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参考资料,少熬夜!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数越深,焦距越小。3.达标反馈(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2)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利用凹透镜来矫正。(3)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利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近;凸透镜)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2)方法归纳本节课通过制作眼球模型了解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观察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运用了讨论的探究方法。(三)布置作业1.目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小红到医院做了治疗近视的准分子手术,摘除了戴了几年的眼镜,你知道参考资料,少熬夜!准分子手术是怎么回事吗?2.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你能替爷爷测出他的老花镜的度数吗?(四)板书设计眼睛和眼镜一、眼睛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2.矫正方法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2.矫正方法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第二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教学重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2、惯性的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教学过程[知识探究]一、理想实验的魅力[问题设计]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请阅读课本中的“理想实验的魅力”,思考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参考资料,少熬夜!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要点提炼]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可靠事实+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_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三、惯性与质量[问题设计]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参考资料,少熬夜!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要点提炼]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3、惯性与力无关(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惯性的表现(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延伸思考]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典例精析]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参考资料,少熬夜!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答案②③①④B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错,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错。答案AC针对训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三、惯性的理解例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参考资料,少熬夜!解析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火车速度变化慢,表明它的惯性大,是因为它的质量大,与是否静止无关,故B错误;乒乓球能被快速抽杀,表明它的运动状态容易发生改变,是因为它的惯性小,故C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D错误。答案C[课堂要点小结][自我检测]1、(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答案BD解析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错误;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正确。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答案AB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B正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参考资料,少熬夜!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