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计的实践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计的实践研究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经典的微视频学习任务可以将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课前微视频发送给学生,再配以对应的进阶练习。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和知识基础是教学的起点。翻转课堂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和练习前置,改变了原有的认知起点,意在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暴露思维过程,获得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基于此理念,在设计翻转课堂课前任务的实践中,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从以微课为主的传统设计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课前任务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而提高课前任务的有效性。一课前任务的实施策略课前学习任务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是教师组织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学生通过完成课前任务,提交课前作业,让教师充分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决定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形式,使教学中探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课前学习任务情况,针对学生的真实问题开展教学,使学习活动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更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翻转学习不是一个固定的流程,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每个教师都可以为学生定制专属的翻转学习版本。在课前任务的设计中,我们精心设计课前任务模型,研究其匹配的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并不断改进、优化。1.视频导学,在线学情分析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经典的微视频学习任务可以将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课前微视频发送给学生,再配以对应的进阶练习。以《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为例,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在课堂学习中接触“面积”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厘米的实际面积观念”。教师设计制作微课并以学习平台挑战的形式发布,学生观看微课初步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判断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使用iPad移动端设备,以学习平台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布置如下任务:学生观看微视频,在平台中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视频,初步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等知识;完成进阶作业,让学生在线上答题。微视频加练习的课前任务模式可以精准了解学生学情,促使教师以学习数据为基础,确定教学起点,从而在课堂中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策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教学目标。2.问题导学,保障知识内化在翻转课堂实践的初始阶段,学生对课前学习视频的方法并不十分了解,有些学生把它当任务看完了事,有些学生对视频中学习的内容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未达到课前学习的目的。于是,我们采取微视频加问题导学的策略,促使学生运用笔记整理、学习分享等手段,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1)问题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针对这种学习效率不高的状况,教师可以尝试在学生看视频前进行问题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捕捉视频中重要的知识。例如,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巧算》这节计算课,教师可在看视频前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题:“你学会了哪些连加巧算的方法?怎样的连加算式能够巧算?”这样的引导性问题会帮助学生在看视频时了解自己要通过视频学习哪些知识。同时,学生会在单次或多次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检索出问题答案,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要点。(2)笔记整理,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如果说课前任务的问题引导更适合低年级学生,那么做学习笔记则更能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笔记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看视频时捕捉其中的关键信息,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在记笔记的过程中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解释练习题。例如,在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长方形的周长》的视频学习笔记中,学生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总结出了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还记录下了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内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学习笔记的整理能帮助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更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学习分享,拓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在数字化平台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的困惑、学习心得或其他课外相关知识,让学生思考视频学习中还有哪些没有理解的地方,学习后或解题中是否有自己的新思路或好方法。如有的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的学习困惑是“为什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却有大有小”。这就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解决的重点问题。3.创课空间,拓展学习资源以上是基于微视频与练习、问题导学式的翻转学习,是目前最普遍的课前任务形式,能够满足一般学校的实践需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一种名为“创课”的学习工具应运而生。何为创课?创课是一种基于主题图片加声音、视频、图文等互动标记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可通过创课进行交流与互动。创课能帮助教师快速呈现各类教学资源,它也是学生创作和表达的工具。创课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发布更丰富的课前资源,二是开展结构化的自主学习指导,三是进行更便捷的交互和讨论。从任务的构成来说,创课最大限度地承载了学习内容,营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们梳理了创课的三种协作形态(如下图所示):第一,多人围绕同一创课进行讨论、学习;第二,复制创课,在此基础上修改或补充;第三,自主制作一节创课。在课前任务中,前两种方式使用较多,教师将课前任务单的要求制作成创课发布给学生,创课任务包含微视频→探究问题→学习圈讨论,与之前最大的区别是创课不是教师的专属,学生也可以制作创课,主动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学生的创课作品体现了其课前学习成果。以《幻方》一课为例,幻方是用9个不同的数填入九宫格内,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这个内容不是教学的难点,对于大多数二年级学生来说,用数字1~9填入残缺的幻方中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教师在课前用平台发布了一个挑战任务——自学幻方,将课前任务单依次用资源标签列在创课中。学生依照创课中的标签次序依次点击,再添加自己的标签,将预习创课分享在学习圈。当学生在课前对幻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课上的重点就放在了探究幻方的特点与幻方之间的关系上。教师利用创课建立了清晰的学习支架,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表达,成功地奠定了课堂学习的基础。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课前任务的实施对于翻转学习至关重要,微视频作为任务的核心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作用,但是用单一的视频代替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辅以练习、问题引导和创课才能保证课前学习的质量。而解决问题、分享讨论这些学习活动,则是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途径。二课前任务的评价方式课前任务的评价能够保障其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完全孤立且不受监督的,利用信息技术的监测手段,评价不再是滞后的,而是即时精准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反思错误,帮助教师精准识别,建立教学起点。1.课前练习数据,精准识别传统纸笔测试评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通过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学习数据反馈,既包括前面提到的结果数据,还包括过程性数据(看视频过程中发生的行为、看视频所花费的时间、完成练习所花费的时间等)。数据分成整体数据和个体数据两个角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学习情况与班级整体学习情况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建构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必须设计一些与视频有关的练习,进而发现学生在看视频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以《一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不进位)》一课的检测为例,某些习题在回答用时以及正确率上出现了问题。教师在对本班级样本分析之后,回到课堂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能突出重点与难点的“真问题”。因此,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以练习反馈的数据,精准诊断学生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2.课前多维评价,促进学习在较复杂的课前任务情境中,学生需要有序解决多个问题,达成目标,单一的评价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教师预先在创课中设置评价标准,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完成课前任务。创课作业需要教师前置评价标准,让学生先知道评价标准,再学习。例如,《圆的初步认识》一课第二课时,我们从多个方面设计等第评价,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单中对应目标的任务,具体如下表所示。学生在完成创课作业后,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数据,多维度评价学生的课前学习。这种评价方式能全面反映学生练习、微课和讨论的情况,在评价的激励下,学生完成课前任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个好的创课作业,需考虑到任务和评价的呼应,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以得到哪些评价。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不断鼓励学生完成每个挑战任务,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3.课中错题反馈,链接课堂课前任务的评价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尝试从反馈课前任务来引入新知:课前的两类数据在课中反馈,群体数据帮助教师发现知识薄弱点,或进入个体数据展现典型错题,辨析错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认知矛盾,这些资源既是对课前任务的回应,也能让学生意识到课前学习的意义。例如,《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的作业中有一题,请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从整体数据来看,该作业学生用时最长,而正确率显著低于其他试题。学生对面积的意义仍然缺少体验,仅仅停留在物体的大小,更难用语言表述。对此,教师可在课中引入这个错题资源。首先,通过讨论和辨析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验面积的概念;其次,在理解面积概念之后,教师再呈现课前的错题,集体分析错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课前的错题资源在课始引发质疑,课中触发新问题,课末延伸拓展,可以使课堂的生成与外延更加丰富。三分析与讨论小学数学的翻转学习必须符合学科认知的规律,我们提出的几种任务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视频+练习”的形式保障了知识的内化。在直观形象的讲授后,由于小学生思维持久性差,导致了学生注意的间歇易受情感的影响,易以个人兴趣为转移,这说明学生的有意注意处于不稳定状态,而练习则能督促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反复学习,提高视频传授知识的有效性。“视频+解决问题”的形式能使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从而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对学生来说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性学生活动,其核心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视频+练习”的形式不同,这里的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解决问题着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针对某个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对于创课这种任务形式,我们营造的是一种个人创新发展的空间,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一个真实投影。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已有的生活经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创课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将一张随手拍摄的照片、一件用过的物品,深入挖掘,联系数学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悟与故事。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