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概述第一节职业生涯的内涵和意义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终生职业经历。与职业不同,职业生涯是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连续从事的职业发展过程,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具体地讲,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职业生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在这里,职业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途径。人生过程分为少年、成年、老年几个阶段,而成年阶段时间最长,是人们从事职业生活最重要的时期,是人生全部生活的主体。因此也可以说,人的生涯就是职业生涯。美国著名职业问题专家萨帕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是生活中多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中国台湾学者林幸台认为,职业生涯包括个人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担任的职务、角色,同时也涉及其他非工作或非职业的活动和那个人生活中衣食住行、娱乐各方面的活动与经验。韦伯斯特把“生涯”的外延进一步扩大,他指出,职业生涯是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生发展的历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可以遵循传统观念,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持续而稳定地在该岗位上晋升、增值;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而经历不同的岗位、职业甚至行业。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从事一种相对稳定、适合自己的职业。人的一生,人的生命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说,就在于其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就和成功。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职业生涯往往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有统计资料显示,大部分人职业生涯时间占可利用社会时间的70%~90%。职业生涯伴随我们的大半生,甚至更长远,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可能实现完美人生。职业生涯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满足人生需求的重要手段。现代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社会组织度过的。我们的大部分人生需求都要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作为个人生命中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人生组成部分,职业生涯使我们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幸福、受人尊敬、享受美和成就感的快乐。相对而言,人的素质愈高,精神需求就愈高级,对职业生涯的期望也就愈大。其次,职业生涯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人追求全面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人们在渴望拥有健康、丰富的知识、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并享有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休闲时光。我们追求成功的职业生涯,最终是要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节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职业生涯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又是个人发展的历程体现。在这个重要而又漫长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受到教育、家庭、性格、价值观、性别、健康状况、社会环境、机遇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是赋予个人才能,塑造个人人格,促进个人发展的社会活动。它奠定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人通过接受教育或培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和才干,对人的生涯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获得不同的教育程度的人在职业选择与被选择时,具有不同的能量。这关系到一个人职业生涯开端与适应期是否良好,还关系到以后的发展、晋升是否顺利。从一般规律看,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在就业以后会有较大的发展,即使工作不尽如人意,其流动能力与动机也较强。其次,人们所学专业及职业种类,对其职业生涯有着决定性影响。一专多能者、专业水平和应用技术俱佳者,往往得到更多的机会,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居于主动。此外,人们所接受的不同等级的教育,所学的不同学科门类,所在的不同院校及其不同的教育思想,会使受教育者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采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对待职业生涯的发展。家庭是人的第一学校。一个人的家庭也是造就其素质以至影响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从幼年起,就会受到家庭的深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的人还从家庭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习得某些职业知识或技能。此外,一个人的家庭成员,在其择业或就业后的流动中,往往给予一定的干预或影响,也会对人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性格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极大的相关性。职业生涯设计大师霍兰德将人的性格分成6种类型。一般人具备的性格可能是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类型。从事与自己性格相适合的工作,才能让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取得好的绩效。如果性格与工作不合,再好的能力也难以发挥。毫无疑问,个人的需求与动机和一个人的追求、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职业生涯的进展,同样的工作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职业会有不同的态度与抉择。美国教育测试服务中心的学者归纳出有物质报酬、名望、权利、安定性、自主性、专精、亲和、多样性、创意、休闲、追寻意义等11种职业价值观。在就业时,人们会根据对不同的职业的评价和价值取向来选择自己的职业。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阅历、特别是不同的职业经历状况下,都会针对自己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在对职业的选择和调整方面有不同的动机和需求。当然社会环境及组织也是影响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首先,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文化与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及其时尚等,这些大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职业岗位的数量与结构,决定着其出现的随机性与波动性,也决定了人们对不同职业的认定和步入职业生涯、调整职业生涯的决策。其次,除非你自己创办公司,一个人的职业空间来自于组织。因此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观念、管理措施及管理者的水平,也是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虽然男女平等的观念已普遍被现代社会所接受,但“性别因素”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完全漠视性别问题。因此每个人(尤其是女性)都必须合理地考虑自己的职业期望,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性别特色,并使自己获得成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健康状况。健康对于职业选择特别重要,几乎所有的职业都需要身心的健康。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某些被称为机遇的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有的时候,这些因素的作用是巨大而难以抵制的。然而,“有志者事竟成”。机会约等于个人的努力,有所准备的人总是要比那些缺乏准备的人更易于掌握主动权,更容易获得机遇的青睐。第三节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职业生涯贯穿我们的一生。每个人在实现职业生涯宏伟目标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追求,但紧要之处往往只有几步。不同的阶段任务,组成了一个人向职业生涯顶峰攀登的崎岖之路,同时也将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去向。职业周期的阶段和任务与生物社会周期的阶段和任务紧密相关,因为两者都与年龄和文化准则连接在一起。一般来说,一个人在20岁左右时希望尽快进入角色,30岁左右追求发展空间,40岁左右追求突破,50岁左右则可能力求平稳。正确地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以及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职业生涯大体可以分为以下6个阶段:(一)职业准备阶段(一般从14-15岁开始,延续到18-22岁,读研究生则延续到25-28岁。)这是一个人就业前学习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时期,也是人素质形成的主要时期。但对于这个职业生涯的起点,许多人是盲目的,甚至是由别人(通常是家长或老师)代替决定的。(二)职业选择阶段(一般集中在17-18岁到30岁以前。)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在这一时期,人们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本身的素质及愿望,做出职业选择,走上工作岗位。这是人生生涯的关键一步。如果选择失误,将导致职业生涯的不顺利,抑或是浪费时间后再次选择,还可能是顾此失彼丢掉其他的工作机会。如何起步,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成败。一个人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可能要经历几次选择和磨合。可以多进行一些职业方面的尝试、探索,熟悉适应组织环境,熟悉工作内容并有初步的开创性成果。发展和展示个人专长,积累知识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获得认可。所有这些目标都需要通过学习过程来逐步实现。因此,这一阶段的规划策略方案,也应当围绕学习这个主题来进行。可具体分解到以何种形式来学习知识?重返校园还是参加培训?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达到怎样的标准?以及能力积累提高的具体途径等等。(三)工作初期———职业适应阶段(一般在就业后1-2年。)这一时期是对走上工作岗位人的素质检验。具备岗位要求素质的人,能够顺利适应某一职业;素质较差或不能满足职业要求的人,则需要通过培训教育来达到与职业要求相适应;自身的职业能力、人格特点等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差距较大者,难以达到与职业要求相适应,则需要重新选择职业;而个人素质超过岗位要求、个人兴趣与现职业类别很不相符者,也可能重新对职业进行选择。(四)工作中期———职业稳定阶段(一般从20-30岁开始,延续到45-50岁。)这一时期是人的职业生涯的主体。一般是在人的成年、壮年时期,且占人的生命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这一阶段可能存在诸如发展稳定、遭遇发展瓶颈、面临中年危机、取得阶段成功等不同情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一阶段应该致力于某一领域的深入发展,求得升迁和专精。它不仅是劳动效果最好的时期,也是人们担负繁重家庭责任的时期。一个人除非有特别的才干和抱负,40岁应该是职业锚扎根的时候,不宜再更换职业。因此,成年人往往倾向于稳定的某种职业,甚至特定的岗位上。一般这时的个人精力也不允许你像年轻人那样上学深造,适合的充电方式只有短期培训和实践积累。即使真的处于职业生涯的瓶颈口和转折点,需要重新调整职业和修订自己的目标,也应在45岁以前完成。在职业稳定期,如果从业者的素质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潜力得以体现,就可能抓住机会逐步取得成果,成为某一领域的出色人才行家里手,得到晋升并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和成就。因此,处在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策略应重点围绕扩大工作视野,传、帮、带新人和提升领导(指导)能力来进行。这些内容仅从书本和培训中是难以得到的。(五)工作后期———职业素质衰退阶段(一般从45-50岁开始,延续到55-60岁。)这一时期,人开始步入老年。由于生理条件的变化,能力缓慢减退,心理需求逐步降低而求稳妥维持现状。一般来说,处在这一阶段上升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该规划退休前全身而退的策略,以及退休后的目标转移方案。也有一些老年人,智力并没有减退,而知识、经验还呈现越来越高的现象(有学者称之为“晶态智力”)。这种晶态智力的发挥,能够使他们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出现第二次创造高峰,直至巅峰。这些人往往是所从事职业领域里的专家权威或专业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六)职业结束阶段这一时期是人们由于年老或其他原因结束职业生活历程的短暂的过渡时期。对于个人而言,职业稳定与适合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述6个阶段中,“职业稳定阶段”最长,“选择阶段”最为关键,其前的“准备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选择方向与稳定性。第四节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一)“职业性”和职业“自我”概念美国著名学者金兹伯格提出和运用了“职业性”这一概念,它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职业性”这一概念是与“发展”同时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人的职业能力和对职业的认识之类的特征是发展的、演进的,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过程。这种职业性导致职业选择是否正确及其成功与否。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内容非常丰富。威廉·詹姆斯曾认为自我有3个成分:物质的我,指自我的躯体内容;社会的我,指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意识;精神的我,指自我中监视内在思想、情感的部分。当这3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结果。个体的自我概念一般被认为是通过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和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己这四个渠道建构起来的。库尔姆(1954)编制的《20项描述测验》就是由这一思路而来。他要求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内回答20个同样的问题“我是谁”,通过被试者的回答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被试者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是个体参与

1 / 1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