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不可太高傲面试忌“三语”应届大学生一直身处校园环境,缺乏社会经验。在求职应聘的时候,一些弱点就暴露无遗,例如“大小姐”、“大少爷”脾气,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傲气等等。待人接物方面的年少轻狂,让人力资源经理对他们的幼稚“哭笑不得”。有实力的人可以3天搞定一份工作,自负者因面试过程中的几个细节就丧失了下一次的机会。第一句“我是研究生。”小胡是上海某名校的研究生,立志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毕业求职的时候,小胡的焦点集中在市场营销的相关岗位。目标的唯一让他的求职准备显得比较充分。没有漫天撒简历,没有拼命赶场子,没有为其实不会去的工作浪费时间和精力。很快,他就接到了某IT公司的面试通知,职位是市场营销。面试当天,小胡按时到达公司,踌躇满志。前台小姐给每个人发了表格,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小胡偷偷瞄了一眼左右,发现都是本科生。看来自己硕士生的学历应该占了不少优势,他暗暗得意。人力资源部的人收回表格,编了号。然后按照顺序,候选者一个接一个进入面试的房间。小胡等了一会儿,只见身边的2个本科生都被叫到了,自己却迟迟还未轮到,有点不耐烦,轻轻嘀咕:“怎么还没轮到我。我是研究生,难道不该优先考虑?”好不容易,轮到了小胡。面试官首先让他作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大学××系研究生毕业。”小胡的开场白没有像通常人那样介绍自己的名字,而是用学历打头。接下去,面试官让他谈谈自己应聘营销这份工作的优势。“我是研究生。”小胡再次强调了他的学历优势。研究生期间,他跟着导师做过一些相关项目,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他认为自己比那些本科生更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点评:很多研究生都很自以为是,觉得学历高就很了不起。小胡就是个典型例子。他认为自己是研究生就该比本科生先面试,研究生是他求职的最大优势。事实上,除了技术研发类的岗位,其他销售、市场、营销、公关等职位研究生的表现并不一定优于本科生。“研究生不好用。”眼高手低、自视甚高是通病。第二句“你们明白吗?”小胡谈到自己曾配合导师做过营销项目。面试官顺着他的话,请他具体谈谈那个项目的内容和他在其中负责的部分。“那是一本图书的营销策划工作。”小胡开始侃侃而谈。从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谈到导师如何会接手那本书的营销策划,从导师如何在饭桌上和出版社谈价钱侃到出版行业挣钱的内幕。一副行家的派头,直讲到唾沫横飞。坐在对面的HR们耐心地等着他发挥完毕,请他详细说明一下自己在当时营销策划中做的工作以及收获。面试官的刨根问底没有让小胡紧张,反而觉得对方水平很低。他脱口而出,“畅销书你们知道吗?”面试官回答知道。他又开始阐释畅销书概念的产生,还以中信出版社的《杰克·韦尔奇自传》为例。末了,没忘了问面试官们一句:“你们明白吗?”3个面试官异口同声地回答:“明白了。”主考官还对小胡给他们上了一课“礼貌”地表示感谢。小胡心中颇为得意,觉得IT公司的人对图书出版一窍不通,自己肯定把对方侃晕了。点评:搞IT的人确实对图书出版行业了解不多,对所谓“畅销书”的运作策划也不甚了了。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就是傻子———对图书的营销策划一无所知。之所以请小胡谈谈他参与过的项目,是希望了解他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看看他在营销方面的实践经验到底有多少。是纯粹帮老师打打下手,还是负责了部分工作。据此,判断他的思路、对市场的敏感度,是否有相通的,可以直接应用到今后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小胡的侃侃而谈,以及脱口而出的“你们知道吗?”“你们明白吗?”是对面试官的不尊重,反映出自以为是的浅薄。第三句“公司可以给我多少发展空间?”面试进行到这里,小胡的“高水平”已经得到了充分表现。最后,面试官问他是否有什么问题。小胡略一思索,抛给了考官一个问题:“公司可以给我多少发展空间?”对方似乎没有想到他会问这样的问题,也略一思索。然后主考官告诉他,公司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对于公司的员工而言,只要他足够优秀,就有无限上升的可能,但如果他自身能力有问题,那么在公司他也就找不到上升的通道。点评:不少应届毕业生都知道,不能把薪水作为找工作考虑的第一位因素。他们都知道要把未来的发展作为首要选择,但是这不等于你可以直接问HR,公司可以给你多大的发展空间。首先,连这个公司的门都没有进,对方都还没决定是否要你,你凭什么问这样的问题。第二,和要薪水一样。在要求高薪前要想清楚,你要公司给你这么多钱,你能提供给公司的又是什么;哪怕你已经进入一家公司,在要求公司给你发展空间的时候,也得想想公司提供的舞台上,你又能上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