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以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的课前阅读提示、课中的“泡泡提示”和《语文园地》《语文练习部分》等组成单元练习系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双减”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让课堂提质增效,助力“双减”工作落地?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做了如下尝试。聚焦问题自建构,形成学习方法链在学校龙头课题《双新背景下基于问题自建构学习的课堂实践研究》引领下,学校通过问题自建构学习的课堂实践,设计会问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的自发现、问题的自聚焦、问题的自解决、问题的自反思、问题的自规划”能力,形成学习方法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以统编二下语文园地七中《月亮姑娘做衣裳》为例。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题特点,借助提问小助手“谁”“在哪里”“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分课时推进,有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建构问题链,在读题中实现问题的自发现。《蜘蛛开店》一课,学生初识提问小助手;《青蛙卖泥塘》一课,学生实践运用提问小助手,自主建构问题链;《月亮姑娘做衣裳》一课,学生综合运用提问小助手,快速建构了问题链。本课初步建构的问题链中,有不符合故事内容的问题,也有学生能很快自主发现答案的问题,因此,初读课文时,通过教师的追问培养学生的问题自反思能力——边读边思:哪些问题需要调整?哪些问题比较简单,可以自主解决?在学习故事经过时,通过及时的引导性发问:要想完全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整个经过,还想追问什么?学生不断反思,将核心问题分解、细化成若干小问题。“借助提示讲故事”是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迁移利用本单元根据提示讲故事的方法,通过问题的自聚焦,串联问题链和板书讲述故事,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习了课文后,有学生追问:“怎么让月亮姑娘穿上合适的衣服?”教师顺势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度思考问题,对故事结果再设计。教师追问:“关于月亮,你还想了解什么?”虽然学生的问题大多是自然科学类的,但教师没有简单的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要想进一步获得和月亮有关的知识或故事,就要自主规划问题,通过与书为友自主解决问题。关注单元整体,构建学习任务链统编教材重要的编写理念是单元整体和单元语文要素。我们在教学时以单元为整体,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精准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和训练点,循序渐进地整体设计学习任务链,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统编三上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统筹整合单元资源,设计了这样的任务链:《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学生初识什么是关键语句、关键语句的位置、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海滨小城》一课,尝试迁移运用方法,自主寻找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制作“小兴安岭明信片”为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提取关键信息制作明信片,实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习作《这儿真美》,学生寻找身边美景,综合运用总分构段方式和学习围绕一个意思表达,输出学习所得,提高表达能力。用好练习系统,设计学习活动链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以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的课前阅读提示、课中的“泡泡提示”和《语文园地》《语文练习部分》等组成单元练习系统。我们深入研读练习系统,围绕练习设计学习活动链,让之成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架。以统编三上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品读第二自然段时,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学生先联系生活实际联想课文描述的情景,再说一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找出和课文相似的生活场景,体会这样的描述方法更能细致表现声音的特点,最后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大自然的声音美。课后习题巧妙地融进了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深入地感受了课文生动的语言。再以统编三上第八单元《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例——结合课后习题“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内容,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链:一是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战斗激烈的。二是说一说白求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是观察手术台和战场图片,想一想有什么联系。四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课后习题转化为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成为了文本学习的有力支架,让学生对“手术台就是阵地”有了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