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解读蒋乃平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怎样贯彻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怎样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怎样真正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要求做到“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从中职生最关心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入手提纲一、对“职业生涯规划”性质和任务的把握二、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总体目标的理解三、“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的脉络体系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方法改革五、“职业生涯规划”的考核方式改革六、“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一、对“职业生涯规划”性质和任务的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任务,实质上是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的定位,是《大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任务的把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德育实效。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前两句确定了这门课的性质第三句明确了这门课的任务与其他几门德育课比较,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需要特别强调:这是一门德育课。即不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混同于其他类别课程,更不能混同为职业生涯的规划编写指导手册,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等德育必修、选修课,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我国学术界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看,在理论上都有雄厚的学科积淀,不但有二级学科,甚至有一级学科的理论支撑,而且这几门课在我国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思想政治课中有类似课程。虽然本轮中职课改对这几门课的改革力度很大,但任课教师对其德育课的定性不会有误解或误操作。第一,是一门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是本轮课改推出的新课,其学科背景远不如其它德育课。生涯咨询和生涯教育均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引入我国。职业生涯咨询是职业指导的衍生物,即生涯咨询源自于职业指导,但已发生质变,是高于职业指导的新事物、新理念。美国1908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1913年成立全国职业指导协会。该协会把职业指导定义为“是帮助个人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和转换职业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已有生涯教育的雏形。“职业指导”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生涯咨询”所代替。美国全国职业指导协会在1983年建立了全国生涯指导员制证委员会,制定了生涯指导员资格标准,于1984年组织了第一次考试,颁发国家注册的生涯指导员资格证书。同年,全国职业指导协会改名为“生涯发展协会”。美国于1971年提出了生涯教育理念,但成形也在20世纪80年代。《大纲》强调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融于家乡、国家的发展之中,把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在确保方向性、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满足“两种需要”,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是《大纲》的重要特点。可持续发展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始终。引导学生从所学专业出发,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坚信自己能成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努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明白首次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懂得“先就业、后择业”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创业既是就业的一种形式,也是提高中职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职业生涯发展飞跃的体现。第二,科学发展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帮助学生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选职业”与“职业选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符合本人实际与符合经济社会实际的辩证关系;处理好着眼发展与立足现实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满足本人发展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辩证关系。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职业生涯规划”面对的不是基础教育阶段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是已经有职业经历的在职人员或转换职业的人群,而是面向专业定向后将初次就业的的中职生。因此,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和个性特征,自觉提高符合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努力调整和发展自已的个性,去争取美好未来。中职生的需要,与接受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和已经有职业经历的人的需要有明显区别。“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不是培养生涯咨询师,在教材编写和教法上,要结合中职生接受能力及其特点,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和“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在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上下工夫。第三,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第四,任务包括“树立观念、学会方法、规范行为”三方面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服务,而观念的树立,必须落实在“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上,体现“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中职德育课教师虽然有“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学经历,甚至有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相关比赛项目的经验,但对“职业生涯规划”性质、任务的把握也可能不到位。因此,在开展相应教研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研读《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对本门课性质、任务的规定,深入理解其内涵,并将其落实于备课和教学活动之中。二、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总体目标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第一,教学要注重德育“树立观念、规范行为”是德育课的首要特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是为“树立观念、规范行为”服务的,不能只从方法到方法、从规划到规划,把教学全都陷入规划方法的教学,而忘却德育课的首要任务,不能按单纯学规划方法来教“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切实落实《大纲》的教学总体目标。第二,教学要注重促进发展《大纲》围绕职业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自己、展望未来,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不但在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且在五个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要围绕“发展”展开,体现职业生涯教育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要为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特点。实施每个单元的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学会发展,正确对待首次就业,珍惜就业机会,而且要让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角度,明白只有珍惜学生时代,职业生涯才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努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教学要注重渗透和启迪“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和所学专业实际,针对中职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引导学生对成功职业生涯的追求,让学生在追求之中受到启迪,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形成正确观念,自觉地规范行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不是板着面孔向学生灌输观念,不是强制学生规范行为,而是潜移默化地全面渗透观念、引导正确观念的形成。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上,正确观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启迪学生为了美好的未来,发自内心自觉养成即将从事的职业应有的观念并外化为行为的过程,是把个人发展与祖国繁荣富强自然而然融为一体的过程。《大纲》在教学总体目标中明确要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在能力训练中,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感悟,既可以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大大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德育实效。要让学生知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规划自己,拥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会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终身受益。第四,教学要注重能力训练《大纲》的教学总体目标,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概括了职教特色的德育内涵。教学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和“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界定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德育内涵。第一句概括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要树立观念的重点,第二句明确了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着力点是自觉性的形成,第三句则指出了树立观念、规范行为的落脚点——就业、创业,指向性、针对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就业、创业做准备,并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职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切实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提高《大纲》规定的教学总体目标的德育实效。第五,教学要注重为就业、创业做准备三、“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的脉络体系《规划》的教学内容有5个单元、14节、45目。脉络体系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管理的顺序。学生按《大纲》规定的顺序完成学习任务,就能制定出一份既适合本人发展,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落实在学习和生活之中。5个单元分为两大块:制订和管理规划第一单元: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有关知识的介绍,既是第二、三、四单元的铺垫。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分析,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从所学专业对应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的角度审视自己、了解社会,不但在其中渗透了《大纲》规定的“树立观念、学会方法、规范行为”的主要任务,而且是制订出既符合本人、社会实际,又满足本人、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划的基础,既是第一部分,也是《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重点。第三单元:实质上是运用第二单元的内容,学会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措施,初步编制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其中强化“树立观念、规范行为”的要求。第四单元:介绍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并给予具体指导,进一步强化前三个单元已经渗透的观念和规范行为的要求,落实于“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在对就业、创业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后,修改经过学习前三个单元后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雏形,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五单元:“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在前4个单元已经铺垫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行为的基础上,理清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珍惜学生时代,学会管理自己,把规划落实于行动之中,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评价,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和实事求是的理念。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评价方法,再一次完善自己的规划,再一次激励自己。引导中职生充分利用余下的5个学期珍惜学生时代,吹响“冲锋号”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大纲》除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教学4个“相结合”的原则,还对教学方法、活动提出了具体建议。4个“相结合”的原则,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