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面试讲稿哲理性试题•这类试题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要求考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哲学知识,用理论指导工作和实践。•回答此类问题的思路首先是从哲学的角度正确解释题意。其次是联系社会实际谈问题。第三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设性意见。总的原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实际谈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有“爱”和“智慧”的意思。在汉语中,“哲”是“智慧”、“聪明”的意思。在古代有“智人则哲”之说,因此,哲学又称“智慧之学”。人们说:“世界是由政治家管理的,思想家指挥政治家,而哲学是思想家进行思想的基础。”•人类自诞生以来,一代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和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着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质量互变规律•2007年湖北选调生面试试题•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然后又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它的基本内容是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即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性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事物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它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告诉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细小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惜从一点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另一方面,坏的质变也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方法论•学习这一原理对我们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发展问题上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把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注意日常的脚踏实地的工作,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远大目标。既要反对因循守旧,又要反对急躁冒进而陷入空想,既不要满足于微小的进步,又不要做不务实际的狂想家。“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堤,馈于蚁穴”,“防微杜渐”,“慎独”等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关题目•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5:防微杜渐;•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7:”稻草理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是怎样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辩证法强调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在运动。•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①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无论哪一个事物的发展,内因和外因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③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的哲学根据。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同时,我们也要争取好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相关题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鱼腐生蠹,肉烂生虫”。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一方面,共性离不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总是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即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只有个性而没有共性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阶级矛盾对阶级社会来说,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但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它却是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了。•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共性和个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它也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调查研究”、“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一系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都是坚持这一原理的体现。相关题目•1.因材施教;•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量体裁衣;•4.对症下药;•5.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一点论\均衡论•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处理的好与坏,也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抓中心工作,同时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两点论.重点论.一点论.均衡论•两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非主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方面。“解一篇而万篇明,举一纲而万目张”。•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点论,就是指只看到一种矛盾情况或一个矛盾方面,而忽视另一种矛盾情况或另一个矛盾方面。它否定矛盾分析方法,即否定了两点论,所以它是一种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均衡论,就是把握不住重点,把各种矛盾情况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平均看待,在实践中平均使用力量。它否定重点论,也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相关题目•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顾:抓主要矛盾,也不忽视次要矛盾。•4.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否定之否定规律•辨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有何根本分歧?•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作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就是一笔勾销,全盘抛弃.•辨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即批判地继承,反对形而上学的复古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对待西方文化,既要反对“全盘西化”,也要反对“闭关自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及方法论意义?•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由于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事物的发展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两次转化,形成一个周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上升的趋势和迂回曲折的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它使我们坚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当前的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要幻想一帆风顺,要居安思危,乐不忘忧;困难时,也不要一蹶不振,要看到光明的前途。那种直线式和悲观论都是错误的。相关题目•1.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范畴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哲学中的范畴是各门具体科学共同使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用范畴把握世界是哲学方法的最基本的特征。我们认识和了解唯物辩证法的这几对范畴,对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现象与本质•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表面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关系表现在:•首先,现象是表面的,曝露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能被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却是隐蔽的,是事物的内部联系,要通过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而且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把握准确.所以说,认识事物的本质单凭直觉是不行的。•其次,现象是本质的多方面的表现,丰富、生动、具体。而其本质却比较单一、单纯。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却是相对稳定的。例如:帝国主义可以玩弄各种花招欺骗人们,但其侵略的本质不变。•方法论意义:①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②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容与形式•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它们的辨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没有离开内容的纯粹的形式,形式的存在总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同样,也不存在没有形式的内容,只要是现实的事物,内容总有它的结构或表现形式。如: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容就是它的题材、人物、事件等要素的总和,形式就是它的体裁、结构、风格和语言等表现方式。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内容决定形式;其次,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的需要时,对内容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的要求时,对内容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意义•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反对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一方面,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内容,因为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主要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如果脱离内容单纯追求形式,就是形式主义。它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背离实践的目的和要求,对工作非常有害。如:一个人单纯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忽视内心的修养。•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我们在注意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和创造适合于内容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形式虚无主义片面强调内容,否认形式的作用,同样达不到实践的目的。如:食品包装工业的发展,装饰装潢业的发展,个人外表的适当修饰等。原因与结果•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前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先后关系都是因果关系,如白天过后是黑夜,就不能认为白天是黑夜的原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有原因,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必然形成一定的结果。•因果联系又具有客观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事物的因果关系。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