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偏低来源:上海金融报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0日15:58作者:刘小敏甫瀚公司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中国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上市公司在风险控制上还要做哪些努力?中国的公司到海外上市要遵循哪些规则?上市公司该如何看待《萨班斯·奥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Act,简称SOX法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在参加“崛起的首席财务官”论坛上,采访了对企业风险管理颇有经验的甫瀚公司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本期访谈人物:刘建新刘建新,甫瀚公司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总裁,负责管理甫瀚公司在中国的4个办事处:上海、香港、北京和深圳。他曾为亚洲地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财务报表审计、内部审计、并购交易服务和企业咨询服务。对于国内银行来说,经营的业务非常多,因此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监管。在风险管理方面,都觉得中国的银行进展非常惊人。但如何在这方面继续跟进,还需要各方不断努力应将SOX当作管理来对待上海金融报:现在内地很多企业希望到境外上市,但因为美国颁布了SOX法案,很难达到要求,因此,很多有上市打算的公司已从美国开始转到香港联交所。目前国内对此做法褒贬不一,你怎么看呢?刘建新: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SOX法案执行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也有一些不同的准则。可能对于大公司来说,这个成本相对比较少,甚至有些公司已履行了这么多年,只要他稍加修改就能够达到这个效果。但对那些刚起步的公司来说,之前并没有做过,要达标并不是很轻松。说实话,大家之所以觉得SOX法案要求太高,那是大家都将该法案当成了一个法规,而没有多少人把它当作是对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的一个有益法案。如果很多公司平时就能做到加强管理,信息透明化和流程优化,基本上就达到SOX法案的要求了。如果企业只是针对性把SOX法案当成一个流程来做,你很快便会发现,很多东西和你所做的流程并不能衔接。从目前我们的客户来看,很多企业都只是将SOX法案当做一种管理来对待,在公司治理做好后,业务目前都是成倍增长。上海金融报:SOX法案执行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如今不得不同意推迟对小企业上市公司遵守该法案的要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刘建新:从整个宏观经济来讲,如果小企业失败倒闭了,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是大型企业,就会影响到一个行业。所以,从监管者来讲,他会抓大放小。但有些时候“拖”并不代表不要做。因为考虑小企业要做管理,成本相对高于大企业,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监管者只是给小企业多一点时间而已。银行要继续加强风险管理上海金融报:你们公司现在主要的客户有多少,存在于哪些行业?刘建新:我们现在的客户有220个,到今年底将会接近300个。其中一部分是合资企业,有一些是民企和国企,还有一些外资企业。相对来讲,无论是在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比例最大的是民企。我们所服务的一些在美国上市的民企,在国内名气都很大,如新浪、搜狐、如家等,国企有中国联通、中海油等。同时在国内,我们还帮这些企业提供风险管理。这些民企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30%,大概是30%—35%左右。这些企业有能源行业的,有传媒业的,制造业也很多,包括涉及到中国医疗设备行业的公司,还有化工类企业等。上海金融报:你们公司在做业务的时候,有没有倾向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刘建新:没有,我们在石油、电信这方面做的非常多,但并不代表其他行业比如说银行业,就是一个不重要的行业。而是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需求,每一个行业都有相应的客户。上海金融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上市,那么,这些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当前,内地商业银行有一个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比如有些银行有自己的信托公司。在一个大的金融控股集团趋势下,你觉得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什么问题?刘建新:中国规模比较大的银行,包括上市的和没有上市的,在思维分析方面、包括对公司治理的要求、对走向国际化等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国际上,花旗银行、荷兰银行这些公司的治理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对于花旗银行这些国际银行,其本身做的产品非常多元化,而且衍生产品非常丰富。而中国是正在发展的经济体,在产品设计上要做更多努力。对于国内银行来说,经营的业务非常多,因此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监管。国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在开展风险管理,包括一些大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已经在信息化和公司治理方面投入了很多。很多的外资银行包括我们,都觉得中国的银行在这方面进展非常惊人。但如何在这方面继续跟进,还需要各家银行不断努力。上海金融报:就你们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银行需求最大的是什么?刘建新:应该是审计。以前银行市场化程度不够高,放贷与否都要国家政策决定。但现在是否放贷要银行自己做决定,银行要知道自己承担了多大风险,要明白多少资本充足率才能够满足自己银行的运作,这些都需要银行自己决定。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资本市场太弱,整个银行体系就变成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现在不一定只靠银行融资,还可以通过私募等渠道。银行要不要贷款出去,要做评估,另外还要发展衍生产品。随着竞争的加剧,银行该怎么控制风险?因此,内地银行正面临转型的问题,而且这个转型是非常快的。一旦转型必然就需要很多支持,这些就需要我们咨询机构来做。今年7月甫瀚发布了首份《中国风险气压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内部环境风险在中国上市公司十大风险中出现频率最高,中国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管理架构普遍缺失,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风险承受能力偏低认知风险才能管理风险上海金融报:随着中国内地股改的基本结束,上市公司的治理成为目前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你有过在海外工作的经验,对国外情况也比较了解,那么,国内企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哪里?刘建新:我有一个朋友在私人聚会上跟我说,现在看到的财富排行榜,每年都不一样,他问我有没有发现新的民营企业在财富排行榜上越来越多,每年都有新的富豪。他当时问了我一个问题:20年之后,这些富豪还在吗?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我们可以想到,这些管理者起初借助市场的力量,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但是到了20年后,他们能否持续保持这样一个增速,那就取决于你现在管理好不好。一般中国人讲的“富不过三代”,其实就包含同样的理念。同样的问题,放到上市公司治理来看,就是希望这些上市公司能够持续性的发展,不能过了第一代接班人就发生变化,公司就不能持续发展,否则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是有影响的。甫瀚在今年7月发布了首份《中国风险气压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内部环境风险在中国上市公司十大风险中出现频率最高,中国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管理架构普遍缺失,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风险承受能力偏低。调查数字显示,只有9%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在识别和管理所有潜在重大风险方面进行得“非常有效”,这说明绝大多数中国公司的表现不够理想。对于这些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优异的公司而言,对风险的积极认识,是促使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动因。上海金融报:近日,上交所负责人讲到将用3年时间,通过宣传和培训,让所有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和健全计划;同时把目前的以会计控制为主的内部控制,过渡到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你对此怎么看待?刘建新:上交所提出这样的要求是非常正确的。假如上交所变成全球性的交易所,有这么多公司在里面交易,交易量那么大,也意味着其风险非常高。如果一旦有公司倒闭,或者曝出丑闻,那么,对整个市场、对国民资产的价值都有很大的冲击。所以一开始必须重视。不过,上交所提出的要求,是否中国的上市公司都能够达到或者都能够遵循?还有交易所该怎样去监督?在执行过程中,比如在美国实施这个都有很多的难度,那么在中国,是不是应该出台一个法规进行规范,而且要注明何时能够符合这种规范?同时上交所、深交所需要给出一些什么样的指导帮助等等,这些都是执行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香港联交所优势明显上海金融报:对于目前上市公司的治理改革,你有何建议?刘建新:首先,以“市场”这样一个条件来作为改革的动力,即把“风险”和股价市值回报相挂钩,形成正比。如此,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市场”就能以达尔文进化论的理念衡量企业的效率如何,进行“自然选择”,最终“优胜劣汰”;其次,重点培养上市企业管理者们的公司治理意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企业只有依靠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有高效的运作,才能保证企业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下发展壮大;第三,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要长期地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广和教育,要充分实施监管手段,将公司治理的意识灌输给上市公司,并落实到行动;第四,上市企业应加强人员的培训,同时引进外部专业资源,辅助公司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上海金融报:刚刚你也说甫瀚客户里面民企占很大比例,他们中间是不是有很多在海外上市?刘建新:在内地、美国和香港上市的都有。但香港上市的比例最大。上海金融报:现在我们A股市场这么好,这些民企为什么还要考虑到海外去上市?刘建新:原因有多方面的。因为A股本身有自己的一些局限,比如它的投资渠道的限制等。中国股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外汇管制,外汇管制使资金不能很快地来回流动,这容易导致价格供需失衡。香港和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这方面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另外,高科技行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在美国投资者认可这个,在那里上市可以提高知名度。而香港联交所的优势就是背靠内地,另外又是面向全球,因此,对于民企的吸引力很大。公司治理问题引关注国企治理依然面临考验2011年06月23日04:54来源:第一财经网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日前,由甫瀚咨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正式发布。日前,由甫瀚咨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在非金融企业中,苏宁电器(002024.SZ)的公司治理位列第一,而报告同时也提及了国美电器(00493.HK)董事会之争导致公司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该报告还显示,100强中,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普遍较好,而国有企业得分低于平均水平,其落后现象依然存在。苏宁两胜国美国美电器近一年的时间里,董事会之战着实引人眼球。但就在其董事会混战的时候,苏宁电器却悄悄地加快了自己发展的步伐。根据2011年一季报数据,国美电器期内营业收入136.77亿元,同比增长16.08%;净利润5.52亿元,同比增长65.77%。而同期,苏宁电器营业收入205.83亿元,同比增长23.16%,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27%。在公司治理评价中,苏宁电器再次拔得非金融企业的头筹。对于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鲁桐表示,“公司治理在中国是一个很新的话题,而这一问题需要得到大家进一步讨论。”而从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的公司治理情况看,家族制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更应该得到关注,况且现今大部分的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都是家族制企业。对此,甫瀚咨询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就表示,“家族制企业在创立初期也许能依靠个人的惯性思维做大企业,但在进入资本市场后,随着角色的增多,个人与公司的利益就应当分开看待。”鲁桐认为,家族制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两面性作用,“一方面内部人控制问题能减少,另一方面问题突出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上。就国美来说,反映出作为一个纯家族企业,和作为一个公众上市公司,对于契约性意识还是有偏差的。”国有企业面临管理人才流失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上市,对于发审部门是否过多的关注业绩,而对公司治理相对放松的拷问也越来越多。鲁桐向记者表示,“我觉得从监管部门的初衷和要求来说,对公司治理还是十分重视。包括保荐机构,就是如何来辅导上市公司,使他更符合上市的规范要求,包括治理结构,独立董事,怎么写年报等。”但她表示,“公司治理风险大的公司依然能上市这种现象的确存在,再加上中小企业财报变脸等,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人是否尽职尽责有质疑的空间。在审核阶段,虽然有这么多审核委员,但也不是说放过去的都是健康的公司。我觉得应该还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