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唯才是举”还是唯“德”选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是“唯才是举”还是唯“德”选人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当今之世,无论是叱诧风云的政坛领袖,还是大大小小的企业界掌门,都异口同声高喊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也都实实在在明白选人之重要。但在选人的时候到底是首选“有德”的,还是首选“有才”的,却莫衷一是,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感慨。这个命题争论了2千多年,至今尚无定论。就此,笔者仅从企业选人的角度斗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提到“德”与“才”的关系时,大家都会想到那个小时候砸过缸的司马光老先生。他曾经摇头晃脑地说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他老人家也明白:“德才兼备”的“圣人”人太少了,甚至无才少德的“君子”(别忘了世上还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因为伪君子好做,而“小人”可要凭真才实学方可当得)也很难求,世上可供选择的那些凡夫俗子不是无才无德的“愚人”,就是有才缺德的“小人”。他认为选人的时候宁可选不能干事的“君子”,也不要才华横溢的“小人”。——这其实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用人的主流思想。但还有一个在京剧舞台上被描绘成白脸奸臣的曹操老爷爷,却早在三国时期就提出过另一种选人理论:“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曹老爷爷却认为,陈平哪里是有纯厚品行的人(据说曾和自己的嫂嫂私通),却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的几百年基业;苏秦油嘴滑舌,奸猾狡诈,唯利是图,却帮助燕国讨回了十余座城池。只要有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怎能不用呢?为什么两位历史上有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却各有各的看法呢?不妨从两个人的身份上探讨一下,或许可略知一二。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如何选人为企业服务,可能就初见分晓了。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他和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原是好朋友,却因为是否变法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我认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教条主义者,是拼命想保持社会现状甚至倒退的顽固分子。再说,他只是一个学者,宋朝的社会能否兴旺发达,江山社稷是否姓赵与他均无大碍。他提出这个理论又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自己是重德而轻才的,多少还可博得一点德高望重的清誉。其实,他自己就是才气冲天的人呀,小时候就知道砸缸救人,后来又写了著名的《资治通鉴》。看来他只是不好意思说出自己是圣人来,因为他决不会承认自己属“才胜德”之流。从另一个方面说,他也有妒贤嫉能之嫌。假如唯才是举,我就不信当时的社会上真的没有才出其右之人,如果才高八斗的人都选上来了,《资治通鉴》或许就署名“司马亮”“司马暗”了,他那点砸缸之类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也决不会流传到今天。——说到这里,也就不怕大家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司马光还毫不掩饰地表达他对“小人”的恐惧:“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他只有制服小狗宝宝的勇气,绝无制服“添翼之虎”而为己所用的信心,所以只好大声疾呼,让大家对才高八斗的“小人”敬而远之,以免为其所伤。曹操则大不相同了。他的简历是这样写的: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曾举孝廉,任洛阳部尉,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后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历任丞相、魏国公等职,死后被追认为魏武帝。曹操生前虽然一直没有称帝,但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把大汉朝的刘家江山改姓为曹的目标。他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很多政治主张,即使放在今天看来也是进步的;他《对酒》中规划的良好社会风尚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实现;他的《龟虽寿》、《观沧海》等壮丽诗篇如今读来还让人心潮激荡,还在激励着我们的进取心。当然,用儒家传统道德观念来看,他同时也是野心家、阴谋家和独裁者。他所以不称帝,并非不想称帝,只是想沽名钓誉,以获得社会上最大限度的赞赏,而让其子孙后代能更稳当的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他对自己心存疑虑的人毫不手软,甚至连华佗、杨修,那样有才能的人也不惜杀之。他广招人才,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统一中国,江山姓曹。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能力为他的这个目的服务,就是他唯一的用人标准。曹操对自己的统驭能力也充满自信,所以他豪迈地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想到,选用人才主要考虑的应该是“用途”。如果我们选用的是一批唯自己马首是瞻,只要给自己帮闲的人,完全可以使用司马翁推荐的类似“乳狗”的“愚人”;但如果我们要的是一群能打敢拼的斗士,是能把你的企业推向前进的力量,“乳狗”之流就毫无用处,而只能靠“虎而翼者”了。当然,也不能忽视了用人者的统驭能力,如果你自己没有驾驭猛虎的水平,当然就会沦为虎食,只好退而使用“乳狗”了。在企业管理中,到底应该如何去界定“德”和“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远不是“正直中和”与“聪察强毅”所能说明的。提到“德”,大家也许都会想到“作风正派”、“大公无私”、“任劳任怨”、“乐于助人”等字眼,甚至最新潮的“八荣八耻”观也成为我们判断人是否有德的标准。对“才”的界定到相对容易些,“才”就是办事的能力。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通俗的讲,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有能力的猫,也就是“有才”之猫。(对于“人才”的分析请参考本人在“人力资源网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初论人才流动与人才成长的关系》)任何一个企业在选人的时候,当然都希望选到德才兼备的人才,但这其实是一种奢望。办事的效率和能力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但“有德无德”却是很难鉴别的。从他过去的业绩来分析,对其才基本上可以窥斑见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招聘时都很注重其工作经历的原因。“德”是一个软指标,是随着环境不断变化的。历史上有名的王莽,就是典型的例子,假如他在未篡之前早逝,谁能知道他是一个大奸似忠的野心家呢?从另一个方面说,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不可避免的保留着动物性。比如自私、懒惰等都是与生俱来的特性,只是受到后天的教育,才知荣辱,才具有了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才成其为人!正所谓“进朱者赤,近墨者黑”。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作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企业,只要最高管理者具有统驭能力,或者可以找有统驭能力且愿意为自己服务的人,就应该大胆的提倡“唯才是举”,大胆使用身怀各种绝艺但又存在各种各样缺点的人才。“以人为本”就企业内部而言,就是重视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是与以“资”为本相对而言的。以人为本强调的不仅是组织对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德”与“才”的培养,是对员工行为的规范,是打造一个精英团队,最后达到人与企业同步提升的目的。所以“吾任天下之智力”就是广招天下各类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唯才是举,莫因人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不敢用。“以道御之”就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用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制度管理体系去控制每一个人的行为,用强制和教育相结合的手段去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坚持下去,就能形成每一个人都是“德才兼备”的“圣人团队”。试想,在这样的团队面前,不就会“无所不可”吗?企业不就会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吗?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