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讲话稿【导读】这篇文档“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讲话稿”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精神,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放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推进、去落实,全力打造健康遵义,奋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总体上看,我市在近年来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促卫计融合,克服诸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市委、市政府对此是充分肯定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缺资源、缺人才、缺技术”,当前仍然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这与遵义在全省所处的地位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相比,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率先实现小康的要求和任务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期盼相比,不论是资源配置、创新动力、发展活力,还是医疗水平、保障能力、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还有大量艰巨繁重的工作要做。对此,为全力推动“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我主要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清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顺应民意、落实上级指示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需求。现在群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服务需求持续上升,但我们现有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和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北京、上海等远的不说,就我们毗邻的重庆、贵阳,其医疗水平也远远超过我们。于是,大量的遵义群众舍近求远,选择异地就医。个别家庭往北京、上海跑,经济实力稍好点的都会往重庆跑,其余大多数群众也会选择遵医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可见,“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医疗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当前,全国特别是我们省在抓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从国家层面看,医疗卫生事业处在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地位,***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致力于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从省级层面看,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一个是“打造健康贵州”,前一个是力度,后一个是目标,为我们抓好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市级层面看,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打造“健康遵义”,将大健康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姊妹篇”来谋篇布局,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作为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上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百姓热切期盼,上级指示明确,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严格考验,不容有任何疏忽,必须不折不扣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摆脱贫困、实现率先小康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陈敏尔书记也指出,“医疗卫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又是当前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短板中的短板”。对遵义来讲,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硬件上必须破解交通和水利两大瓶颈,而在软件上,则必须加快突破教育和医疗两大制约。教育是孩子们赢得人生、赢得未来的重要保障,而健康则是孩子们赢得人生、赢得未来的重要基础。去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1.8%,经济硬实力不断提升,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三大核心指标都不成问题,但教育、卫生、文化等发展软实力还较弱,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优、分布不均,群众对医疗卫生的获得感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是我们脱贫攻坚、率先小康的主要薄弱点之一。目前,我市还有不少群众常常是“小病拖、大病扛”,把小病拖成大病,把大病拖成不治之症,“致富十年功,大病一场空”的现象时有发生,共有9777户贫困户、31841位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做足做好“健康”这篇大文章,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全方位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让全市各族群众都能享受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使遵义的率先小康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没水分的小康。第三,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对外开放、建设开放新高地的重要阵地。2月19日,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遵义工作汇报,明确要求遵义“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遵义的开放不仅仅是经济的开放,而是全方位、多渠道、各领域的全面开放。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必须大力增加遵义这座城市的吸引力、聚集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提升城市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更要有好的学校、好的医院,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我们主动承接上海对口帮扶,加强与成渝地区合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引进、技术合作、远程诊疗、医保异地结算等方面,作出了大量有益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把医疗卫生事业领域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阵地,更加自觉地抓好医疗卫生事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工作。坚持用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路、开放的办法,通过开放把高端医疗人才、高水平医院引到遵义来。尤其要主动承接好上海瑞金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主动与重庆西南医院等长期合作伙伴牵手,加快推动双方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综合管理、设备设施共享、远程医疗会诊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实现借力发展。二、准确把握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打造健康遵义,最终目的是让遵义群众拥有健康的身体,享有健康的服务,享受健康的生活。我们要正视差距、找准不足、分析原因、靶向治疗,坚持以大健康为标志、以大卫生为重点、以大医药为支撑、以大协同为保障,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真正使崇尚健康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追求,让健康遵义成为醉美遵义的应有之义。具体要抓住以下关键点,实现六个新突破。第一,要在加大资源供给上取得新突破。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是我市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要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政策机遇,坚持一手抓扩量提质,一手抓资源下沉,千方百计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着力增加有效供给。一是要加快服务阵地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五大建设工程”,加快建成一批医疗卫生服务阵地。各县(市、区)要加快谋划一批项目、新建一批项目、改造一批项目、竣工一批项目,用项目支撑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厦”。各级各部门在医疗卫生项目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方面要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市发改委要把医疗卫生项目纳入重点项目观摩,定期比一比进度,赛一赛“成绩单”。二是要加快民营医院发展。刚才,务川县昇辉医院的发言让我深受启发,务川县通过解决400个用人编制,引入社会资本新建了一个10多万平方的民营医院,减轻政府办医压力,这是一种十分值得借鉴的好做法。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不能回避,但这不是说政府就要包打天下、唱独角戏。总体上看,全市社会办医个头虽多,但规模较小、等级不高、能力较弱。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领域和范围,将不低于25%的床位份额预留给社会办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规模化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各地要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民办公助、组建医联体等方式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办医,全面形成政府办医为主、社会办医为重要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今后,除办好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外,所属区域内确需新建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要一律实行招商引资,民办民营。三是要加快资源配置重心调整。资源总量不足的主要区域在农村,看病远、看病难的主要群体在农村,均等化服务的主要差距在农村。各地要把资源配置的重点转向农村、转向基层。通过调整政策措施,完善机制体制,支持鼓励市属三级医院通过采取组建医疗集团、医疗联合体、整体托管等多种方式,与县、乡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促进城市医院人才、技术、科研、管理等资源向基层有序纵向流动。要加快市级临床病理、影像诊断中心和远程诊疗中心筹建步伐,尽快实现结果互认,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建立落实医务人员在职务职称晋升前下基层服务制度,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要根据乡镇和村居合并实际,注重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辐射能力,在部分体量大的村适当增设村级卫生室或延伸服务点,构建好“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根据城镇化发展情况,适度增大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比例,构建好“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第二,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缺乏人才,医院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各地要切实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一是要注重人才培养,增强造血功能。充分利用短期培训、定期轮训、跟班学习、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大在职人员培养密度和频次。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加强业务考核、严格职称评定、开展技能竞赛等形式,激发医技人员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遵义医学院、遵义医专是我市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全市医疗卫生建设发展中功不可没,要更加注重医教协同,力争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和优化专业设置。遵医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引领发展的双引擎,要进一步增强人才集聚、储备功能,主动承担培训培养责任,切实抓好日常培训、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二是要注重人才引进,打通输血渠道。常规人才要立足自身批量培养,高端人才要立足经常性向外引进。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与2020年发展目标要求差距较大,编制、人事部门要改进招聘方式,提升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和储备量。既要引进一批医技精湛的技术高手,也要引进一批精通现代医院管理的能人。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既要加强直接引进,又要灵活采用柔性引进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市卫计委要指导、牵头带领各县(市、区)、各医院到知名医科院校“抢人”。三是要注重充实基层,夯实基础力量。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学历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做好定向免费医学生安置,积极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探索实行县管乡用、县乡村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管理机制。实施卫生事业单位分类招聘政策,改革招录机制,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保持合理的梯次结构的同时,将乡镇卫生院空编率缩小和控制在10%以内,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难问题。四是要注重政策落实,留住用好人才。编制、人事、财政、卫计等部门要科学制定年度用人计划,落实医院选人用人自主权,开通医技人员招聘引进“绿色通道”。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规定的人才培养、培训、引进等方面的经费补贴政策和人员待遇政策,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让人才真正引得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医院院长对医院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注重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引进,选好院长,配好班子,认真研究管理机制和方法。对好的院长要重用优酬,对不负责任和能力平庸的要及时调整。各级医院院长和副院长调出本级行政区域的,必须征得同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意。第三,要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一是要把政府办医体制建起来。全面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把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成熟度较高的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为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指导监督,形成政府办好医、部门管好医、院长经营好医、社会支持办医的良好格局。二是要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立起来。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改进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等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民主管理,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医务人员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和公开招聘制,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