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页主图、第60页例1、第64页第2题。教学目标:1、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分物时存在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初步感知“余数”;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对比、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3、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教学资源:PPT、小棒、学具片教学内容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属于整除类,表内除法涉及此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这是有余数的除法内容。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表内除法学完后不久,教材编排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单元。教材第59页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起到了四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便于师生操作,引入新课,三是让学生关注能摆几个图形,发现还剩几根小棒,四是为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供示范,积累活动经验。教材第60页例题1借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结果的对比,一个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对比,第一个对比是理解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基础。教材第60页做一做和第64页第2题,都便于学生参考资料,少熬夜!操作、填空、用除法算式表示,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学生分析:学生刚刚学完表内除法,对除法的本质“平均分”理解深刻,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能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准确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熟练进行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也能熟练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物的过程和结果。但是,“平均分物后有剩余”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对除法本质理解的认知冲突,认为这样的情况不能用除法表示。解开学生的困惑,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切身感受到“平均分物物后有剩余”的正常现象,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实现象,从而理解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教学实施过程:一、操作导入,揭示课题1、师生用小棒摆图形活动。(1)教师用12根小棒先摆一个正方形,再连续摆两个正方形,让学生表述教师的操作过程,并用除法算式表示,板书:12÷4=3。(2)PPT:学生独立操作,表述。(3)PPT演示学生交流汇报操作结果。(分三栏,图文结合展示)2、揭示课题。(1)对比:教师摆小棒的结果和学生摆小棒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学生:老师摆完图形后,没有剩余的小棒;我们摆完图形后,有剩余的小棒。(2)提点: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可以用除法表示,那么,这叫有什么的除法呢?学生:有剩余的除法。(3)教师板书:有剩余的除法(后面会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操作对比,学习例11、对比平均分草莓的结果。(1)PPT演示: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学生表述平均分过程和结果,并用除法算式表示:6÷2=3(盘)(2)PPT出示: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学生用学具片代替草莓独立操作。学生交流汇报,教师依言用学具片代替草莓摆一摆。参考资料,少熬夜!PPT演示: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3)对比:两次分草莓的结果有什么不同?PPT出示,强调“正好摆完”,演示强调“还剩余的1个草莓”:提问:剩下的1个草莓还可以摆一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强调:每2个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摆一盘。)2、对比用除法横式表示分草莓的情况。(1)结合第一次分草莓图,说说6÷2=3(盘)的含义。(2)提问:第二次分草莓的现象,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点: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第二次分草莓有没有进行平均分?)提问:第二次分草莓的现象,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3)PPT演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强调:六个圆点写在商后面格子的中间,再写“1(个)”。板书:7÷2=3(盘)……1(个)说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4)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PPT揭示“余数”的名称,说说余数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余的部分,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5)学生尝试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6)PPT出示,对比表示两次分草莓情况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强调:余数的名称、余数的含义、商的单位、余数的单位三、小结新知,提炼方法出示,回忆: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说,指名说,教师提点: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写法、读法。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获得了这些知识呢?提点:操作、观察、对比、交流。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PPT逐题演示答案。演示强调:2个2个地圈,竖着圈;3个3个地圈,横着圈;演示强调:填空中的余数和算式中的余数一一对应出示;演示强调:平均分铅笔和剩余铅笔的画法;语言强调:商的单位和余数的单位的确定。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PPT演示答案。参考资料,少熬夜!3、PPT出示:用小棒摆图形的现象,用除法算式表示。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7÷2=3(盘)……1(个)︳余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2、(学生自由回答)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二、探索新知。(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参考资料,少熬夜!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4)教师小结。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2、怎样计算?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4、学生列式计算。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复习估算: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教学重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教学过程: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参考资料,少熬夜!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二、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2、自由活动:找一找!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三、总结,深化阶段。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