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找圆形课题:找圆形课型:新授课试讲人:张玲娟学时:1学时备课时间:20xx-6-11授课时间:20xx-6-1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教学准备: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教学过程:1、引题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2、找圆形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教学反馈: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2021最新全集【第二篇】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这些定理和推论不但是本节的重点、本章的重点,而且还是中考试题的热点;这些定理和推论是重要的工具性知识,主要应用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难点:正确地写出定理中的等积式。因为图形中的线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2、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三个课时。第1课时介绍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做例1和例2.第2课时介绍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做例3.第3课时是习题课,讲例4并做有关的练3.(1)教师通过教学,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等学习,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第1课时:相交弦定理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目标: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证明和计算;2、学会作两条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3、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4、通过推论的推导,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教学难点:在定理的叙述和应用时,学生往往将半径、直径跟定理中的线段搞混,从而导致证明中发生错误,因此务必使学生清楚定理的提出和证明过程,了解是哪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就可以用对应边成比例的结论直接写出定理。教学活动设计(一)设置学习情境1、图形变换:(利用电脑使AB与CD弦变动)①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A=∠D,∠C=∠B.②进一步得出:△APC∽△DPB.。③如果将图形做些变换,去掉AC和BD,图中线段PA,PB,PC,PO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观察,并回答。2、证明:已知:弦AB和CD交于⊙O内一点P.求证:PA·PB=PC·PD.(A层学生要训练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B、C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证明略)(二)定理及推论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结合图形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相交弦定理:在⊙O中;弦AB,CD相交于点P,那么PA·PB=PC·PD.2、从一般到特殊,发现结论。对两条相交弦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中一条是直径,并且它们互相垂直如图,AB是直径,并且AB⊥CD于P.提问:根据相交弦定理,能得到什么结论?指出:PC2=PA·PB.请学生用文字语言将这一结论叙述出来,如果叙述不完全、不准确。教师纠正,并板书。参考资料,少熬夜!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3、深刻理解推论: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上述结论又可叙述为:半圆上一点C向直径AB作垂线,垂足是P,则PC2=PA·PB.若再连结AC,BC,则在图中又出现了射影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PC2=PA·PB;AC2=AP·AB;CB2=BP·AB(三)应用、反思例1已知圆中两条弦相交,第一条弦被交点分为12厘米和16厘米两段,第二条弦的长为32厘米,求第二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的长。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求出相应的解。例2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c,使c2=ab.分析:这个作图求作的形式符合相交弦定理的推论的形式,因此可引导学生作出以线段a十b为直径的半圆,仿照推论即可作出要求作的线段。作法:口述作法。反思:这个作图是作两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的问题,可以当作基本作图加以应用。同时可启发学生考虑通过其它途径完成作图。练习1如图,AP=2厘米,PB=厘米,CP=1厘米,求CD.变式练习:若AP=2厘米,PB=厘米,CP,DP的长度皆为整数。那么CD的长度是多少?将条件隐化,增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练习2如图,CD是⊙O的直径,AB⊥CD,垂足为P,AP=4厘米,PD=2厘米。求PO的长。练习3如图:在⊙O中,P是弦AB上一点,OP⊥PC,PC交⊙O于C.求证:PC2=PA·PB引导学生分析:由AP·PB,联想到相交弦定理,于是想到延长CP交⊙O于D,于是有PC·PD=PA·PB.又根据条件OP⊥PC.易证得PC=PD问题得证。(四)小结知识: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能力:作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方法:学习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定理直接得到推论的过程)的思想方法。(五)作业教材P132中9,10;P134中B组4(1)。第2课时切割线定理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掌握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学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和证明;2、掌握构造相似三角形证明切割线定理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从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3、能够用运动的观点学习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定理。教学难点:定理的灵活运用以及定理与推论问的内在联系是难点。教学活动设计(一)提出问题1、引出问题:相交弦定理是两弦相交于圆内一点。如果两弦延长交于圆外一点P,那么该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四条线段PA,PB,PC,PD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如图1)当其中一条割线绕交点旋转到与圆的两交点重合为一点(如图2)时,由圆外这点到割线与圆的两交点的两条线段长和该点的切线长PA,PB,PT之间又有什么关系?2、猜想:引导学生猜想出图中三条线段PT,PA,PB间的关系为PT2=PA·PB.3、证明:让学生根据图2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分析、证明猜想。分析:要证PT2=PA·PB,可以证明,为此可证以PA·PT为边的三角形与以PT,BP为边的三角形相似,于是考虑作辅助线TP,PB.(图3)。容易证明∠PTA=∠B又∠P=∠P,因此△BPT∽△TPA,于是问题可证。4、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上述结论。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二)切割线定理的推论1、再提出问题:当PB、PD为两条割线时,线段PA,PB,PC,PD之间有什么关系?观察图4,提出猜想:PA·PB=PC·PD.2、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方法一:要证PA·PB=PC·PD,可证此可证以PA,PC为边的三角形和以PD,PB为边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虑作辅助线AC,BD,容易证明∠PAC=∠D,∠P=∠P,因此△PAC∽△PDB.(如图4)方法二:要证,还可考虑证明以PA,PD为边的三参考资料,少熬夜!角形和以PC、PB为边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虑作辅助线AD、CB.容易证明∠B=∠D,又∠P=∠P.因此△PAD∽△PCB.(如图5)方法三: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图2,立即会发现。PT2=PA·PB,同时PT2=PC·PD,于是可以得出PA·PB=PC··PB=PC·PD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也叫做割线定理)(三)初步应用例1已知:如图6,⊙O的割线PAB交⊙O于点A和B,PA=6厘米,AB=8厘米,PO=厘米,求⊙O的半径。分析:由于PO既不是⊙O的切线也不是割线,故须将PO延长交⊙O于D,构成了圆的一条割线,而OD又恰好是⊙O的半径,于是运用切割线定理的推论,问题得解。(解略)教师示范解题。例2已知如图7,线段AB和⊙O交于点C,D,AC=BD,AE,BF分别切⊙O于点E,F,求证:AE=BF.分析:要证明的两条线段AE,BF均与⊙O相切,且从A、B两点出发引的割线ACD和BDC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AD=BC.因此它们的积相等,问题得证。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随时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AE2=AC·CD和BF2=BD·DC等。巩固练习:P128练习1、2题(四)小结知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能力:结合具体图形时,应能写出正确的等积式;方法:在证明切割线定理和推论时,所用的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十分重要,应注意很好地掌握。(五)作业教材P132中,11、12题。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考资料,少熬夜!(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教具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1、实物数数。(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2)学生自由数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2、讨论。(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2)师: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