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事业单位面试题库100题(一)第一题有一种同事很圆滑,有一种的同事属于直言派(但是不给人留面子),你不喜欢跟哪个同事相处,你自己是哪一类的?【参考表述】这两类人,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类型。于我而言,我都很乐于和他们相处,我不能容忍的是一些突破底线的人。关于圆滑的人。我认为圆滑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圆滑也代表着亲和力强、情商高、说话做事有分寸、善于团结他人等特点,这类人对增添团队协作程度、改善部门内部人际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招商引资、为民服务窗口、人民调解员等职位所需求的人才类型。我在和这类人相处的时候,感觉轻松活泼,氛围很好。我也十分乐于和他们交朋友。但是,如果圆滑过了头,突破了底线、败坏了品德,那会让我厌恶反感。口蜜腹剑,背后拆台,拉帮结派,立山头、搞团伙,走关系,搞违规变通,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对于这种人,我是要坚决抵制的。而且,如果因为圆滑怕得罪人而选择“只栽花、不裁刺”,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丧失党性和立场,终日做个好好先生,这种人我也不喜欢。关于直言派。我认为直言派有很多优点,具体包括公私分明,刚正不阿,正直诚恳,原则性强,立场坚定等。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性格品质。值得我学习,这种人也值得交朋友。但是这种性格容易产生偏激固执、清高自负等缺点,容易让领导和同事下不来台,不利于单位内部人际氛围。我认为自己还是属于直言派类型的人。都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其实这两种性格类型各有好坏,关键还在于自己能不能取长补短,不断修炼自己的性格和品质,让自己的性格更加趋于成熟。不但自己要严于律己,修身养性,说话办事注意技巧和方法,对待别人也要以诚相待。更重要的是学会分辨是非,宽大包容。对于违反原则的人必须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生物的多样性早就了世界的丰富,性格的多样性造就了人生的多彩,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们要学会包容,不要贴标签、站队伍,只要是可爱的人,我们都要学会善意的相处。第二题一头驴驮着佛像,人们见到它就跪拜,它以为人们是跪拜他。有一天,他没有驮着佛像,人们没有跪拜他,它就把人们踢倒了。一位僧人见此状,对驴说人们跪拜的不是他,而是佛像。针对这个寓言,谈谈看法。【参考表述】寓言中这只驴子因为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够摆正自身位置而贻笑大方,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和启发。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少人会发生类似这只驴的认知偏差,究其原因,是不能够自知之明,对自身能力、功劳贡献、外界评价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看问题只看表象,而对背后深层次的东西缺乏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并且伴随着骄傲自负的性格特点,遇到问题不能够即使反思和总结。缺乏认知能力一旦伴随着骄傲自负的性格特点,就会产生化学效应,其结局必然是驴子式的悲剧。联想到政府工作当中,有两类人比较典型。一类是领导身边的人,比如说秘书、司机等等,新闻媒体中屡次曝光少数领导的秘书或者司机做事跋扈,违法违纪,其实就是因为这部分人对自己缺乏认识能力,把别人对领导的尊敬当成是对他本人的畏惧,狐假虎威,才发生一些“拉大旗作虎皮”、“鸡毛当令箭”的事情;还有一类人是发生在基层的巨贪小官们,这类人经常和一线的人民群众接触,直接行使国家的公权力,办起事来趾高气昂,甚至伴随着吃拿卡要、公然索贿的恶劣行径,这种人和寓言中的驴子一样,对手中握有的权利认识不清,不知道这权利到底属于自己还是属于国家和人民,更不知道权利行使的同时应当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法律法规的约束,这种认识不清、主仆不分的人,必然被人民群众所抛弃。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我认为我们应该汲取寓言中驴子的经验教训,认清自身、找准定位,对党纪国法、国家和人民常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真正做一个被群众认可的“四有”好公仆。第三题村民用自己的钱修路修桥,欠了施路方20万,说是后期让自己的子女去还债,有人说他是傻子,有的人说是他无私奉献,你怎么看?【参考表述】针对这件事,我是这样看待的。第一,三严三实的典型,让人敬佩。从此人修路的事件,我仿佛看到了愚公的影子,想必是常年饱受道路难行、交通闭塞的艰苦,才会以一己之力去修路。这种行为反映出实干家的精神,与习总书记“三严三实”中“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高度契合。虽然牺牲了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但是却解决了“要想富、先修路”的致富难题,为造福乡里、带头致富立下了巨大功劳。然而,作为一名社会公民,他牢记着欠债还钱的基本契约精神,并没有因为自己干的是乡村公益事业而赖账,让子女偿还债务的行为是他用自身表率为后代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道德课程,这种诚信守法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第二,嘲笑此事的现象,让人警醒。社会上很多人对此人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嘲笑,这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上有一部分群体对于“三严三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还不够高,社会民众的思想凝聚力有待提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致利己主义仍然大行其道,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第三,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让人思考。一味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来从事公共事业和慈善事业,这种做法虽然值得赞扬,但是毕竟不可持续,最后很有可能让好心人倾家荡产,形成好心没好报的尴尬结局。这种做法,从长远来看,很可能对慈善和公益事业起到一定负面作用。因此,政府还需落实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民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增强社会凝聚力。只有这样,以后才能让类似事情收获到鲜花和掌声,而不是巨大的意见分歧。第四题习近平强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请谈谈对注重细节的认识。【参考表述】习总书记曾经强调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天下的大事,必定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我认为这句古语即使放在当下,对年轻人而言,仍不失为是一句至理名言。细节决定成败。一般而言,大事都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整体工程,是由许多个小事和细节组成的。这些小事和细节有的丝丝相扣,环环相连,如果疏忽了其中的一个细节,很可能引起连环的负面效应,导致全盘皆输。浙江的市场上曾经发生过一件真实的案例,有一家包装加工厂商拿到了一个大的订单,但是由于包装上把“义乌”错误的印制成“义鸟”,导致全部包装返工重做,这家包装加工厂商不仅经济损失严重,而且也影响了自身的美誉度。“乌”和“鸟”之间,虽然只相差一个点的细节,但是这个细节是致命的。所以大事也必须要注重细节。聚焦政府工作方面来看,注重细节也十分重要。有些老百姓为什么会觉得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很多都是细节上出了问题。“门难进”可能就是因为缺少一块办公地址指示牌,脸难看可能就是因为工作人员少了一些服务意识,事难办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在解释说明和告知流程的时候缺少了一点耐心……但是,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问题,往往会大大影响政府和公务员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虽然人们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我认为,针对年轻人容易眼高手低、骄傲自负的性格特征而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可能对我们更有警示作用。放低身段,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在技能和业务上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为成就大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五题你工作做得好,领导非常器重你,但是同事却对你看不惯,你该怎么办?【参考表述】人际氛围对于单位内部而言非常重要,好的人际氛围能够提升团队效率,激发团队活力,反之则加大团队内耗,不利于工作开展。如果我遇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原因。第一,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单单由于工作做得好而被人看不惯,那么我会摆正心态,不会去想太多,仍然会保持一个兢兢业业、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态度,相信用我一如既往的一个良好表现,最终能赢得大家的认可。第二,机遇原因。单位内部同事既有合作的关系,也存在竞争的关系。然而因为各自的入职时间、所学专业、所在岗位的不同,可能我比其他人的机遇好一些,施展才能的平台更好,获得表现的机会也更多,这样可能会让其他人觉得机会不公平。针对这点,我会和领导建议,今后工作中可以多采用轮岗、轮换的方式,让自己适应更多的岗位和职责分工,也让其他人能够获得展示才华的机会。第三,亲疏远近。可能因为自己在工作上和上级汇报、交流的时间比较多,忽视了横向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过于表现、巴结领导的嫌疑。针对这点,我会注重和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休息时间多组织或参加部门同事间的集体活动,在和领导沟通汇报的时候也要注意好分寸,不要过于热情。第四,分享成果。也可能是因为某项工作成果在获得领导认可的时候,领导忽视了其他成员的默默付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和领导沟通,所有为成果付诸努力的同事都应该让其他人知道,这样才能融洽人际关系。总而言之,未来中工作方面应该继续保持,但是工作方法、相处方式等为人处世方面还需要谦虚谨慎,团结他人。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这样,个人和集体才能共同进步。第六题“21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表述】有一次,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影响我一生的好习惯。”由此可见,习惯对于个人成长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题中“21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我有以下一些理解:第一,必须承认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很多人对于习惯的认识存在误区,总认为习惯一旦养成,就无法或者很难改变,其实这些大多是对自身放松要求的理由和借口。比如说,很多烟民、网民对抽烟和上网会上瘾,然后就会以习惯为由,不去对抽烟和上网进行约束和限制。其实只要对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能够在心理上、思想上建立起一道坚强的防线,对日后戒除烟瘾、网瘾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应当做到改变坏的习惯。既然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在意识到自身坏习惯、坏习性的时候,就应当有决心向坏习惯宣战,有信心能打一个改变坏习惯的胜仗。我觉得改变习惯最重要的就是有恒心和毅力。”玉不琢不成器“,人也是一样,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就是要经受住不自在的雕琢,还有长时间的打磨,才能改掉坏习惯。同时,对于已经养成的好的习惯,我们更要倍加珍惜,不能让这些宝贵的人生财富在21天内悄然失去。第三,改掉习惯也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近些年来,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戒除网瘾,常常把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去,但是有些戒网机构中的老师简单粗暴的通过强制劳动、甚至体罚孩子的手段,最终酿成孩子死在戒网机构的惨剧。“21天“只是一个具体的时间例子,并不是所有习惯都能够在21天内改变。所以我们在制定改变习惯的计划时候,一方面要严于律己,不能对坏习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科学、有效的改变习惯。第七题李克强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你为什么不创业,而去考公务员?【参考表述】为什么不创业而考公务员,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对创业的认识。李克强总理数次强调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对于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创业不仅需要敢闯敢拼、一腔热血的创业激情,还需要一个充分了解社会、细致调研的准备阶段。如果缺乏这个准备阶段而急功近利地盲目创业,那么风险性、失败率都是非常高的。当然,这不是说我畏惧失败、患得患失,而是我认为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而言,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人脉资源、启动资金可能在现阶段更加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积累一定经验阅历之后,才能对社会、经济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为创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我对考公务员的认识。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没有发现合适的创业项目之前,无非就是进入企业、进入政府两条道路。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考公务员既能解决就业的现实压力,又能够让我们快速认识社会、锻炼能力,这种选择本身无可厚非。而且,我觉得自己是符合公务员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个人道德品质比较过硬,原则立场也比较坚定,如果能够为民服务我也会觉得十分光荣。我坚信能够胜任公务员这份职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