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学习方法:1、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2、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学习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出示复习题,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展示不同的摆法。小组合作二、探究交流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参考资料,少熬夜!状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三、汇报展示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四、达标检测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五、拓展延伸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解析:《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教学准备:课件,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加、减法笔算。1.出示计算题。28+15=94-44=2.学生独立计算。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二、探索新知(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二)连加计算。1.列式:28+34+22=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一题。(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二)集体讲评。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三)连减计算。参考资料,少熬夜!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扶着学生学习了例1,例2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引导他们用解决例1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的学习例2,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算法优化的思想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一)比比我最棒!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二)小小运动健儿!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三)课堂练习。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基础训练,使枯燥无味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四、全课总结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一、教学内容数的组成。(教材第35页例2)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重点难点重难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复习引入看图数数。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瓶牛奶,有几瓶酸奶的。(学生相互交流,点名回答)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板书课题:数的组成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35页例2。(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师: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引导学生明确: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每捆十根;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再摆六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2)老师任意摆出一个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同桌进行以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答案:35四、课堂小结你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了吗?板书设计数的组成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反思1.教学时首先说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数是学生都熟悉的,利用此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检验数的正确与否。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选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比较哪些方法更准更快。然后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数数、摆小棒,汇报交流。建立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三十五,八十是由8个十组成的等意识。2.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资料,少熬夜!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3.我的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课资料参考相关知识阅读结绳计数“结绳计数”是远古时代的人们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人们在计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帮助了。所谓“结绳计数”就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来计算物体的数量。传说中,古代的国王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日历,就采取在绳子上打结的办法计算天数,当绳子上所用的结都被打开的时候,也就是战争该结束的时候。当然,除了“结绳计数”外,远古时代的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办法,比如用利器在骨头上刻下痕迹来计算数字。由于“结绳计数”这一方法最为方便可行,所以成了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4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目标解析: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参考资料,少熬夜!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迁移课件出示:60-24-16=18+27+39=1.学生独立练习。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二)情境感知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1.看情境图说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3.学生汇报: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4.揭示课题。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2.尝试列式:6725+28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1)分步笔算。(2)简便写法。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