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一、问答题、判断题1、职业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一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产生于中世纪末期,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新教徒把所从事的工作视为天职时,出现了职业精神。二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2、职业的内涵:一是职业职责,二是职业权力,三是职业利益。每种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来说有三种意义:一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二是人们与社会进行交往的一种主要渠道。三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场所,能够使个人的某些才能得到发挥和发展。3、职业的特点:经济性、连续性、社会性、产业性、规范性、知识性和技术性、统一性和差异性。职业的社会性主要有三个特点,即一是要体现社会功能,二是要体现社会报酬,三是要体现职业声望。4、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我国现有的职业结构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职业)。自2004年8月正式建立新职业定期、按季度发布制度以来,至2007年4月25日,我国职业总数已达1989个。5、职业变迁和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1)社会职业各类越来越多。(2)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3)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4)行业兴衰决定职业存亡。(5)职业的内涵更加丰富。6、把握职业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时必须把握引起职业变化的原因和规律:(1)决定和推动职业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2)现代职业演变迅速的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3)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变革,促使一些职业演变。(4)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使相关职业应运而生并竞相发展。7、决定职业层级和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功能、社会报酬、自然条件、职业要求。职业声望和职业地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舆论氛围、主观偏见、教育程度、男女差别、地区和国家。8、职业历程对于每个人来讲,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衰退期。9、引起职业流动的原因及特点:(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2)先进的就业制度不断促进职业流动。(3)整个社会的就业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约束着职业流动。(4)各种利益的诱惑。(5)从业者的人际关系因素也会促进个别的职业流动。(6)个人知识技能状况对职业流动也会产生影响。二、名词解释1、职业:是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经济收入,专门类别的社会活动。是对人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以及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2、职业评价:由于职业的社会分工不同,使得职业之间在智力水平、工作条件、劳动强度、收入状况等方面自然就形成了差别,这种差别使得人们对职业地位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这就是职业评价。3、职位:是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职业时所拥有的一定的职权和相应的责任的集合体。职位就是职业岗位,职业岗位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实现就业或工作的场所。包括社会事业型、组织管理型、领导决策型、技术服务型、艺术型。4、职业流动:是劳动者在不同的职业群体之间的流动,是职业角色的变换过程。其结果将对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涵义一、问答题、判断题1、职业生涯规划是由早期职业辅导运动发展而来,职业辅导起源于美国20世纪中叶,舒伯发展了金斯伯格等人的理论,提出个人生涯发展的五个时期(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标志着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随着生涯辅导的推进,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Marland博士正式提出以“生涯教育”概念为标志的美国生涯教育运动。他提出“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后来,布里奇特A.赖特撰著《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书,正式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对国外的职业辅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相应产生了许多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流派。2、职业生涯的主要理路,包括:金斯伯格的青年职业成熟程度理论、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蒂德曼职业发展论、霍兰德人与职业匹配论、职业选择论。3、霍兰德的六种职业类型及其意义。4、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1)科学规划人生、实现人生梦想;(2)不断自我完善。二、名词解释1、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和工作职业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过的过程。至少包含了四个方面的涵义:(1)职业生涯主要由行为活动与态度、价值观两方面构成。(2)职业生涯是一个过程,是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关的连续活动或经历。(3)职业生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4)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概念。2、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通路的设想和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评估内外环境优劣、限制等基础上,设计出合理可行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3、外职业生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里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4、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5、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6、人职匹配理论:是一种依据人格特征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其有与之对应因素的职业类别进行配合的职业指导理论。第三章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一、问答题、判断题1、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基本问题:定向、定点与定位的问题,即我的职业生涯“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规划才具有实际意义,职业生涯发展才能够比较顺利。2、职业生涯规划四大黄金准则:择世所需、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着己所利。3、职业生涯规划的五项操作原则:具体性原则、清晰性原则、现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可度量性原则。4、职业生涯规划的六大策略:即坚持“两要四可以”。所谓两要就是一要早,二要切合实际。所谓“四可以”就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完善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5、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上可分为明确年限与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设计、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行业分析与职业定位、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策略、生涯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其中,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行业与职业定位三个步骤通常被合并成一个步骤,称之为SWOT分析步骤。6、自我分析主要包括:我的优势:什么是我最优秀的品质?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到了什么?我曾经做过什么?我最成功的经历是什么?我的劣势:我性格中有哪些缺点?我经验中有哪些不足?我最失败的一次经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教训?7、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社会政策、社会变迁、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环境分析:经济改革状况、经济发展速度、通货膨胀率、经济建设状况、国际贸易状况等。二、名词解释职业生涯策略: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和行动计划。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措施。第四章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一、问答题、判断题1、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五步法:是五个问题归零思考模式,从问“我是谁”开始,然后一路追问下去,一共有五个问题:(1)我是谁?(2)我想做什么?(3)我能做什么?(4)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5)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2、三段式分析法的模式:自我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3、阐述法是在分析自己的条件、对职业的认识、对自己职业目标的定位中,说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依据。二、名词解释阐述法:是在分析自己的条件、对职业的认识、对自己职业目标的定位中,说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依据。三、应用题(一)请你用自我规划五步法拟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内容真实、全面、简要)评分标准:规划书要求有5个方面的内容,每部分满分5分。1、我是谁(至少有考生学历、优缺点、性格、目前工作状况,但考生要将姓名隐去,不得透漏姓名信息。)2、我想干什么(至少列出4个方面,包括学习、工作、生活、家庭等)3、我能干什么4、环境支持(允许)我干什么5、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包括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和其他规划)。(二)请你用三段式分析法拟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内容真实、全面、简要)。评分标准:1、自我分析——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包括身体条件、性格特征、学业阅历、工作经验能力,但考生要将姓名隐去,不得透漏姓名信息。)(8分)2、目标确定——时间上可以分为近期、中期或长期;内容上可有教育进修、职务职称、薪水报酬、人际关系等。(9分)3、实施策略。(8分)第五章职业道德及其认知一、问答题、判断题1、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所构成。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企业对职业人的职业道德要求:(1)遵守组织的规则和纪律,即使不习惯或者可能给自己造成不方便;(2)坚决、高效并富有创造性地完成组织规定的任务;(3)以热情的态度给他人帮助与合作;(4)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5)在必要时,以奉献的精神执行那些自身职务要求之外的工作。4、诚信的要求:一是诚实做人,诚实劳动;二是以信立业,以质取胜。5、尊重的技巧:要热情、真诚;要给人留面子;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在态度上尊重别人;从礼仪上尊重别人;守时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别人要注意场合;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等8个方面;6、忠诚的判断标准:不仅是一种品德,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义务,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7、珍惜工作,应该做到:(1)专心致志;(2)用生命去工作;(3)为荣誉而工作;(4)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5)像老板一样热爱公司。二、名词解释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原则和规范。2、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从业的一种设想、向往和追求。它包括自己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怎样从事这一职业及对职业目标的向往。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灵魂。3、职业责任: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对社会和他人所负的职责。4、职业纪律: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为了维持职业活动的正常秩序,保证职业责任的履行,必须遵守的规矩和准则。5、职业良心:是在履行职业义务过程时,人们内心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责任和对自己职业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它是职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6、职业荣誉:是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及正确的主观认识。7、职业作风:是指职业劳动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在人们的职业生活中职业作风作为一种职业习惯力量,支配着职业劳动者的思想行为。8、职业意识:是对本职工作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敬重,并接受自己因从事该工作具有的角色,实现认同,在工作中加以贯彻。9、忠诚:是指对一个人、一种理想、一种习俗、一个事业、国家、政府等的忠实状态或程度。10、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消耗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里的疲倦。第六章人生修炼与自我发展一、问答题、判断题1、当代科学思维方法是适应当代实践方式和当代科技革命而创立的方法群,它与辩证思维方法一起,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当代思维方法一般可以归纳为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等。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在人生实践中的表现。在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荣誉、苦乐、生死、祸福、义利、善恶、得失、进退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3、法律素质是人们掌握法律知识、具备法律意识、遵守和施行法律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在行为上做到严格依法办事。4、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法律是一种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法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