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党的作风建设鲜见成效的原因分析增进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还必须注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者,应同时注意增进对一般党员、干部的感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各地抓党风建设的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党风建设成效不大。这既有组织领导方面的原因,也有党员、干部自身的原因,还有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在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方面动脑筋,又要切实注意发展党内民主,不断增进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一、当前部分地区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xx年下半年,我们先后到xx、xx等省的四个市、地的九个县、市、区,围绕党的作风建设问题进行调研,并分别与两省省委党校县委书记班37位学员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地方党的作风建设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对党的作风建设重视不够,满足于会开了,文发了,措施订了,活动搞了,至于怎样抓出实实在在的效果,并没有动多少脑筋。在这些地方,尽管表面看党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些作风不正的党员、干部依然故我,个别地方、个别人的作风问题甚至比以前更加严重。概括起来说,这些地方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求稳怕乱,不思进取。一些地方的主要领导同志守成思想严重,不是把心思用在发展上,而是力求在任期内不出大的乱子,稳稳当当地等待升迁。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他们不是想办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是能掩盖则掩盖,能调和则调和,只求表面上风平浪静,不管将来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这些同志工作中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不仅不能创造条件加快发展,而且与各种到手的机遇擦肩而过,严重挫伤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忽视学习,不肯独立思考。许多党员、干部缺乏学习理论的热情,认为学习研究理论是上层的事,至于地方和基层干部,学不学理论无所谓。他们中的一些人长期不读书,不看报,上边怎么要求怎么干,别的地方怎么搞跟着怎么搞,至于怎样结合自己的实际走出一条新路,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进行深入思考。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导致这些地方的工作长期没有什么新的起色。三是个人利益至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一些人身为党员、干部,不是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一事当前,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对老百姓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而对自己升迁有利的事情,则不管是否符合当地实际,不管老百姓能否承受,都要硬性上马,大搞形象工程。四是组织观念淡薄,师心自用,独断独行。一些领导干部心里没有组织观念,凡事不依靠组织,不依靠群众,而是单凭个人意志一意孤行。一些下级干部对主要领导俯首帖耳,百依百顺,从来不敢发表不同看法,也助长了这些人家长制、一言堂的作风。在这些地方,名义上是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实际上是个人说了算,一把手“专政”。五是漠视党的纪律,奉行好人主义。许多党员、干部头脑里纪律这根弦越来越松,身为党员、干部,却不认真学习党内规章,对党的纪律若明若暗。有些事情虽然明知违纪,但是并不对自己稍加约束,而是我行我素。对别人的违纪行为,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一些经上级部门处理的严重违纪案件,只要盯得不紧,也往往不去认真落实处分决定,而是毫无原则地乱送人情,帮助责任人蒙混过关。六是思想境界低下,贪心不足,以权谋私。一些党员、干部把精神价值看得越来越轻,把物质利益看得越来越重,不是去追求为人民建功立业,而是一心一意去充实自己的腰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赚钱谋利的工具。七是怠惰懒散,追求享乐。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目标不是干一番事业,而是谋求当官,当大官。当他们还有升迁希望的时候,一般劲头还比较足,一旦提拔无望,他们便象泄气的皮球,精神颓丧,工作消极,转而追求吃喝玩乐。酒池肉林,声色犬马,有条件要享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享受。八是虚应故事,消极对待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些地方表面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双手赞成,但是并不想在本地认真实行。迫于各方面压力,不得不在形式上搞一些小改小革,但是实际上还是照老办法选人。那些真正德才兼备但不善于亲近领导的人得不到重用,而一些无德无才却擅长攀龙附凤的人则能平步青云。能者不能上,庸者不忧下,整个干部工作一潭死水,使那些真正想干点事业的人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二、部分地区党的作风建设寥无成效的原因分析对于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全党恐怕没有多少人不能清醒认识。但是认识归认识,各地抓党风建设的力度和结果却大不一样。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地区党的作风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化,有些地方问题甚至比以前更加严重。什么原因呢?非常复杂。从大的方面看,有组织领导方面的原因,也有党员、干部自身的原因,还有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一)组织领导方面一个地方党风建设搞得怎么样,关键在于领导班子是否重视,是否真抓实干。那些党风建设没有明显成效的地方,从组织领导方面看,主要存在这样三个问题:一是不想抓。谈起党风问题,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往往把上级部门和外地的情况看得比较重,而对本地的问题则看得比较轻。我们接触的很多县(市)委领导都这样说:“比起其他地方,我这里情况算不错了”。我们曾对一位县委负责同志说:“群众反映你们一些乡镇干部整天喝得醉熏熏的。”这位县委领导有点激动地说:“你们不了解基层的情况。我们的乡镇干部辛苦得很!他们一个月三、五百块钱工资,有时还不能按时拿到手,你不让他们在外边吃点喝点,他们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还怎么开展工作?再说,他们一顿饭能吃多少,顶多百把二百块钱了不得了。上边一顿饭就是成千上万元,抓党风应该从上边抓起!”这位县委领导的话反映了一部分地方领导的真实想法。在他们看来,本地党风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主要问题是财政困难,所以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作风问题,而是一天到晚忙于招商引资,洽谈项目。他们说:“经济是基础,只要把经济搞好,党风问题不难解决”。但是,一些机关干部反映:“表面看他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抓项目比较容易见政绩,而抓党风不仅得罪人,而且不容易见政绩。”由此看来,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之所以不愿意狠抓党风,一是虚幻地认为本地党风还不错;二是认为只要把经济搞好,党风自然会好;三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二是不敢抓。在一些党风搞得不好的地方,那里的领导干部似乎有一个共同看法,就是在现行体制下,在整体上党风不是很好的大环境中,谁先抓党风谁吃亏。一个县委书记私下里对我们说:“上边掌握的各种财、物,给谁都可以。谁跑得勤,送得多,谁捞到的好处就多。我硬顶着不跑不送,老百姓能答应吗?”我们问他:“你们不能先抓好自己的小气候吗?”他沉吟了一下,开始用另一种语调说话:“小气候嘛,当然该抓……”该抓为什么不抓?多少年来,我们的党政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正常的新陈代谢,干部队伍本地化、凝滞化问题相当严重。一个县科、局级以上干部,几乎每个人都能扯上点关系,有些小圈子,其亲密程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胜过父子兄弟。抓党风,不论拿谁开刀,都会牵扯到一大批人。处理一个人,得罪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而是一大批干部。另外,抓党风如果动真格的,领导班子中一些人生活得就不会象以前那样舒服,个别人甚至会被牵扯进去。一位老干部气愤地说:“哪里党风建设搞得不好,不用问,那里的领导班子一定有问题!”三是不会抓。有些地方党风建设效果不好,并不是他们不舍得花气力,而是由于没有抓到点子上。现在我们国家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队伍状况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但是这些地方抓党风仍然在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老办法。时不时地召集党员、干部开开会,一般性地发发号召,间或也搞一些花哨的形式。殊不知,这种程式化的东西已很难再打动党员、干部的心。抓党风,必须首先搞清楚本地在党风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有些什么新的特点,等等,搞清楚这些东西,党风建设才能富有针对性。比如学风问题,在一些地方当然也存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他们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却有自己的特点。教条主义不是书读多了,而是书读少了;经验主义也不是经验多了,而是经验少了。不搞清楚这些问题,而是一般性地号召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党风建设效果不好的地方,往往是由于工作缺乏创造性。虽然按照上级的要求该做的工作都做了,比如教育搞了,制度定了,但是由于没有找准上级精神和本地党风实际的结合点,所以尽管费力不少,但成效寥寥。(二)党员、干部方面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努力克服自身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积极帮助其他同志改正错误,纠正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党员、干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地方党风建设搞得不好,除了组织领导方面的原因,党员、干部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概括地说,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希望党风好转,但不想“从我做起”。全党九千多万党员,恐怕没有多少人不希望党风清正,特别是那些党风建设搞得不好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更是殷切期望党风能够尽快实现根本好转。但是在讨论党风问题的时候,人们一般注意别人多,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正确认识。最近这些年,由于党内缺乏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致使许多党员、干部自我感觉良好,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不能深刻反思自己在作风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有些同志即使认识到自己作风方面有毛病,也往往与别人攀比,认为自己这点问题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不少党员、干部认为,中央提出加强党风建设,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的,而对于普通党员来说,不过是跟着学习学习、提高一下认识而已。我们问一些党员:“大家能不能都自我解剖一下,从我改起?”回答基本上众口一辞,大致意思是:领导干部改好了,党风自然会好,普通党员有什么好改的?二是对党内不正之风切齿痛恨,但不敢与之进行坚决斗争。提起不正之风,许多党员痛心疾首,义愤填膺,恨不得把党内蜕化变质者特别是那些腐败分子撕成碎片。但是愤怒归愤怒,真正敢于拍案而起,同不正之风进行坚决斗争的党员并不是很多。许多党员把党风好转的希望寄托在上级领导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缺乏认识。最近这些年,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地方很多党员党的意识日渐淡薄,忘记了自己是党的一分子,对自己的权利看得不重,对党员应履行的义务更是模糊不清,对党内事务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许多党员看到身边发生的不正之风,背后议论一下还可以,却不敢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认为不正之风范围广,来势猛,个人势单力薄,与之斗争也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尚有些觉悟的党员还能够洁身自好,另外一些人则一边骂娘,一边自己也跟着搞不正之风。三是对党风好转失去信心,冷眼旁观,缺乏参与党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客观地说,最近这些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一些党员、干部眼里,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却是越反越多。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地报导各地揭露出来的大案要案,对于振奋民心有一定作用,但是其负面效应也不可低估。一些党员看到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屡禁不绝,不禁忧心忡忡,悲观失望。更有甚者,管窥蠡测,以偏概全,把整个党看得一团漆黑,认为这个党不是“该抓了”,而是抓也不行了。我们与一些党员、干部座谈,不少人对前些年的整党、最近开展的“三讲”和“三个代表”教育的效果评价不高,认为中央的举措再好,到一些地方也会走样变形,流于形式。这次抓党的作风建设,恐怕也难免重蹈覆辙,无功而返。由于存在这样一些认识,许多党员参与党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要求学习就参加学习,要求活动就跟着活动,但是该说的话不说,该做的事不做。对那些即使自己了如指掌的腐败案件,只要不涉及个人利益,也不闻不问,装聋作哑。一些人还振振有辞,你今天拿掉一个张三,明天又会冒出一个李四,说不定李四比张三胃口还大!(三)外部环境方面一些地方党风建设搞得不好,当然主要是自身的原因,但是外部环境特别是党内环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