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写作好帮手1/20《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3篇)【导读】这篇文档“《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虚词、实词的用法及意义;2、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判断;2、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以及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重点实、虚词用法难点句式特点及判断一、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归璧于赵()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舍。()写作好帮手2/208、左右欲刃相如。()9、大王必欲急臣。10、秦王恐其破璧。11、毕礼而归之。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二、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1、请指示王指示古义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左右:古义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四、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写作好帮手3/20容。1、请奏盆缻()秦王2、相如闻()不忍与()会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5、今君乃亡()赵走()燕五、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1、拜:叩拜、授官。(1)拜()为上卿。(2)拜()送书于庭。2、见:看见、接见、被、受、显现。(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3)才美不外见()。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写作好帮手4/20因为。(1)不如因()而厚遇之。(2)相如因()持璧却立。(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希望、(帝王的)宠爱/宠幸。(1)君幸()于赵王。(2)则幸()得脱矣。(3)大王亦幸()赦臣。(4)幸()来告语之。6、负: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秦贪,负()其强。(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廉颇闻之,肉坦负()荆……(6)胜负()未定。7、请:请允许我、请你、请示⑴。璧有瑕,请指示王()⑵。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⑶。诸将请所之()写作好帮手5/20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写作好帮手6/20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翻译下列语句(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译文:(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一、作家作品。写作好帮手7/20《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1篇代表作。《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二、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缪贤舍人(mià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ì)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去亲戚(内外亲属)约束(信约,限制)宣言曰(公开扬言)请指示王(指出来,给人看)从此以往(往那里)因而厚遇(趁此)前进缶(上前,进献)明年复攻赵(第二年)以示美人(妃嫔)不过三十日(不超过)鄙贱之人(知识浅薄,地位低下)独畏廉将军哉()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写作好帮手8/20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②④⑤请允许我)A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③④B①③④/②⑤D②④⑤/①③三、课文分析。(一)完璧归赵。1、这篇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答: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2、下面对第3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秦欲以城易赵璧。B、暗示故事的矛盾是:赵予璧与勿予璧。C、说明报秦者肩负重任,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D、这里的计未定,指的是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3、蔺相如斗强秦,不仅有勇,而且有智。他料定秦王无意偿赵王城邑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三,请概述。(1)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2)得璧,写作好帮手9/20传之美人,以戏弄臣(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4、这一部分写蔺相如完璧归赵,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他大智大勇。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蔺相如奉璧于秦王,见秦王无意偿赵城,设计夺回玉璧。B、蔺相如复得璧之后,怒发上冲冠,数落秦王失信,并誓死与玉璧共存亡。C、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设计完璧归赵。D、蔺相如私下完璧归赵,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请就汤镬。(二)渑池之会。5、会前计议三十里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表现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这一思想性格与下文的他与蔺相如争列,是否矛盾?请简析。会前计议表现了廉颇对国家的忠诚及其胆识。这与下文与蔺相如争列并不矛盾,因这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和胸怀和气度。正是由于廉颇有这样的优点的弱点,这一人物更显得真实可信。6、会上斗争,蔺相如与秦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写作好帮手10/20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句话——①表面上说:五步之内,我能够拿我的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②实际上说:我要与大王拼命。7、斗争结果,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开头并没有呼应))A、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完整。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的活动,既详写相如,又兼顾廉颇。C、指出蔺相如在外交上取得胜利的外在原因。D、交待秦国不敢马上报复赵国的原因。(三)廉蔺交欢。8、这一部分可分作三个层次,请概括这三个层次的意思。(每层概括不超过20个字)(1)廉颇欲辱相如,蔺相如不与他争列。(2)蔺相如不争列的原因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3)廉颇肉袒负荆向蔺相如谢罪,成刎刭之交。9、文中写蔺相如与舍人的矛盾冲突,其作用是(C)A借舍人之口写廉颇与蔺相如争列。B借舍人写作好帮手11/20之口表现舍人的愚昧无知。C借舍人之口反衬蔺相如胸怀的宽大。D借舍人之口衬托蔺相如的智勇双全。高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3目的1)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2)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3)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掌握虚词用法。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重点、难点1)写作技巧、波澜、刻画、悬念、虚实,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在古文中分析体会,为写人物小传铺垫。2)巩固已有的词类活用知识,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翻译准确活用的词。3)结合课后练习的短文:王渔洋、李晚芳的文章,学习质疑的方法,找疑点,如何质。4)掌握虚词用法:耳、乃,者、所、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关于司马迁和《史记》(见课后韩兆琦文)写作好帮手12/20(二)关于本文背景的介绍。一、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又一说,六国地连南北,故六国联合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二、据课文内容,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距秦灭六国前220年差63年。此时,秦经百余年变法强国,已相当强大。于前312年败楚军百万之众于重丘。又于前299年拘囚楚怀王。于战国期间,秦已成为最强的诸侯国。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衡”,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合纵连横以公孙衍、张仪、苏秦、庞煖等纵横家始谋,成为两种敌对战略)。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写作好帮手13/20秦孝公于前356和前350年(迁都咸阳)两次任用商鞅变法“内修法度务耕织,外连衡而斗诸侯。”秦国变法以后,使得国家制度改进,士、民都有了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又向外扩张领土,国力日益强大,前283年,秦军伐魏,兵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撤去,秦人怨赵,由于当时尚有齐楚燕魏赵等大国首尾相救,所以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仅以蚕食瓦解,本文写秦赵的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斗争过程,赵国挫败秦国,只因有此背景。当时的赵国尚有相当大的实力,兼以廉蔺以国为重,文武相济,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大举攻赵。(三)结构概要: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1、完璧归赵品茗2、渑池相会3、廉蔺交欢(负荆请罪)(四)分析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简介身份既是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写作好帮手14/20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第二部分:是主干,写三个故事。1、完璧归赵秦以城易璧,矛盾突起;赵王君臣谋议,予,不予,两难,就显出两国的实力悬殊,秦的贪暴的面目立见。解决这样的困难非易事,欲扬先抑。为蔺相如的出现蓄势,情节陡然紧张起来。宦者令缪贤说的一件往事,借人物的话,体现了蔺相如的性格,见识卓越,胆量超人,插叙从一个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烘托、铺垫。赵王召见蔺相如,对赵王问。表明蔺相如对秦赵形势早就成竹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