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县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情况报告范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中央和省委、市委根据城镇化进程加快、基层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社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党组织联建共建,促进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服务共抓,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我县着眼于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积极探索农村社区组织设置管理模式,着力加强农村集中重建小区党建工作。一、形成背景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量中青年人口外出导致农村人口结构日趋两极化,工业化又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非农领域,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衍生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发展取向,乡村自治难以实现。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动,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治理与发展的新路径。农村社区形成是节约资源、集聚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人口聚集,促进土地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解决了一些小行政村、自然村重复建设或无力建设的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公共支出,压缩了建设成本,不断提高农民国民待遇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社区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居民自愿搬迁建设形成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另一方面来自于政府部门因异地扶贫或项目建设等统一规划实施的整村搬迁。二、基本情况经调查摸底,目前我县共新建有农村社区x个,主要有造福工程搬迁(含地质灾害点搬迁、灾后重建、危房改造搬迁等)、水库及重点工程移民搬迁、自愿聚居等基本类型,涉及全县x个乡镇。这些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总计达x亩,覆盖x户x人,常住人口占x%。其中,规模较大、达到50户以上的农村社区有x个,达100户以上且入住率达x%以上的农村社区有x个,目前已有x个农村社区先后成立党支部。三、存在问题一是人户分离严重。农村社区均是由多个村委会居民搬迁聚居而成,主村人数占安置点总人数50%以上的农村社区只有x个,人员成分复杂,且绝大部分居民搬入新建小区或其它新建住宅后,担心户口迁移后不再享受国家对土地、粮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愿将户口从原住地迁入新居住地,在行政隶属关系、户籍关系、生产资料等方面存在双重身份。二是公共服务缺失。大部分农村社区的给排水、供电、道路、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完善且得不到维护,公共事务管理、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等事项繁多,办公用房、便民服务点及教育、文化、体育场所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三是管理存在死角。人户分离现象使得小区社会管理处于松散状态,教育管理弱化,容易造成治安管理死角,引发各种矛盾,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小区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十分淡漠,给小区服务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大部分农村社区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基本义务无法履行,合理诉求无人受理。四是组织建设弱化。据摸底,集中安置区共有党员x人,仅占总人口的x%,其中x%的安置区的党员来自周边各行政村的党员。目前,这些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和工作没能全覆盖,组织建设严重弱化。同时安置区党员流动性大,组织生活、学习很少参加,党员意识薄弱,没能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增收致富难度大。大多数农村社区搬迁户来自偏僻自然村,文化水平低,缺技术、无技能,二次创业难度大,就业机会少,往往是农忙季节往老家跑,农闲季节呆在新家无事可做,造成“返贫”或“回迁”现象。四、经验做法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针对集中搬迁安置小区特点,按照“方便管理,服务群众”原则,采取单独组建、村社挂建等方式,逐一成立农村社区党组织,将党建工作纳入安置点建设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共单独组建了x个支部、x个党小组,联合组建x个党支部,其余x个农村社区采取村社挂建的方式实现基层党的建设全覆盖。根据安置点地缘状况、党员职业状况和党员分布状况,将党员合理划分成离退休党员党小组、流动党员党小组等特色党小组,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设岗定责,划分责任片区。二是选好配强班子,优化队伍结构。坚持党组织干部与社区主干同时配备。采取三个“一批”办法,选好配强安置点班子。从各村搬入安置点的党员干部中,“优选”一批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留用”一批素质好、群众信任度高、熟悉党员情况的进入社区支委班子;有针对性地从其他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中“调整”一批了解当地情况的充实到社区支委班子,实行轮流坐班制。目前,全县已选好配强安置点班子共计x人,在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举旗引路作用。三是增强阵地建设,发挥支部作用。坚持党建与社区服务同时覆盖。积极向县乡财政争取经费,在社区中专门设置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阵地,完善配套设施和活动室管理制度,组织党员进行积极分子培训、党章党规党纪培训、学典型树榜样等活动,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坚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三是健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服务。采取“五个统一”的做法,既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标准确定搬迁对象、统一征用平整土地、统一时间自建、统一挂钩帮促,集中安置偏僻自然村、地质灾害点、灾后重建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对象;建立“社区、片区、网格”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成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加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投入资金用于造福工程重点部位绿化改造提升,完善了下水道、巷道硬化、自来水、路灯、有限电视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为群众创造了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四是增加财政投入,强化经费保障。对试点农村社区,参照我县建制村标准,核定社区支委会、管委会人员职数(共x名,其中支委会、管委会各配备x名,交叉任职x名)。社区党支部书记、管委会主任每月补贴各x元,其他两委成员每月补贴各x元;支部书记、管委会主任享受建制村村主干离职定补、社保等待遇,纳入县财政预算;参照我县社区标准,社区日常工作运转经费按每年x元标准纳入县财政预算。五、经验启示x县x个农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强化了三个“突出”。突出加强党组织功能化科学化设置,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机制,促进农村社区党建和服务共举,让社区党建融入基层党员政治生活中,努力把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突出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化解邻里纠纷,发挥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的核心引领和把脉定向作用,抓好环境整治,加强与所在村的沟通协调,让群众有了一个主心骨。突出党组织双联动机制良性化,对党组织实行“结对共建、资源共享、联动共促”,对党员实行“双向报到、双重管理、双边活动”,互相帮带、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组织群众、引领群众和宣传群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