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计划多篇精选范例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新跨越。一、上半年任务完成情况一是党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切实保障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高效运行,稳步推进“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疫情防控、劳动教育、校园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推进领航、领学、领跑和强基四项工程,评选表彰“立德树人”先锋党组织、先锋党员。制定《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方案》,稳妥有序启动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高标准推进落实党建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动“四查四清四严”专项行动。突出党的二十大主线,加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基层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深化“四史”教育,推动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获省教育厅通报表扬。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教育系统网络综合治理。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启动“思廉说”主题论坛,坚持通过民生大数据,汇集“12345”服务平台、网络舆情和信访数据资源,精准发现教育领域问题线索和矛盾突出的薄弱环节,构建全方位立体监督格局。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获评省工人先锋号2个、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开展“最美巾帼奋斗者”寻访活动,持续推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改革创新。二是基础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努力做好教育供给侧改革,学前教育保持高位,新增省优质园22所、市优质园9所,普惠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2.2%,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推进幼小衔接省级实验区、实验校建设,组织开展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现场教研活动,优选10个以上的幼小衔接典型视频案例线上展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新一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以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工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比例82.81%,列全省第二。新吴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2所新建公办高中招生,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就读高中需求。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启动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和专家工作站工作,建设成效在全国示范区推广。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组织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为26名适龄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教育评估与安置。扎实做好省级内涵建设项目,获评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3个、中小学特色文化和课程基地13个、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4个、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9个,总数居全省前列。三是高教职教服务功能增强。加快推进实施与江南大学、东南大学等市校合作共建,**研究生院一期工程建成启用,**校区启动建设。**大学**分校更名为**校区,并完成整体搬迁。**学院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大学。**职业技术大学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在**校新增本科专业7个,14门学科入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建成42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扎实推进**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市被省政府表彰激励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地区”。**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提高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3名和理工类院校第1名。新增14个五年制高职专业,获批5个省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和8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新增**省第四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19家。举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全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活动、班主任能力比赛获奖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优化终身教育网络,打造终身学习品牌,加强社区教育四级体系建设。开展社区教育课题、项目、课程三项建设,提升老年教育资源建设。积极组织2022年**市小学生暑期社区“七彩公益安心托班”,免费服务暑期看护有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四是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增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举办**市初高中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建立思政课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市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展评。开展线上《**教育思政E课堂》,全市65.71万人次在线收看。积极开展“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面向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献礼二十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实施品格提升工程“扩面创优”工程,做好第四批20个市级项目终期结项工作,新增6个省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制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科学系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访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市、县、校三级家长学校协同服务体系,加大对“双减”背景下的家校沟通工作研究。顺利完成体育中考新方案实施和艺术素质测评。创新开展“百灵鸟”艺术展演线上比赛,举办第二届“七彩绘”艺术展评活动。依托“校园健康大家谈”等平台加强健康教育,多措并举推进学校传染病防控、近视防控和食品卫生工作。做好常态化和应急状态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校园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探索,**高中劳动教育实践受到全国政协汪洋主席关注,在全国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上视频连线。深化国际理解教育和“一带一路”交流,新增省“十四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重点建设项目15个。开展长三角—粤港澳产业创新合作(**)试验区教育领域的项目合作,共建共享教育优质资源。五是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编制《**市“十四五”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市优化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年度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资源建设,*村高中**分校和**高中锡西分校加快建设。严格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法定要求,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规范财务管理。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新增65所省智慧校园、4所省智慧校园示范校。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建成“**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我为良师”全员学习讨论活动,全市6万多名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持续加强教育人才及团队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启动“锡教名家”培养工程,遴选产生首批30名“锡教名家”培养对象,5名教师入选全省新一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成立第三批99个市级名师工作室,7个“四有”好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省级重点培育团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严格落实学生资助各项政策规定,2022年春季学期各级各类资助金额7111万元,累计资助人次41956人。六是教育综合改革平稳推进。稳步推进《**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深化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江南中学的“一张‘大课表’:开启课程育人新格局”被省厅列为“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推广。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资源,遴选244家第三方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规模。常态化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从严查处各类违规开展学科培训行为。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引导各民办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规范办学水平。切实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入学,9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就读。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稳妥实施新中考,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程序,规范做好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研制印发《2022年对市(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疫情防控、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等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认真做好中职学校综合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加强学校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大灶”行动,开展校园和校车安全大检查。做好风险防范和涉校涉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开展校园欺凌事件专项整治,守护学生健康成长。二、下半年工作安排下半年,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共享,提高教育发展质量水平,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xx召开。一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有效保障领导小组高效运行,内联外拓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教育+民生”的基础上,着力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教育+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构建大教育格局。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稳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研制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组织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直属县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评选直属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做好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各项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分析研判、情况通报和应急处置制度,开展市(县)区落实责任制情况专项督查。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及时发布解读教育政策信息,挖掘教育新闻故事,凝练教育实践经验,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以宣传撬动教育提质增效,全面展示无锡教育发展成就。针对“三重一大”、师德师风、职称评定、教师招录、财务管理、基建后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对教育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启动对直属职业学校使用财政性资金信息化项目的专项审计。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教育系统内审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职、廉洁自律,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二是要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注重学前教育内涵品质提升,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和幼小科学衔接案例研究与推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制我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和大学区实施意见,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协作等机制,深化第三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示范辐射效应。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工作。持续深化“双减”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双减”工作推进会,分项设立“创新实验校”,科学落实新课标和作业管理要求,形成更多特色品牌和创新案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双减”工作取得新进展。统筹课内外、校内外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课程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形成阶段物化成果,召开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暨示范校成果推广会。指导有关学校做好省、市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的评估工作。做好17所四星级高中的省级复审现场评估准备工作,组织专家对3所三星级高中现场复审评估。注重和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大学校调研力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组织开展第五届**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特教语文、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评选融合教育示范校。开展助残日、绿色学校创建、科技竞赛、垃圾分类等专题教育活动。三是要提升高教职教服务能力。强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规划引领,逐校研究发展路径,加强高教职教重点发展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与江南大学市校合作共建项目,支持**大学加强食品学科内涵建设,引进培养食品领域高层次人才。与**大学**校区签署新一轮市校合作共建协议,校区首期工程全面建成启用。推进**学院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校园三期工程建设,申报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推动实施新一轮厅市支持****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支持**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继续推进**职业技术大学、**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