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面试基本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民群众观人民群众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思想。1、为人民服务思想。“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591页)“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同上592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为人民服务》587页)“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605页)。2、相信依靠群众方面。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59页)“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同上62页)“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压不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592页)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文/慎海雄习近平同志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一论述简洁明快地阐述了权从哪里来、权该怎样用的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权力观是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执政党,对权力观的认识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怎样的权力观、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力,这不仅是一个执政方法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党的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章》明文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同时强调,“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正确认识“权为民所赋”,是正确实践“权为民所用”的前提。在人民解放战争年代,正是由于党的各级干部对这一问题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时刻坚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利,中国革命才能获得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开辟、巩固、扩大革命的根据地,才能发展壮大革命的武装力量,才能取得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彻底胜利,才能建立独立、民主、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现在,人民富裕了,国家强大了,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同志,在如何理解和把握“权为民所赋”这个问题上,却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如有的领导干部信奉个人奋斗、“凭本事吃饭”,认为职务地位是靠自己干出来的,组织培养、人民养育的观念非常淡薄。这样的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的问题,一切根据自己的利害得失来衡量。当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甚至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的关键时刻,这些干部往往就现了原形,出了问题。党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和才不可偏废。中央鼓励和倡导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同志要有抱负和理想。但是,如果一些干部认不清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一味陶醉于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把所谓的理想抱负建立在实现个人“小九九”的基础之上,是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做到“权为民所用”的。这样的干部在遇到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和大风大浪的考验时,很有可能迷失方向,甚至滑入歧途。因此,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首先坚定“权为民所赋”的思想认识,时刻提醒自己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权为民所用”,这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用权的规范,是“权为民所赋”之果,也是实践正确权力观的重要检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是否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最重要衡量标准,在于能否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习近平同志在阐述“权为民所用”时,一系列要求富有指导性和操作性。比如强调领导干部“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特别是强调“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等,既语重心长又具体而微。早在2008年,习近平同志在谈到领导干部要有敬畏意识时就曾经指出:“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对权力的神圣性要有所敬畏,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干部队伍中的经验教训表明,权力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拉拢和腐蚀,哪里就有陷阱和炸弹。有道是“天欲其亡,必令其狂”,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如果失去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或者把大胆工作与谨慎用权对立起来,把握不住正确方向,甚至为所欲为、忘乎所以,最终必然会害了自己、毁了事业。深刻理解、自觉实践“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真谛,在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为内在动力,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期盼。1.3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要能够生存和繁衍,必须进行两大部类的再生产,既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满足人的生存的需要,人口的再生产满足人类延续的需要。人口的再生产可以通过婚姻的方式来实现,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必须通过人类的劳动才能实现。因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已成为人类谋取生存的最基本手段,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工作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人生观的价值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亦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他能够为人民服务,能够为其所在的生产和生活的集体作贡献。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就是人的工作。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观还在于,工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总之,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作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和谋生的基本手段和基本需要,而且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形式,物质资料极大的丰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些工作仅仅是为了他人的观点、工作仅是为了生存的观点和工作仅仅是为了挣钱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2牢固树立科学的工作观科学的工作观,是正确的工作观,是符合社会发展和劳动规律的工作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观。在平凡的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的工作观,使个人富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有卓越的工作时效,是每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2.1树立正确的工作岗位观。无论什么工作岗位都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本来没有好坏之分。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和喜好不同,就有了理想的岗位和不理想岗位之分。树立科学的工作观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自己的岗位是否理想、是否热受自己的工作岗位问题。事实上,每位工作者的工作岗位都是社会分工和自身条件相互选择的结果,理想的工作岗位当然是工作者首选的岗位,但往往理想的岗位又是有限的,对于绝大部分工作者来说,他的工作岗位应当是不理想或不十分理想的。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毫于例外的,每个理想的工作岗位,都是业内工作者或者是前人共同打拼的结果,既没有天生的理想的工作岗位,也没有永久的理想的工作岗位。例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好单位的职工变成了下岗工人,失业了;而改革开放后,原来没有理想工作的许多农民变成了企业家和白领,有了令人仰慕的职业。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有的可能因为工作努力得到了提升和加薪,有的则因种种原因受到了降职和处罚。所以理想的工作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转化的。好的岗位除了受政策因素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团队的共同努力。所以,每位工作者,首先应当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为创造一个理想的岗位而努力工作。2.2要熟练掌握工作规律。工作岗位多种多样,每个岗位都有其特殊性,只有掌握了岗位的全部知识和特殊规律,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首先要掌握岗位基本知识,包括专业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标杆、岗位间的相互关联等,从中发现本岗位区别于他岗位的特殊性,增强自己的岗位责任心和自豪感。其次要掌握岗位技能,包括常动作、劳动技巧、熟练程度、安全操作等,努力成为一名既懂理论又善操作的行家里手。2.3要做到岗位创新。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努力,是民族之魄。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如果缺乏行业创新意识,那么它只会停滞不前。只有坚持创新精神,取得扎实的创新成果,才能体现个人价值,行业才能获得优势,国家才能富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岗位创新呢?第一,多思常疑是创新的开端。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用疑惑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并产生破疑的动力和创新的冲动。鲁班由树叶拉破皮肤而发明了锯,牛顿由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无不得益于多思常疑。第二,常怀奉献之心是创新的动力。创新有时表现为机遇和灵感,但其背后隐藏的则是复杂的劳动和庞大的工程。有人通过艰苦的心路历程和辛勤的劳动可能有所新获得,一举成名,而有人虽有付出,则不一定有回报。所以,创新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作支撑,而毅力必须有奉献精神作保证。一个只满足于自我的人,不可能牺牲自己即得利益去从事没有一定结果的艰苦劳动,也不可能有所创新。第三,节约、增效是创新的目标。创新是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工作者在特定的岗位做出的特殊贡献,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领域性。只有选择最熟悉的领域、最有价值的项目去研究,才能事半功倍,早出成果。最熟悉的领域莫过于自己的岗位所涉及的范围,最有价值的项目莫过于行业的节约和增效(这是生产力标准的要求)。海尔集团的一位文秘人员因建议打印纸双面使用而得到提职加薪,青岛的一名吊装工人因改进操作工艺,做到“一抓准”而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都说明了社会对节约、增效的肯定,也说明了创新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四,实事求是,突破传统定势是创新的途径。实事求是就是探索研究客观存在事物的规律性。创新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新的发现或者是利用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有所发明。创新的历程就是发现事物未来面目,按事物客观规律办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