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稿范例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X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是总书记在去年来X考察基础上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赋予X西的重大使命和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X西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前不久我们召开了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今天我们召开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谋深、谋准、谋实符合XX市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全市经济基础稳步提升,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在城市群溢出效应带动下,新型城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彰显文化特色,推进文旅融合,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高品质生活新高地为目标,提高认识,找准路子,精准施策,有效推进,以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再讲六个方面的意见。第一,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行动,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国土空间规划关乎科学发展、高效发展、长远发展,必须本着对国家和人民、历史和未来负责的严谨态度,强化战略定位与系统思维,突出规划引领与刚性约束。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绘制好未来发展的蓝图。要运用系统思维谋篇布局,科学划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区”和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做到精准务实、集约高效、宜居宜业、适度超前。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立足XX市情与发展实际,把规划思路理清,把短板问题找准,把目标方向定好。要充分尊重事物规律、群众期盼、专家意见,跳出XX看XX,用“三新”“三高”的战略眼光指导规划、绘好蓝图。要以高质量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纵向统筹衔接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宏观架构,横向衔接好各个门类基础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民生事业规划,“合纵连横”形成一整套系统性、接地气、高质量的规划体系。二是严格执行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国土空间规划一经法定程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到位、严禁随意擅自更改,确保“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要强化决策约束,把先规划后建设落实在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严格执行规委会制度,按程序依规开展决策。要加力推进用地、规划许可、项目审批中的“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在压缩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切实保障国土空间规划有效执行。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广泛接受监督,提高规划执行情况的透明度。要加强规划监管,涉及规划修改事项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实行集体决策。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加强城乡建设监管。要严格遵守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以及水法、森林法、草原法、文物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在城乡建设领域落地落实。要依法管控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综合运用卫片执法、联合执法、督查巡查等手段,畅通信访举报、12345热线、市长信箱等渠道,坚决打击违法用地、未批先建、乱占耕地、乱搭乱建等行为,强化依法从严的鲜明导向。要规范提升执法行为,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快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不断明晰执法边界、科学划定部门职责,推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过罚相当、不枉不纵。第二,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立足市情实际,尊重发展规律,注重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一是强化市域一体,精心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积极跟进全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步伐,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抓紧编制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要紧密衔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紧扣“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聚焦“基本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发展目标,立足“秦巴明珠?幸福XX”城市定位和“湖城一体、疏解老城、重心北移、有序东扩”城市战略,突出中心城市龙头地位;强化月河川道、汉江经济走廊及副中心城市作用,加快构建“一核、两心、两带、多板块”的城镇体系发展空间大格局。各县(市、区)也要积极跟进市域统筹协调发展步伐,逐一明晰县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差异化发展县域中心城市,统筹发展重点小城镇,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全局、优化空间格局、调整产业布局。二是推动“三生”融合,着力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要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着力推动“三生”融合发展。聚焦生产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引导资源向园区流动、产业向园区融合、企业向园区聚集,持续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优惠政策保障、金融服务跟进等配套措施落地,提升承载孵化能力,强化集群发展水平。聚焦生活统筹布局惠民工程,推进县域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小切口、微更新,花小钱、办大事,补齐短板弱项,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服务水平。聚焦生态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不断优化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山水一体、自然唯美、绿色低碳、生态优先”,同心守护一江清水,聚力保卫一片蓝天,努力打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最佳区域。三是有效盘活存量,扎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前不久,省上印发了关于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们要对标对表,认真抓好落实。要着力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合理设置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倒逼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通过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等途径,向“天上”要地,向“地下”延伸,引导各类企业“进园区发展”“进标间生产”,全面提升产业用地“亩均产值”与“亩均效益”。要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和低价调节制度,对优先开发利用废弃、闲置和低效土地的予以优惠。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存量土地扩容增效,全面实施老旧城区土地综合改造,对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彻底改造,对老旧小区逐步改造,对废旧厂房开发利用,对老城区重点单位进行置换北迁,对旧城区局部环境实行生态改造,综合提高老城区土地价值,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四是突出互联互通,统筹推进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要加快西康高铁、宁石高速、安岚高速岚皋至X渝界段等交通大动脉建设,继续丰富拓展富强机场通航线路和班次,充分发挥XX无水港“公铁海”联运、“安西欧”中欧班列通道优势,持续降低物流成本,畅通内陆腹地“东进西出”大通道,聚力打造秦巴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要全面推动北环线等城市快速干道、新区骨干路网建设提速,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构建“环线路”,提升城区大循环、城内小循环通达能力,不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要优化公共交通站线布局,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和智慧交通,加快充电桩、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下大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真正实现交通安全可靠、便捷、顺畅。五是坚持统筹兼顾,认真谋划灾后恢复重建。今年汛期以来,全市连续遭遇19轮强降雨袭击,尤其是8月中旬以来连阴雨叠加强降雨造成严重自然灾害,城乡基础设施大量水毁损失惨重,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在咬紧牙关、抗灾自救的同时,也要注重统筹兼顾、化灾为机,把灾后恢复重建纳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并考虑、一体谋划、一起推动。要按照“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特事特办、多快好省”的思路,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产业发展、避灾搬迁、恢复重建,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任务,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借力加速”“助跑起跳”。第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建设幸福XX美丽家园城市越发展,越要下足“绣花”功夫、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让“幸福XX”美丽家园实至名归。一是抓标准化管理。要精心制定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标准,将城市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做到内容具体、标准统一、管理精细。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治理“城市病”,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统筹城市防洪排涝,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借鉴发达地区城市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常态化、常效化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及时修订完善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经验,着力打造一批城市精细化管理样板。二是抓网格化管理。要加快制定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系统梳理管理事项,认真排查存在问题,精细谋划具体项目,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厘清市、区两级管理边界和职责,确保城市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网格、细化到最小单元。各县(市、区)、镇村也要因地制宜制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紧扣突出问题“对症下药”,聚焦特色工作“锦上添花”,确保城乡面貌尽快实现较大提升,精细化管理取得实质性成效。三是抓智慧化管理。要加快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防灾的智慧化管理。促进城市大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强化大数据在城市决策中的应用,逐步构建“让数据说话、依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靠数据创新”智慧管理模式。依托“XX智慧治理”项目,打通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间信息壁垒,积极推出“一卡通”“一城通”“一网通”等集成度较高的便民服务。四是抓社会化管理。要持续巩固城市创建成果,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强化“四级同创”,提升管理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全民参与,共同管理好城市事务、承担好社会责任,打造干净城市、绿色城市、花园城市、智慧城市、畅通城市、宜居城市、人文城市。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从改善村容村貌抓起,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精心打造“五美庭院”,提升农村集镇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焕发幸福美丽农村新风貌。第四,实施存量问题化解行动,着力提升城乡建设的有效性解决城乡建设发展的各种存量问题,既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又要精准到位、逐个化解。一是摸清存量分类施策。中心城市要紧盯各类城建遗留问题、“两违”问题和涉众信访问题,分门别类梳理,系统摸排成因,逐个研究化解。对于创造条件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抓、专班负责、一案一策、终结销号”的办法逐一化解到位。对于目前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协调各利益相关方面明确法规、政策和诉求,达成谈判解决或司法解决的意见,确保矛盾不激化、问题不演进,待条件成熟后推进化解。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摸排到位、研判到位、化解到位,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决不能搞“新官不理旧账”。二是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对中心城区梳理出的55个比较突出的城建领域遗留问题,在依法依规推动化解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和办法,围绕手续办理、规划许可、违规建设、税费缴纳、司法查封等症结焦点用力突破,既要敢作敢为,还要善作善成。要按照管得住、拆得了、不增长的原则,加大“两违”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疏堵结合、注重引导、完善机制、源头防范的要求,既坚持原则立场、保持高压态势,又尊重历史事实、坚持让利于民,通过宣传教育、调查核实、惩治拆除等措施,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确保“两违”现象零增长。三是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要以推动实施存量问题化解行动为契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形成常态,化解老账、不欠新账。积极探索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对共性问题要研究出台综合性政策,推动“一揽子”解决;对个性问题要坚持实行特事特议,明确“定制式”方案。对“城市病”要善于运用市场主导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补短板、提质量、拓展空间;对“农村病”要善于运用政府引导的办法来解决,打基础、增活力、强身健体。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机制,综合运用法治思维、经济手段、市场机制,统筹考虑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努力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