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国旗下的讲话稿范例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在诗词评判上非常经典的一句论断,把它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所有描写景物的话,其实都是在描写作者的内心,不同的诗人人在不同心境下看见相同的自然景象,也会发出不同的感遇。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第一次读,注意到的是他描写的岳阳楼的壮阔景象,甚至可以因为岳阳楼的不同天气,改变人的心情,可是事实上,我读到最后一段后,再仔细品一遍全文,发现,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一段范仲淹说出自己的志向,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所说的也就是他不想和普通的文人墨客一样,受到自己的遭遇处境和这些变故的影响,让他真正在意的是,他作为一个经典儒家的理想,他是以天下,以他的修齐治平,以道,来真正决定悲喜的,至少是将这些置于他的情感之上。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岳阳楼记的景象就是为了引出范仲淹自己的志向。再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看起来他好像是在描写当地的民众宴饮的欢乐,或者当地周围的秀美风景。但是事实上,他一直在描写三种乐,山水之乐,人之乐,和太守之乐,山水之乐就是山水之中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的乐趣,可以将它归为本能层次,而人之乐也就是当地的民众在和太守一起宴会时感到的欢乐,这也就像是情感层次。而太守本身呢?原文里用了一个词,太守之乐其乐,也就是说,欧阳修把这些人民的欢乐当作欢乐,也就是与民同乐,这是孟子提出的,与孔子所讲的仁政也有很大的相通之处。作为当地这些百姓的官员,对于怀着儒家价值观的欧阳修来说,能够看到他们欢乐,正是他的价值。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醉翁亭记是在描写欧阳修自己作为太守时与民同乐的价值追求再比如说湖心亭看雪,我可以直接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作者独自看雪的一丝孤独,不过更多的是美,在下半段中,作者遇见了志同道合之人,这也带了一份惊喜,使整个故事增加了趣味性。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候独自孤身前往湖心亭看雪呢?如果我们研究这篇文章的来源,就会发现,作者其实并不是真正来到西湖,这一切只是他写的一个故事,很快,我们也能推测出作者写下这样一篇故事的原因,作者生活在明末清初,作者是在明朝灭亡之后,写下的这篇,所以他才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代表,作者所写的景,本来就是还自己所创造出的想要表达他对故国怀念之情的工具。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就仿佛王阳明所说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事实上,正是如此。对于景物来说,它是恒定存在的,不管有没有人,同时,他的外在形态也不会产生剧烈的变化,但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大量的人习惯了这样的景象,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其间各种各样的美景并不会产生任何的惊异感,因为他不是新出现的,不像电子技术或者电影技术是最新的发展,人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习惯了。可是这并不说明我们身边没有拥有极大魅力而又神奇的东西,其实我们现在学的科学也将这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习以为常的植物,我们自主忽视的运动规律,我们观测不到的微小世界,包括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赖以生存的空气,这些所有的东西,就是我们存在着唯一存在的世界。而真正能够看见这些的,能够看见一片叶子,一缕阳光,一滴露水,他们中间蕴含的东西的,是每一个看见这样景物的不同的人,他们的经历与思想,他们的处境与气魄,理想和志向,试着每一个不同的灵魂造就了不同的场景,这或许也正是人奇特的地方,在观测外界世界的时候,就能够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样子。没有人,这一个汇聚万般美丽的世界,或许会更加平静和祥和的运转下去,但只有当你观测他们,当你看到这一切,并且将你的灵魂种在其中的时候,这一切才有了意义,才有了真正能够传递千古的美丽,那西湖的皑皑白雪,那琅琊山的烟云变化与当地人跟着太守的宴乐,那岳阳楼下洞庭湖的宏伟,这一切,如果没有诗人的看到,诗人的共鸣,诗人的灵魂激荡,这些都不会真正的存在,因为他们无法随着诗人的灵魂一起明亮,闪耀在那在历史的洪流中,如同沧海一粟,却又是永恒的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