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对子女之影响及班级教师所能扮演的角色一、缘起家庭是孩子生长之温床,与孩子之关系最为密切,家庭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急遽变迁,造成家庭结构的改变,大家庭不复存在,而小家庭应运而生,但许多父母却各自忙于工作,而忽略了管教孩子,更缺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因此,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全发展。许多学者认为,父母不全的家庭,不和睦的家庭,有恶习、贫穷、特权之家庭,以及管教过严或溺爱的家庭……等等家庭因素,均是影响孩子犯罪重要之因素。根据行政院主计处在86年间,调查台湾地区单亲家庭的总数约为43万户,占总户数7﹪,而民国83由台湾省政府社会处所统计的单亲家庭户数与全省总家庭户数比率为3.9﹪,相较之下比率逐年增加,由此可推算于现今民国92年单亲家庭户数与全省总家庭户数比率估计为13﹪左右,比率相当惊人,就以13﹪的数据来推算,一个班级人数为50人的班级,单亲家庭的孩子估计约有六、七人,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班级内的单亲家庭的人数会增加(也有相关资料证实这份推算的可能性)而身负教职的我们,未来都有可能面对这些孩子,因此我们选定单亲家庭对孩子之影响及班级教师所能扮演的角色作为我们这一组的期中报告的主题。二、单亲家庭之成因有许多不同原因导致单亲家庭,包括未婚的父母、父母分居、离婚或父母其中之一死亡等等,每一种单亲家庭的成因来自其独特之家庭生活环境、经验和改变。整体来说,离婚是最常见之原因。三、单亲所衍生之问题单亲所衍生的问题相当复杂,而因着我们报告的主题,所以我们将重点放在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在影响孩子犯罪的家庭因素中,一般认为单亲家庭不具有传统双亲家庭对子女的控制力,成人失去或无暇管教、辅导孩子的行为,孩子便容易误入歧途,变成行为偏差的孩子。综合各项资料我们分为以下三点来讨论:经济问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单亲家庭之总收入显著低于双亲家庭,尤其单亲母亲家庭,是生活处于经济不利之情况。不只是经济水平,家庭经济之弹性通常也减少很多。这是因为双亲家庭比单亲家庭面对经济变迁时,能够做较好之调适,无论是家庭以外的(例如: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或者家庭内部的(例如:生病、失能),对于单亲家庭而言,生活(经济)压力较多。家庭型态和经济状况会影响日后孩子的发展。相关研究指出孩子可获得之物质资源对他们的生理健康可能有立即和长久的影响,除此之外孩子之社经地位与父母对待他们之行为、教师对他们之态度、孩子在校表现及智能发展等因素都具相关性。有关研究甚至赞同贫穷导致家庭解体,而相关假涉及推论是:较多贫穷家庭的社会有较多单亲家庭案例。单亲家庭衍生严重之财务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孩子之影响是一个社会机会均等之重大问题。因为家庭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公平的主要来源,这是相关社会政策必须提及之重要课题。心理及行为影响有关研究指出,离婚与孩子主观能力有显著相关程度。如果父母离婚之前,孩子已经发展出适当社会认知,离婚的立即影响仅限于孩子之自我观念,如果孩子持续将自己视为没有能力,长远来看,将导致孩子缺乏能力的不良结果。学者比较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孩子之自我观念,发现双亲家庭孩子自我观念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孩子,积极之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自我概念发展,积极儿童自我概念有助于成年后人格之发展,而孩子如缺乏自我概念会造成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发展障碍等问题。教育方面影响相关研究指出,单亲家庭之阅读成绩及数学成绩低于正常家庭的孩子,真正导致孩子低认知成就的主因是经济困难、高水平之焦虑和低度的亲子互动。而父母离婚的孩子有较多情绪困扰,对于学习有相当程度影响。亦有研究指出,没有父亲的男孩比较缺乏男性化。我们阅读在国内研究单亲家庭与孩子违规犯罪行为中发现,孩子几种高度不良之性格特性(冲动性、攻击性等),会因不良之亲职功能而形成严重的违规犯罪,但良好得亲职功能则对不良性格特质具有抑制作用。这项研究的发现还包括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援结构型态缺陷相当普遍。学者指出,父母离婚之孩子由于家庭结构改变,在生活上必须负担新的责任,使得他们被迫成长太快,造成目前与成年后之生活适应问题。四、班级教师所能扮演的角色事先的预防1.应有效掌握班级学生的家庭状况、身心状况,适时适切的给予学生关心、辅导,并和家长保持联系,以减少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2.加强班级学生的两性教育,降低离婚率,以减少单亲家庭的产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本省单亲家庭单亲原因,以离婚所占比率最高,占54.3%,如能在学校教育加强两性婚姻教育,强调两性在婚姻中的责任,期能使学生们了解婚姻的神圣,减少婚后的不适,必能降低离婚率,减少单亲家庭的产生。事发的处理1.就经济方面,教师可以经由调查单亲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了解是否需要加强对低所得单亲家庭生活扶助津贴或托育津贴,并加强对单亲家庭生活照顾,以减轻单亲家庭经济负担。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本省单亲家庭每月平均收入约为23,350元,相较八十三年台湾省家庭收支调查一般家庭每月平均收入62,000元,明显偏低。尤以女性单亲,每月平均收入仅为20,400元。而单亲家庭每月平均托儿或教育费用约为7,446元,也有七成六的单亲家庭经常或偶而面临经济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低所得单亲家庭生活扶助金或孩子生活津贴或托育津贴,以加强对低收入单亲家庭经济照顾,教师可以收集有关社会福利之措施,给予家长一个参考与支援,尤其对于低收入之单亲家长的教育水平亦较低落,因此比较无法得知社会各项福利与申请手续,因此教师在社会福利的资源方面可以提供家长支援和协助。2.就学生情绪辅导方面,校方与教师可以办理单亲家庭孩子人格成长辅导及性教育,并扩大办理亲子活动,以丰富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孩子之心灵。单亲家庭孩子因缺乏父亲或母亲的关爱,模仿对象又限于父亲或母亲一方,加以单亲之父母或母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心理之需要,较容易有偏差行为的发生。建议在各中、小学对来自单亲之学生施以人格成长辅导及加强性教育,或在寒暑假针对这些学生办理夏令营或人格成长营,星期假日多举办亲子活动,不但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有相当的助益,亦能促进亲子关系。辅导实例为配合报告的内容,所以我们找了一个十分完整的辅导实例,介绍单亲家庭问题孩子辅导实例:个案:(一)、个案基本资料:略(男,国小六年级)(二)、个案来源:案主的学习兴趣低落,想法偏激,有暴力倾向,在班上常干扰老师上课,并时而与同学、朋友发生肢体冲突,造成家长及学校老师的困扰,故由导师转介辅导。(三)、问题行为概述:1.案主上课经常提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干扰老师教学进程。2.缺乏学习意愿,作业不写不交,成绩低落,程度停留在低年级阶段。3.案主脾气火爆,同学若与之稍有口角,他便如猛兽般大打出手。4.情绪容易失控,对事情的处理总是以暴制暴,不在乎后果。5.在班上人际关系不佳,我行我素,打架时亦是单打独斗。6.缺钱用时,会偷取爷爷的金钱。7.个性叛逆,不服管教。8.生活不正常,假日常与年长的邻居友人通宵玩乐(看录像带、打电动、玩牌、到茶坊喝茶、打撞球等)。(四)、个案背景资料:1.家庭背景:(1)父亲:无固定工作,曾有吸毒纪录,社交圈复杂。案主读幼儿园时便与其母离异,平日以打骂方式管教孩子,对案主的学习状况和生活起居漠不关心,目前失业在家。(2)母亲:与其父离婚后便北上工作,对孩子的态度冷淡,以年为单位,偶尔会回来看孩子,但以探望两个弟弟为主,对案主较忽略。(3)叔叔:两位叔叔生活圈亦复杂,二叔更有酗酒的习惯。对案主的管教甚为情绪化,时而关心时而毒打。(4)四姑:结婚之初暂住娘家,同时帮忙照顾案主三兄弟,对案主较关心。案主四年级时搬离娘家,由于案主脾气暴躁,曾与姑丈打架,所以只带走两个年幼的弟弟以便照顾,留下案主与父亲同住,不再插手管教案主。2.个人状况:身体健壮,很具有服务热忱。价值观偏离,是非判断模糊不清,认为以暴制暴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师长谈是无用的。很思念母亲,渴望获得友谊以及被关心注意,需要倾诉的对象。脾气暴躁易怒,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容易激动,惯用暴力,在群体中有股想当「大哥」的欲望。3.学业方面(1)无心向学,成绩低落,功课不写,上课常涂鸦、打瞌睡或者胡乱发言,干扰老师上课。最有兴趣的科目是体育;最讨厌的科目是国语和数学。4.社交方面不懂如何与人相处,常与同学冲突、打架,人际关系不佳,缺乏朋友,有时会给同学金钱或玩具,企图赢得友谊。在校外常与年长的朋友、邻居混在一起玩乐。5.测验资料:CPM原始分数为26,百分等级为60。(五)、分析与诊断1.案主个人方面(1)学校课业、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的挫折,让案主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再加上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更易产生攻击行为。(2)从小在多人管教、多重行为标准的影响下,造成案主价值观混淆,无法表现适当的行为。(3)案主缺乏家人的关爱,亦无倾诉心事的对象,情绪长期压抑不懂如何纾解,以致对自身行为缺乏自制力,情绪非常容易激动,只要同学以言语相激,常失控以暴力相向。(4)为赢得友谊,常买东西送同学,是形成偷窃行为的主因。(5)藉着上课胡乱发言的方式,以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2.家庭方面(1)父亲、叔叔的不当管教,使案主难以明辨是非,同时也造成其不服管教的叛逆个性。(2)家人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及暴力行为,成为案主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从小养成以暴制暴的个性,以及通宵玩乐的习性。(3)面对破碎的家庭及亲人的冷淡,案主深感自己一无所有,内心的空虚使他对事物的看法消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蛮不在乎。(4)从小无人督促、指导学业,在缺乏鼓励与成就感的情况下,对学习毫无兴趣,只重玩乐。3.学校方面(1)由于情绪易失控,案主的偏差行为造成人际关系不佳,同学都不愿意与他为友。(2)经常性的暴力行为,使全校师生对案主皆怀有负面的刻板印象,大家都不太接纳他,使案主更感孤独而自暴自弃,认定师长不是寻求协助的对象,凡事只能靠自己私下解决。(六)、辅导策略:1.掌握相关讯息(1)先与曾经教导或参与辅导案主的相关老师们做访谈,从访谈资料中对案主的偏差行为做初步的了解与诊断。(2)与现任的导师密切联系,了解案主最新的状况,以便做适时的晤谈。2.定期个别谘商与课业辅导(每周两次)(1)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他感受到温暖与被接纳、关怀、受重视。(2)对案主提供适性教学,鼓励他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成为案主倾诉心事的对象,教导适当宣泄情绪的方法,共同拟定解决案主问题的计划和方法。(4)以行为改变技术,渐进的教导案主学习如何改变与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与人相处以改善人际关系。(5)以案主的生活经验为例,透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案主做价值的澄清。(6)运用案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协助其规划积极的休闲活动并教导如何妥善运用自己的休闲时间。3.工作参与给予案主适当的表现机会,让他从中激发责任心与荣誉感,改善全校师生对案主的刻板印象,进而将之导入正轨:(1)请导师多以鼓励代替处罚,多给予案主为班上同学服务的机会。(2)请他午休时间至辅导室帮忙整理资料。(3)辅导室举办全校性活动时,适当给予上台表演的机会。4.同僚辅导(1)请导师与班上同学沟通,尽量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协助辅导案主,矫正其偏差行为。(2)约谈常与之发生冲突的学生,了解引发每一次冲突的关键,约略剖析案主情绪容易激动与不计后果的暴力行为倾向,劝导他们不要时常对案主言语相激,而能代之以同理心的态度,化敌意为同学之爱,避免与案主发生肢体冲突。5.亲职教育(1)利用家访、电话联络等方式,了解案主家庭状况,并委婉说明案主的暴力行为成因和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建议家长调整管教的方法和态度,留意建立孩子的是非价值感。(2)商请案主的四姑提供协助,尽量拨空配合指导案主的生活起居,希望透过她感性的关怀,让案主有统一的行为规准可循,同时有被爱的感受。(七)、检讨与建议:辅导工作应强调「防患未然」,学校对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例行性的调查外,更应确实将之列入长期的观察,及早发现学生问题,提供适时的辅导,否则偏差行为一旦养成,不但家长会有无力感,老师在辅导上亦感吃力。案主的家庭状况复杂,家长的放任与低度配合的态度,让辅导的过程徒增挫折。为避免案主因不当管教而持续造成行为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