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情操论”有感范例《道德情操论》是应运英国社会的急切需要而写的。进入18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市场经济在国内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这也是卡尔·;马克思要在英国成熟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商品,不在市场经济相对不成熟的德国而跑去英国研究的主因。当时的英国,渐趋成熟的市场经济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中世纪被禁锢的人身自由和致富动力得以释放,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个人追求自身权益的冲动和愿望十分迫切。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平等意识的升华,又带来一些误区,如金钱至上的重商主义,甚至像当时的盂德维尔推行一种极端利已主义,提倡“私人恶行即是公众利益”。在这个时候,亚当·;斯密拍案而起,在感情论的基础上,把合宜性作为他的伦理学主体的重要原因,激烈地批判了孟德维尔的极端利己哲学,抨击孟德维尔这种极端利己哲学是“放荡不羁的体系”和十分有害的学说。在该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该书是情感伦理学的早期代表作,对现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有重要影响。全书分七篇,分别为:论行为的合宜性、论功劳与过失,即论奖赏与惩罚的对象、论我们品评自我情感与行为的基础,并论义务感、论效用对赞许感的影响、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赞许与谴责等情感的影响、论好品格、论道德哲学体系。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那里从可亲与可敬这一个细小的点出发分享这一方面上我的阅读感受。书中证明,可亲的美德在于:以其敏锐细腻与出乎意外的体贴关怀,令人感到惊奇的那种程度的感性。庄严可敬的美德在于:以其令人讶异的优势驯服人性中最难驾驭的那些热敏锐情,而令人大大吃惊的那种程度的自制。德行最完美无瑕的人,我们自然最敬爱的人,是这样的人:他对自我原始自私的感觉,拥有最完美的克制力;他对他人原始的与同情的感觉,拥有最细腻敏锐的感受力。一个兼具所有和蔼可亲与优雅的美德,以及所有高贵可亲与可敬的美德的人,毫无疑问地,必定是我们最高的爱与赞美的自然且适当的对象。可亲的人是仁慈的,他们愿意去感受别人,无论是其欢乐还是痛苦悲痛的一面;可见的人是自制的,他们能够克制自我比如情绪的抒发来到达别人能够附和的那种程度,只要将自我的情绪压制到这种程度,就能让别人同感到自我的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感受其感受”。也就是说,具有能够感受别人和感受其感受这两样美德的人,无疑是最为我们爱和赞美的自然和适当对象。记得初中时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海兵在团体作战训练圆满成功后,趁着战友在一齐享受欢乐的气氛时,独自一人走到海边,原先他收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他克制自我悲伤的情感,不想让战友感受到这种气氛。而当他最终抒发完悲伤的情绪回头时,他发现他的战友就默默地站在他背后,跟他一齐承担着这一切。这位海兵能够克己,能够说十分可敬,而他身后的那些战友们愿意去感受他悲伤的情绪,能够说是可亲了。这样的人,我们无疑想要给予他们爱与赞美。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提议人们能够去追寻这样一种可亲与可敬的美德,感受别人,感受其感受,如果能做到这样貌的话,兴许就能做到作者所期盼的那样的一种社会:社会能够和谐,人人相互关怀理解。总之,在此文章中,仅仅是对本书中的众多论述中摘取到的冰山一角。整体从此书中得到的理解众多,那里就可是多阐述了,很是感激这本书带给我精神境界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