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下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思与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双减”工作下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思与行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学校组织教师聆听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呼声:教育就是滴灌生命之魂。教书和育人,“育人”是大目标,“教书”应该为“育人”服务……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负担,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本原,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者,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自觉提高对“双减”的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双减”的重大意义,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作为一名校长,仅仅向一线教师诠释“双减”下教育的新内涵、新格局和新观念,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带领他们破除以往的认知,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减负增效”的道路来。这半年来,我深入日常教学研讨,集思广益,倾听教师们的建议;家校合力,聆听家长们的诉求;放低姿态,谛听孩子们的心声……学校对“双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回应,尤其在提升教学效能方面,初见成效。统一思想,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由思想和行动构成的,不见诸行动的思想,只不过是人的影子;不受思想指导和推崇的行动,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体。”由此可见,行动是思想的外部表现,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动因。一所学校要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取得教师真正的思想认同。虽然教师的情况各有不同,但鉴于职业的操守和底线,都应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命题,那就是“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说教,是难以消灭错误认知的,只有依靠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和一串串铿锵有力的数据。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文献研究,对当前教育现状的调研结果进行学习和交流。如,PISA数据显示,中国学生每周近60个小时用于学习,接近世界第一,但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排名却不高……这些案例和数据敲开了教师理性思考教育现状的大门。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学校组织教师聆听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呼声:教育就是滴灌生命之魂。教书和育人,“育人”是大目标,“教书”应该为“育人”服务……再通过组织以“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每一位教师回忆走上讲台的初心,解读对教师职业的责任理解。这些活动激发了教师献身教育的热情。研学教材,为课堂教学疏经通络思想上统一,更需要行动上的落脚点。学生减负了,课堂成效又会如何?每到一所学校,我习惯于通过调研去发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像教师在教材上把握得不精准,而造成学生学习负担的现象并不鲜见。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减负增效”,那就必须先从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入手。而这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实践证明:培养好教师,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记得这样一件事:统编教材在上海刚试行不久,一位语文教师向我表达了她的困惑,她认为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增加了,语文课时不够用。随后,我发现有这样想法的教师并不是少数,于是安排那位教师参加了浦东新区语文工作坊的活动,以及市级语文统编教材的研讨活动。最后,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答,那位教师非常高兴地在教师大会上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所得,特地以某一单元的“单元要素”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能将“低中高”三个阶段的语文教材进行梳理,阐述教师该如何分布落实单元要素的。教师对教学目标有了系统性的认知,就会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就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对统编教材进行科学地解读,分布落实教学目标,而不是像“囫囵吞枣”,想要一口气完成。教师,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该学到什么程度,如何有效检测,都应该了然于胸。显然,教师的教学目标精准了,学生自然就学得轻松,不必要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就不会出现。因材施教,让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一思想,不但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于漪老师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有些人说排骨好吃,但是你要看到你喂的孩子还没长牙。应该面对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该吃奶的吃奶,该吃饭的吃饭,该吃排骨的吃排骨。”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在备课中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准备好适当的学习支架。有的问题面向大多数孩子,有的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孩子,有的要面向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获得尊重,得到成功的体验。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绝非形而上的思想哲学,而是可以用问题等形式真正地落实到课堂中的。反思学校教育中,教师为了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节奏和效果,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虽然方便了教学管理,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项目学习,为课堂教学再添活力功夫在课堂外。课堂教学的效能并非只依赖课堂。知识的碎片化与实践的割裂也是阻碍课堂效能提升的障碍之一。“双减”下,学生的空余时间多了,如果将这部分时间用在看电视、玩游戏上,显然不是政策的初衷。我们认为,不妨给家长和学生多一项选择:开展项目化学习。为什么会涉及到“项目化学习”?我们认为这是在课堂和社会、知识和运用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从某些角度来讲,项目化学习是课堂的延伸,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真正兴趣,引导他们关心社会,提升社交能力,感受自身价值。“项目化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所学得以运用,不但学会运用知识,还会形成专家型认知,最终会形成现实成果。虽说在小学阶段开展项目化学习有难度,但我们设计的支架并不少,而且类型很多,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学习活动。例如:项目化学习活动《给动物一个温暖的家》中,学生就利用数学课中的图形组合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爱心小屋”;项目化学习活动《浦东民谣知多少》中,学生对于带有“地方口音”的浦东民谣进行保护性记录和修改,使其既有地方风貌,又符合现代童谣的特点。自开展项目化学习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在中高年级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生学业成绩明显高于不参与的学生。课后服务,为课堂教学提供反馈课堂教学的时间是紧凑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以点带面,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课后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也让教师更多地获得课堂教学的反馈,从而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最后以此来调整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以往,这种反馈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形成完整的反馈链往往要等到第二天,这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巩固。所以,学校规定每班的课后服务由任课教师担任,并且由2~3名教师共同参与管理和指导。目前看,这种做法非常可取,对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是正面的。课后服务,其学习活动的内容、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时间与空间等方面比课堂教学时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机地把握好这一时机,并有的放矢地延伸其教育功能是提高教学效能重要的一环。如,其给予学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时间保证,让学习活动可以连贯在学生的日常,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习惯,给学生综合素养的拓展提供了舞台,学生把课堂中习得的知识得以新的深化与迭代,并及时展示总结,感受学而有声并有神的学习真实发生的状态。可能最后活动展示的学习成果是稚嫩的甚至是有瑕疵的,但相信过程中的收获是最珍贵的。这里,我仅仅从“教学效能”的角度谈课后服务,其实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里,学校所开展的百花齐放社团课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思考的成熟,课后服务必然在教育教学中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与使命。多元评价,让课堂教学坚守初心对师生开展多元评价,能让课堂教学坚守初心。教师对“双减”工作落实得如何,不能只是依靠分数来判断,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洞察教学质量的内涵;不能简单依靠学校、同事根据经验做出评价,必须具备更多基于实证的决策能力;不能只是评价学生单一知识量的掌握,而是必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考量与发展性评价。调查发现,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往往会变成“人情考核”或者“管理者考核”。教师之间容易谈人情往来;学校管理者容易注重教师是否做到“上传下达”,两者都容易忽略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同样地,以往教师对学生评价时,容易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如社交能力、活动能力等。因此,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的评价分成五部分:教师自评20%,同事互评20%,学生评价20%,家长评价20%和学校管理者评价20%。对学生的评价同样分成四部分:学生自评25%,同学互评25%,教师评价25%和家长评价25%。我们正在实践这样的多元评价体系,给“双减”下的课堂教学效能提供更科学、更直观的依据。“双减”当前,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在“一减一加”之间,坚守的是教育的初心和底线,提升教学效能的同时,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智慧和勇气。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