长阶段(出生-14、5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成长阶段(64岁以上)尝试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2、职业生涯的类型按照不同的职业生涯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职业生涯类型。比较典型的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Hotland,1973)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和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者、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E·H·施恩(ScheinE·H,1978)提出的职业锚理论。人职匹配职业生涯类型(RIASEC模型)。该类型从职业选择的三个要素:个人、职业以及两者之间的适合性出发,提出了六种不同类型的职业生涯: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简称:RIASEC模型(即上述6个英文词第1个字母的组合)。这些类型分别代表了六种类型的人和六种职业环境。这六种类型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具有一定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意味着个人职业偏爱和工作环境特征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匹配性。职业锚职业生涯类型。该类型是在个人自我认知基础上,依据才干和能力、动机和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五种不同类型的职业生涯:技术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和稳定型、创业和创新型、自主和独立型。施恩认为每个锚型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倾向和特点。而每个人只有选择定位在适合自己的职业锚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业绩,从而获得成就感。施恩最初提出了五种类型,见下图:具体的个人职业锚型与职业倾向及在校期间的知识、能力准备见图表1。职业锚类型职业倾向职前准备技术能力型追求在所学专业技术领域有很大发展牢固地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型把管理本身作为职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学习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积极锻炼和培养管理能力。安全和稳定型追求稳定的职业和生活应着重培养自己的特长,为将来从事安全稳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创业和创新型追求创造和自我扩充,敢于独立思考,具有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愿望和勇气应着重培养创新思维,善于集思广益,另外,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和增强个人意志力,毅力,坦然面对逆境和失败也是必须的。自主与独立型追求不受组织限制和制约的自由职业,以及选择享受最佳的、自由的生活方式这类学生应着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学会设计好自己的计划目标,以及保持愉快的心境。另外,注意把握好“自由”的度,自由与约束的关系,以达到个人的最大发展。1992年,又将“职业锚”类型拓展为8种。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创业型;服务/奉献型:把“职业锚”定位于这种类型的人追求自己认可的核心价值,例如帮助他人,倡导环保,等等。他们一直在追寻这种机会,即使薪水很低也在所不惜。他们不会接受不能实现自己价值的职业,即使面对高薪酬和高职位的诱惑也不动心。挑战型:把“职业锚”定位于这种类型的人喜欢解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障碍。对他们而言,从事某项职业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允许他们去战胜各种困难,新奇、变化是他们实现终极目标的动力。生活型:工作环境能够平衡并满足个人、家庭和职业的需要。把“职业锚”定位于这种类型的人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环境,甚至可以降低他们职业的一些要求,如薪水、职位。(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人格、个性特征,考虑社会及自身专业、兴趣等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生涯目标与道路,并制定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采取的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研究与实践均表明,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求职就业乃至未来人生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目标对人的影响•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调查结果如下:哈佛大学调查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3%10%60%27%有较模糊的目标无目标哈佛很有名的图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现在,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备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60%27%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10%3%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1)适应社会,准确定向,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2)开发潜能、超越自我、实现价值最大化(3)应对困境、战胜挫折,完善逆境情商案例:据2004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23岁的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王豪在自己的家乡四川射洪自杀。临死前留下一封遗书:“毕业后连工作也找不到,我觉得对不起父母,为了不连累父母,我就坦然地离开这个世界……不要保存我的骨灰,将其撒进涪江就行了”。面对困境与压力,每个人都得作选择,坚持或者放弃,面对或者逃避,而王豪选择了后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选择自杀在石家庄学院上大三的女生刘伟今年即将面临毕业,从去年开始,她就一直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着。09年1月4日返校后,虽然和家里通过电话,但家人再次见到她时是在电视台插播的“寻尸启事”上——在1月23日下午3点多,她自溺于一个倾倒垃圾的狭小水池,留给父母的,是十余万字的日记。(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1)符合社会需要的原则将个人的事业发展融入到整个社会发展之中,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原则。贯彻符合社会需要原则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将社会需要始终作为制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为准绳,去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进而决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第二、贯彻社会需要原则,并不排斥个人、企业、社会三者利益的结合,没有个人、企业、社会三者利益的均衡,就不会有职业生涯的成功。(2)符合自身发展的原则针对个人的素质状况,选择最适合自身特长和优势的职业目标,以利于今后在职业生涯道路上顺利发展取得成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又一个重要原则。贯彻这项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一个人的主观体验感到满足时,就会情绪饱满、干劲倍增;而当一个人的主观体验不满意时,就会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第二、有利于开拓创新,超越自我。实践证明,充分发挥专业和能力所长,不断接触具有挑战性的新领域,就可能出现灵感的火花,有所发明和创造,使人的潜能得到最有效开发。(3)符合面向未来的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应着眼于未来,不能只顾眼前实惠,不看企业发展前景;不能只想暂时困难,不看企业的未来;不能只图生活安逸,不顾事业追求等等。贯彻面向未来原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目标分解、动静结合。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也应是静态与动态的组合。按时间划分,目标可分解成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支持条件,而随着时间推移,长期目标又成为中期目标等等。第二、调整缓冲,主次一致。要考虑职业生涯规划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迁,其目标和措施是否具有弹性和缓冲性,是否能随着环境变化而作出调整,并且这种调整要始终保持主要目标与分目标的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等等。(4)符合操作性原则规划不是目的,落实规划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才是目的。贯彻操作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目标和措施均应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应避免繁锁。第二、应尽可能考虑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并且,生涯规划的各阶段路线划分与安排具体可行。第三、制定整体的评估标准,以便于阶段性评估。(四)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步骤1、确立志向确立志向指一生追求的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事业理想,而并不是确立明确具体的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应确立志向和理想,而不是具体的职业目标,有利于从宏观上更好地把握职业发展方向。2、状况评估(1)自我评估也称自我分析。自我评估的内容主要是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三个方面。(1)自我评估国家人事部人事人才研究所罗双平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以下评估内容:第一,生理上的自我,即对一个人的相貌、身材、举止、语音的分析。第二,心理上的自我,即内在自我,指对一个人的性格、意志、自信、上进心、创造性、管理与领导潜力,成就感等等的评估。第三,理性自我,这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内容。比如行为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价值追求,以及一个人的情商和逆境情商(AQ)。第四,社会自我,指对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在社会中的责任、权利、义务、名誉、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以及社会对自我的评价等等的评估。•自我评估应掌握以下原则:适度性原则。指自我评价应当适当。过高的自我估价往往使自己脱离现实,过低的自我估价往往忽视自己的长处,缺乏自信,过于自卑。全面性原则。指自我评价应当全面。任何一个科学地自我评估都应当考虑到全面的整体的因素。客观性原则。指自我评价应当以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和依据,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的限制和外界环境的干扰,努力使自我评估趋于客观和真实。发展性原则。指自我评估时还应当着眼于自我的发展,充分考虑自我随着环境、职业经历、再教育等等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自我评估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心理学的测评方法。这是通过心理测验对自我兴趣特长、性格、气质、情商、组织协调与人际关系等方面作出的评估。管理学的测评方法。管理学的自我评估方法也有多种,本书介绍一种常见的“五What归零思考模式”,即:从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一路问下去,共有五个问题:(1)Whatareyou?你是谁?(2)Whatyouwant?你要什么?(3)Whatcanyoudo?你能干什么?(4)Whatcansupportyou?环境允许你做什么?(5)Whatyoucanbeintheend?你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1)Whatareyou?你是谁?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该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2)Whatyouwant?你要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