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工作总结范文的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工作总结范文的报告【导读】这篇文档“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工作总结范文的报告”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一、工作成效(一)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今年,全市建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5个、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10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343个,建成茶叶基地103.3万亩、林竹基地769万亩、蔬菜产业112万亩、水果基地81万亩、蚕桑产业43万亩、烤烟基地7.8万亩,全市出栏生猪348.92万头、肉牛13.05万头、肉羊34.09万只、家禽2468.4万只、肉兔1031.97万只,水产品产量6.67万吨。全市“千万元产值村”达750个,新增20个,加快了“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原料基地建设步伐,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白酒饮料、粮油、茶叶、豆腐干、蔬菜水果、生猪、牛羊、禽兔、林竹纸、茧丝绸等10大产业集群。园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11个,其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高县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高县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24个龙头企业的产品均通过质量认证,建立了“三品”基地8个,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2个,建成中国驰名商标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4个、四川名牌产品6个、宜宾市知名商标4个,带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早白尖茶业公司获得“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是四川省唯一一家获得此称号的茶叶企业。在园区带动下,高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8家,年内新增3家市级龙头企业,新申报3家市级龙头企业,园区内重点龙头企业达28家,占全县重点龙头企业的73.7%。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8.4亿元,占全县总量的90.8%。(三)“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建成736个专业村,5个专业镇,较去年增加10个。其中,实现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专业村410个、建有龙头企业的专业村241个、建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的专业村12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村310个。其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1.68万户,主导产业从业人员33.79万人,专业村经济总收入206.3亿元、专业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3.64亿元。注册商标的专业村80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专业村303个、基地13.1万余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专业村10个、基地1.55万亩,获得有机食品产品认证的村3个,基地4950亩,有省级以上品牌的专业村3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专业村21个。目前,我市“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3个。2015年,南溪区莲花村参加养殖农户530户,达89%以上,养殖专业户大户22户,户均年出栏商品鹅2100只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街道前列;高县羊田乡茶叶种植面积达16500亩,人均茶园达1亩以上,68%的群众从事茶叶生产,建设成为全省茶叶良种繁育基地、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2015年,羊田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3395.7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30%;珙县底洞镇楠桥村桑园面积达到3500亩,实现发种4350盒,产茧3610担,单产达41.5公斤,养蚕收入602万元,蚕桑综合产值1354万元,建成200万元以上的社1个,100万元以上的社5个。(四)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5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6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7户,其中,蔬菜类20家(含豆类)、粮油类45家(含酒类15家)、茶叶类25家、林竹类40家、蚕桑类7家、畜牧类30家、其他38家。预计,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市级龙头企业达到48户,其中,1-10亿元43家,10-30亿元5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12亿多元,其中固定资产达71亿元。2015年,全市农村各类专合组织已经达3299个,新增307个。专合组织成员增加到30.9万个。登记注册的家庭农(林、牧)场达到1368个,是上年的2.8倍,其中:家庭农场1273个,比上年增加811户,占93.1%;家庭林场48个,比上年增加24户,占3.5%;家庭牧场47个,比上年增加29户,占3.4%,农村家庭同产业发展融合度迅速提高,正在逐步实现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五)“两个”带动作用明显加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等利益主体创新联结方式,不断完善“订单保护”、“二次返利”和“风险保障”等利益联结模式,把农民组织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市场(含超市)+专合组织+农户”、“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积极构建“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政府帮助”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六方合作”新机制。截止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3250个,各类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43万人,共带动农户256万户(次),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203万户(次),带动发展种植类产业面积485万亩(次)、畜类养殖336万头、禽类养殖786万只、水产养殖565万尾,发展基地966个,带动基地农户增收总额达21亿元。参与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农户户均增收6082.7元,较其他农户高出30%。(六)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新成效。2015年以来,我市按照“一个新村、一个业主、一片产业”思路,突出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印发了《宜宾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体性工作安排方案(2015-2019年)》。目前,实现产村相融。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中连片发展农业产业120万亩、规模养殖户3202户、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05个,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63元,比去年增加1032元,同比增长10.5%。(七)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截止目前,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89个,其中无公害农(畜)产品200个、增加18个,绿色食品77个、有机食品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102户企业加入网上质量追溯平台、追溯产品100余个,农副产品基地有较大发展。据统计,全市农业产品中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20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2个“四川名牌产品”。“宜宾酒”、“宜宾早茶”、“屏山炒青”、“南溪豆腐干”、“宜宾芽菜”、“筠连苦丁茶”等地域品牌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或地理证明商标。今年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组委会组织的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国际评鉴中,宜宾茶叶第一次跻身中国名茶行列,茶叶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主要措施(一)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一是分解和下达产业化发展目标任务。根据省上对我市下达的农业产业化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发展现状,以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按部门和产业进行了分解,同时各县(区)分别下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实行差别化考核。二是不断完善产业化统计工作。我市根据省上的统一规范,要求各县(区)和有关部门每季度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数据信息进汇总上报,及时掌握全市产业发展动态,分析发展趋势,调整了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方向,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完成。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我市对2015年特色产业专项资金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工作,对个别项目进行了系统整改,提高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水平,充分发挥财政生产发展资金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和农民增收工作的督促检查,针对年初下达市级部门和县(区)的农民增收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和支撑产业、潜力产业,采取多种形式召开全市农民增收分析会,确保了各阶段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政策扶持。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全面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围绕“一个取向、三大提升”的“三农”新目标,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继续贯彻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拟定了《宜宾市中小企业转资贷金管理办法(暂行)》、《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宜宾市构建产业培育造血兜底保障机制,推进产业脱贫专项实施方案》、《宜宾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741”共12个特色优势产业三年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和整合力度。建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741”产业发展奖补和新型主体贷款贴息贴费。今年白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1300万元增至5000万元,并设立中小企业转贷资金,首期转贷资金总规模3亿元,对“六大基地”骨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三是加强农村金融改革。我市印发了《宜宾银行业深化改革服务“三农”实施意见》,大力推进银政企合作。今年我市召开2015年全市中小微企业银企项目融资对接暨签约会,银企正式签约87项、金额78亿元。建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主办行制度,29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列入贷款名录,6个县(区)建立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金,18个涉农银行有12个开展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累计办理、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688笔、6.9亿元。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从今年开始,以财政注资为主,拟用五年时间增资扩股至5亿元,每年可为农业企业、合作社担保融资25亿元以上,今年增资扩股的市财政3500万元已划拨到位。四是着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开展了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产村相融,有力的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目前,我市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三)促进产业转型,创新经营主体培育方式。一是着力调整特色优势产业结构。2015年,我市分别印发了《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牛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宜宾市推进现代生猪、禽兔、蚕桑、林竹、蔬菜、水果。烤烟、水产业、乡村旅游及休闲观光农业等调结构促转型三年实施方案,强力推进“741”特色产业转型。二是抓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运行监测和新申报工作。认真做好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运行情况监测评价和市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新申报认定工作,初步检查拟保留宜宾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7家,新认定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8家,其中候补企业23家,新增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27家,其中候补合作组织13家。三是开展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高层人员培训。举办了201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管人员培训和专合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邀请了专家、学者、部门主要负责人讲课,对全市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受培人员达400多人。四是狠抓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印发了《关于宜宾市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实施办法》,重新认定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20家机构为市级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开展省级项目劳务品牌培训2109人,市级项目劳务品牌培训1120人,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13556人,农村转移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24993人。(四)重点项目撬动,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做好发展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市相关部门配合,编制《宜宾向家坝灌区立体农业发展规划》、《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规划》、《宜宾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宜宾市牛羊产业发规划》等,基地的建设和推进、灌区立体农业发展,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二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2015年对67家龙头企业用于项目建设和短期农产品收购的贷款利息、担保费开展贴息贴费,落实补助资金400万元,切实减轻了龙头企业的资金压力。三是实施项目推进战略。以“抓好农业项目续建、促进农业项目开工、加强农业项目储备”的原则,深入实施项目推进战略。2015年我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50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7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