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虚假新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虚假新闻一、定义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二、产生原因请看:1952年12月《人民日报》刊登的新闻社一篇通讯此篇报道存在哪些问题?“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下,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是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是,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只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1、文学想象通讯《九米拼搏》讲述的是一位司机毛计三,拉着一大客车人过铁路的一瞬间,车熄火了,正好火车也开过来了,千钧一发之际,他利用车的惯性猛打一把方向盘,尽可能使车头对着火车头。当时火车也在紧急刹车,两车相撞,结果毛计三牺牲了,车上大部分乘客生还。下面是相关摘录:”他【毛计三】绝对没有想到,开车十年,铁轨不知越过万千次的他(这是文学描写,新闻中的事实必须是准确,到底是一万次还是一千次呢?),竟会面对面与列车遭遇。……焦灼、紧张、懊丧似无数钢针刺着他的心,要是有一米的宽余,或者再有一米的延宕就好了(这儿属于心理描写,怎么知道那一瞬间他处于什么心理状态?)他可以避开撞击,可以将客车倒出来。……他知道,只有将车头顺着火车前进方向偏转过去,避免垂直方向相撞,才能让乘客安全……。”(这都是心理描写,记者时候不可能采访到毛计三,这类描述属于“合理想象”)历史小故事:扬州八怪郑板桥十岁那年,随私塾先生出外游玩。行至河边见一少女尸体仰面朝天,头发散乱,在漩涡中打转。老师随口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吟完后连说:可怜可怜。郑板桥说这诗应改一下。老师问道:“为何?板桥说:您不认识这位少女,怎么知道她正好十六呢?又是怎么知道她是被风吹落桥下的呢?您又怎么看到她的三魂七魄呢?郑板桥将诗改为: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2、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哪一种报刊说的事实,哪一种报刊说的是希望出现的事实?”——马克思“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捏造不真实的事实、即歪曲真相、制造谎言”——马克思”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情报,真实性不取决于情报为谁服务。”——列宁这两张其实是雷锋在天安门留影的同一张照片。雷锋被树立为典型后,当时由于提篮上的鲜花图案被视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拿在共产主义模范战士雷锋的手上似乎不太合适,于是在发表的时候就把整个提篮都给“技术处理”掉了。揭秘四十年前优秀新闻图片摆拍真相许林,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部副主任。在人民日报做报纸18年,做杂志22年半。先后任美术编辑、图片编辑、摄影记者、文字编辑。许林先生当年的摆拍手记1974年5月在陕西省南泥湾摆布导演拍摄的《南泥湾五七干校》摆布中,摄影者尽量注意细节:老农的羊角巾、人物背后的草帽、手中的笔记本、脖子上的毛巾、桌子上的水杯、水壶以及人物坐姿的高低错落等等。1974年8月在大港油田摆布导演拍摄《油田工人学〈毛选〉》。1975年3月在山东胜利油田摆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注:画面上“毛主席语录”的美术字都是摄影者当时现写的,然后贴到墙上认为合适的位置)。1975年10月在河北遵化摆拍《老、中、青三结合好》。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如:2007年1月7日《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关于延庆缆车事故的报道《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标题《缆车突停游客悬挂1小时》《20人受困缆车挨冻两小时》正文被挂游客18人时间是从下午2点07分开始,“3点50分左右缆车开始后退”。“4点多”,游客与雪场方交涉赔偿问题。人数是20多人,时间是下午“2时许,“一个半小时内”,经过卸下总机内的一些零件,把所有被困缆车依次倒回了站里。“5时许”乘客与雪场方交涉赔偿问题。四个防止:防止采用无可证实的事实;防止取证不当的事实;防止证据存疑的事实;防止推论;4、新闻策划造成的传媒假事件新闻内容:“司机大哥天太热了,喝口凉开水吧!”连日来,车子经过丽龙高速收费站的司机们,不仅能收到收费站员工的微笑服务,还能舒心的喝上一杯凉开水。据了解,这是丽龙高速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开展的“微笑在窗口传递”活动。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充分领略中国式的微笑,收费站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做好通行保障服务,尤其在放行速度、文明服务、站容站貌、特别是在微笑服务、礼仪规范、文明用语、延伸服务、收费管理等方面要做到尽善尽美。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夸大事实6、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新闻联播》之写作套路口诀: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领导没有不微笑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旗帜没有不高举的,思想没有不坚持的;道路没有不曲折的,前途没有不光明的。三、假新闻案例分析(一)《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事件主角—杰森档案照片2003年5月11日,《纽约时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长篇文章,揭开了该报一名27岁的记者大肆编造独家新闻的“传奇经历”。这名叫杰森的记者通过不断炮制虚假新闻,时间不长就从一名小小实习生被提拔为报道国内新闻的重要记者。此事因而成为《纽约时报》创刊152周年来爆出的大丑闻。自从2002年10月升任国内新闻记者后,杰森总共发表了73篇文章,现在发现,其中竟有至少36篇“存在各种抄袭问题”。有关方面透露,杰森具有惊人的写作才能,可根据几张照片就“创造”出绘声绘色的长篇文章来。同时,他还经常对照其他同行发表的作品对自己的报道进行“必要地润色和补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尽管杰森根本就没有前往被解救美军女兵杰希卡家进行现场采访,却“创作”了五篇有关这位19岁女孩的文章,并多次煞有介事地描绘了杰希卡家的景象。在他撰写的文章中,这名女兵家附近有一片烟草园和奶牛场,可实际上,这些景色“纯属虚构”。还有资料显示,杰森在进入《纽约时报》工作前,曾经在马里兰大学读书,并在三年级暑假时到报社实习。1999年6月,主管部门想当然以为这名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因此将此人录用并指派他撰写有关警察的新闻,现在人们才发现,原来杰森大学根本没念完,至今仍是“高中学历”。(二)2007年十大假新闻扫描课堂作业:分析十大假新闻的特点美国弗大校园枪杀案凶手赵承辉。第三、第四艘船以及激起的水波丝毫不差。一代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的消息成为去年最轰动的娱乐假新闻。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播出的“纸做的包子”节目截频。6岁女童丁香小慧躺在病床上狂吐鲜血的这张照片引发了无数读者对其后妈的谴责。(二)观察与思考:仔细观看下列图片,辨别其真伪。图1图片说明:《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背景资料: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记录了2005年5月22日深圳市对皇岗口岸附近的城中村进行改造爆破的情景。该作品的作者———深圳的参赛者林勤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这张图片用影像语言来说话,富有画面冲击力的‘瞬间美’打动了评委。”然而,该金奖的公布却引起了网友的质疑,被网友指出有用软件合成嫌疑,网友认为获奖者曾用软件对照片上的内容进行了结构性剪贴。2006年4月2日,照片的作者林勤承认照片为拼接而成,该作品的金奖被取消。图2图片说明:《非典时期的婚礼》2004年2月,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非典时期的婚礼》荣获2003年第47届“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但照片中的男当事人陈某获此消息后,称自己是这幅摄影作品中的男主角,照片上人物场景从头到尾都是制造出来的。在2003年5月份,供职于武汉一家媒体的摄影记者为了拍摄“非典”时期为背景的爱情题材照片,来到当地一家婚纱店,物色了陈某和另一名女模特来帮忙。陈某在要求“照片”按模特身份登报、不作结婚新人报道后同意拍摄。但两天后,该家媒体刊登了这张“一对情侣穿着婚纱,戴着口罩,穿过马路去拍照片”的新闻照片。陈某说,他是未婚青年,这幅严重失实的新闻照片导致他与女友关系破裂。于是,他将作者和该家媒体告上法庭。图3图片说明:上图为2004年,美联社夸大西安暴雨的新闻造假图片下图为新华社有关西安暴雨的真实图片图4图片说明:这是2005年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反映的是黑龙江沙兰水灾,大水过后教室墙上,留下四个黑手印,报道称这是遇难小学生在墙上留下的最后手印。这张照片给读者和网民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和心灵冲击。但很快,该照片受到了其他媒体和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质疑,有人高喊出“手印”打假的声音。图5图片说明:《3000年前的木乃伊怀孕》2005年,有一则知名的假新闻《3000年前的木乃伊怀孕》。国内一些小报不仅转发了来自美国《世界新闻周刊》这条奇闻,还配发了这具木乃伊的照片,照片上木乃伊裸露的腹部高高隆起。后此则新闻被证实为假新闻,照片属人工炮制。图6图片说明:《布列松习作》举世闻名的抓拍摄影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以“决定性瞬间”的概念闻名世界。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图7图片说明:《苦难的眼睛》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图8图片说明:著名的“胜利之吻”有的照片绝对是真实的,但被一些人别有用心或无意地用作证明完全相反或时间差距很大的新闻事实。如这副新闻摄影史上流传了数十年的《胜利之吻》20世纪末被证明造假,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说明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但据照片主人公披露,拍摄时间在1945年5月,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日,还有3个月(当然这幅照片还有摆拍之嫌)。图9图片说明: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海啸照片2004年12月30日,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卡尔加里市颇有影响力的《卡尔加里先驱报》在其头版刊发了一张触目惊心的“独家海啸照片”,照片中数米高的浪潮正向人们席卷而来。该照片引起巨大轰动。但令人惊讶的是,事后证明该照片并非是在12•26“世纪海啸”中拍摄,而是2年前于中国杭州拍摄到的“钱塘江潮”!图10图片说明:《洛杉矶时报》造假图片作为时报派往伊拉克前线的摄影记者,布莱恩沃斯基传回的英军士兵和伊平民的照片,曾令图片编辑激动不已,这是足以竞争普利策奖的作品啊!其下属报社《哈特福德报》一位雇员无意间将这张照片在电脑上放大到6倍时,在场的人都惊呼起来:“这是一张合成照片!”仍在前线的布莱恩沃斯基承认,他合成了照片,目的是为了改进构图。时报立即在其网站上刊登更正,并作出开除布莱恩沃斯基的决定。请对照原片和合成片原片:合成片图11示意图背景是农历7月15上海的夜空。图片说明:农历7月15上海的夜空新闻链接:《上海夜空出现不明飞行物停留超过10小时》2007年8月26日晚间至27日凌晨,上海多处有

1 / 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