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稿范例市委书记在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主要是传达贯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对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行动员部署。这次会议,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有关文件和全国全省有关会议精神的传达提纲,表彰了先进,交流了经验,特别是省科技厅xx厅长作了很好的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等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开放创新聚资源、以协同创新增能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活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2023年,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省的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是“十三五”末的倍和倍。但总的来看,还存在创新资源不足、创新平台不多、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2023年,全市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5%左右的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只有%,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十四五”发展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一、认清意义、扛起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高度概括了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切实认清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紧迫性。第一,这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从全球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布局,比如,美国提出了“美国创新战略”,德国制定了广为人知的“工业”战略。从国内看,我国已经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规划,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和湖北、安徽、重庆等中西部省份都在全力打造创新高地,省内的xx等地也在竞相发力。在群雄逐鹿的大背景下,错失机遇就会陷入被动,顺势而为才能占据先机。第二,这是命运所系。改革开放后,我国选择了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和要素供给效率下降,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xx作为老工业基地,过去曾得益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红利,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要素驱动,如今也面临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子落、全盘活”的关键一招,坚持“双轮驱动”“双高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才能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优势、打造新引擎,让老工业基地真正焕发新活力。第三,这是期望所指。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xx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省实施的又一“国字号”战略,也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机遇,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xx的殷切期望。xx书记调研时提出,xx基础雄厚,要当仁不让、走在前列,在创新发展上争当排头兵,争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头羊。xx省长调研时也强调,xx要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通过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带动力。xx是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科研基础较好,全市人民一直希望xx在创新发展上更有作为,我们要勇于担当、不负重托。第四,这是目标所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大省“三步走”战略目标。在全市“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中,现代创新体系位居九大体系之首,“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是重中之重的奋斗目标。今年以来,我们研究出台了一揽子文件,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推进措施。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推动xx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目标能否圆满完成,直接关系xx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必须咬定目标、真抓实做、务求实效。二、明确任务、统筹推进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是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改革牵引“五大原则”,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五大原则”、打通“四个通道”、推动“四链融合”,抓住了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主要任务,体现了对创新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协调推进、协同发力。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牢牢把握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三个面向”的重要论断,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一要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命力在于推动和服务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提升经济竞争力这个核心,把创新成果落实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要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科学编制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制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子。二要突出市场导向。恩格斯说过,“一个市场需求比10所大学更能拉动技术进步”。要坚持技术创新先进性与规模效益经济性相统一,既注重技术本身的领先,又注重创新的市场价值取向,找准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多谋划市场前景广阔、生产成本适宜的创新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加速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努力形成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推动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蓬勃发展。三要面向前沿领域。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要把握好基础与趋势、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围绕制约当前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又加强对未来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储备,既持续攻坚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关键领域,又积极关注可能引起“归零”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切实增强持续引领能力,不断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二)加快建设载体平台丰富完备的载体平台,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要着眼科技创新需求,加快建设各类载体平台,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延伸。一方面,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载体平台建设。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上,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和各项《实施方案》《推进方案》,聚焦聚神聚力,专题专案专人,认真抓好落实。在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要加强与国家、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更加主动、倾力推动,争取早日获批;要着眼于早、立足于做,认真抓好规划编制、政策研究、项目对接、平台建设等工作,确保挂牌后能迅速实施、全面推进。同时,要加快建设和提升各类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依托优强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各类载体平台,切实把载体平台建好用好。各县(市、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打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载体平台,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坚持既成于一域、又立于全局,善于借力发力,统筹运用好各类载体平台,主动承接技术转移、推动成果转化。同时,要把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与自贸区、综保区建设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类载体平台的集合效应,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三)广泛集聚资源要素xx是典型的内陆城市,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广泛集聚、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一要壮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企业结合、与市场对接,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从创新大军向创业大军的转变。二要强化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就xx而言,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匮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科研机构外迁、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需求,大力实施企业家创业家培育计划,着力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更多的技能型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家创业家群体。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科研、创业、生活条件,靠感情留人、靠环境留人、靠事业留人。三要吸纳社会资本。科技创新的风险特征不同于成熟型产业经济行为,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是不够的,必须加快健全适应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要改进财政投入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通过种子引导资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中小微企业贷款补偿资金、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科技银行、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方式,推动产业基金、民间资本、风险资本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四)着力推动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现实生产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xx的科研能力较强,但成果转化不够。要着眼于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着力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一要破除体制瓶颈。要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决策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科技评价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体制机制。尤其要完善评价导向机制,将评价重点由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产品上、课题做到企业里、成果长入产业中;要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办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促进科技资源真正流向有市场价值、有现实需求的项目;要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和各类产权的运用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要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把成果转化应用前景作为政府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把转化应用效果作为政府奖励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好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二要创新运作模式。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因企制宜,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切实用好自身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不断释放创新活力。科技型企业要着力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模式,加快从“小巨人”成长为“大龙头”。科研院所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院所制度,通过“院所+企业”模式,让科技创新更好地面向市场。军工单位要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走军民融合之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用好地企合作这个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引导各方破除壁垒、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三要掀起双创热潮。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创新,是促进成果转化、实现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要以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为契机,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大力实施“重微共振”工程,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