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调研报告【导读】这篇文档“雷剧调研报告”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1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按照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开展扶贫贴息贷款调研的通知》(川扶贫移民社扶〔2010〕192号)文件精神和要求,雷波县扶贫开发办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进村入户和实地召企业、乡镇、村组座谈会的形式,对全县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其调研情况如下:雷波县自国家实施扶贫贴息贷款后,在省、州扶贫主管部门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抓住扶贫贷款贴息的政策机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把扶贫贴息贷款与产业化扶贫、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拓宽了贫困户的融资渠道,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一、扶贫贴息贷款基本现状与成效(一)基本现状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管理使用,呈现出平稳、健康、有序状态。2007年至2009年共安排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800万元,其中:2007年400万元,2008年1400万元,2009年1000万元。2007年至2009年回收2174万元,其中:2007年376万元,2008年892万元,2009年906万元。按贴息类型分,2007年到户贷款400万元,2008年到户贷款100万元,项目供求400万元,2009年贷款1000万元。按支付贴息划分,2007年至2009年共支付贴息资金132万元。按扶贫贷款覆盖划分,2007年至2009年共覆盖贫困村185个,贫困户2913户,中小型扶贫企业59户,有效促进了贫困村生产发展,提高了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贫困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步伐。(二)主要成效1.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信贷扶贫的扶持,增加了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投入。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把茶叶、莼菜、大棚蔬菜的种植和芭蕉芋猪、黑山羊、西门达儿牛的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扶贫贴息贷款扶持的重点,加大特色产业建设力度。2007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扶贫贴息贷款项目扶持覆盖185个贫困村,2900多个贫困户,共发展茶叶2000亩,莼菜800亩,大棚蔬菜310亩,经济林果2100亩。发展出栏牲猪饲养量达1.2万头、出栏山羊饲养量0.62万头,带动贫困户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2.促进了贫困农户在产业开发中增产增收。通过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把贫困农户纳入到产业开发的链条中,将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贫困农户能分享产业开发的成果。如:马湖君山茶厂、雨味竹笋加工厂等企业均属产业化重点扶贫龙头企业之一,企业通过对收购当地种茶户嫩叶茶和竹笋的收购,带动当地种茶农户和竹笋采集户每年增收2600元以上。3.通过对新村贫困户的扶资,整合资源,加快新村建设。对2008年、2009年的贴息贷款,雷波县为了整合资源,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房屋风貌打造,对雷波县的海湾村、庆丰村、大海村、小海村、青杠村、金堰村、顺河村7个新农村试点贫困农户和雷波县境内S301省道及S307省道雷波至大岩洞段公路沿线风貌打造贫困农户以及山棱岗、西宁、永盛三个片区贫困农户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此项工作的开展,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对帮助贫困农户改变居住环境、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通过政策的支持,使受益农户克服了以往等、靠、要的思想,家家争办项目,力争出效益,真正实现了由保守的自然经济思想向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思想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向大生产、大市场的转变,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和效益意识明显增强。二、贴息贷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承贷金融机构的选择原则和标准。雷波县按照“便利性、操作性、合理性”的原则选择金融机构。由于全县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两个金融部门,农业银行的营业门市只设在了县城,而农村信用社则在每个中心乡镇设有营业门市,这对于贴息贷款的发放具备了优越条件,片区农村社用社能够比较清晰地掌握各贷款农户基本情况,即相对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又可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贷款发放,很好地发挥贴息贷款的作用,同时也为农户贷款、还款时提供了便利。因此我县选择了农村社用社作为承贷金融部门。(二)贷款发放程序。由农户提出申请报告,经村委会审核后,在当地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申请贷款人姓名、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用途。对公示后无任何反映的,经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当地农村信用社,由信用社按照贴息贷款的要求予以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发放贷款。(三)贴息方式。实行先贷款后贴息的办法,由信用社在贷款用户最后一期还款时,按照贷款贴息金额,在还贷数额中予以直接抵扣。三、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率(一)贴息贷款的运行质量。严把贴息贷款的准入关和操作程序关,有效地确保了贴息贷款的发放、回收和贴息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一是加强贴息贷款政策的宣传,每年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及利用新闻媒体对贴息贷款的政策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正确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申请利用贴息贷款,从源头上把好贴息贷款的准入关。二是制定了贴息贷款实施暂行办法。严格按照“实施暂行办法”的操作程序,开展贴息贷款的发放、回收和贴息工作,严把操作程序关。(二)贴息贷款的运营成本。为了即将贴息贷款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又要确保资金的安全性,雷波县在贴息贷款从对象的选择到资金的发放和回收中的每一阶段工作具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因此其资金的运营成本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主要包括:一是在贴息贷款对象选择时农村信用社与当地党委、政府到村入户时的下乡费用、公示中的资料费;二是每年全县贴息贷款宣传中的宣传资料费、新闻媒体宣传中介费;三是贷款发放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费用。(三)农户和项目贷款的瞄准性。按照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范围,根据扶贫工作的实际,把茶叶、莼菜、大棚蔬菜的种植和芭蕉芋猪、黑山羊、西门达儿牛的养殖及竹笋加工等特色产业以及新村建设的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县内各省道沿线的低收入农户的风貌打造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扶持的重点。四、存在的问题(一)绝对贫困农户获贷的比例偏低。部分特困户因无抵押、无担保,项目一旦失败,无偿还能力,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企业,也要按市场运作,因此绝对贫困农户获贷的比例不高。(二)贴息期限太短。按政策要求贴息时间为一年,在产业扶持中,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大部分项目的见效周期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在三年以上。如茶叶,经济林果等产业,效益期都在1年以上。(三)贷款规模小,大项目得不到扶持。通过安排贴息资金,引导金融部门向贫困村、贫困农户发放贷款,以解决贫困村、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投入不足的难题,这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好措施。但这几年来国家安排的贴息资金还是过少,而且是基本上没有变化,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五、几点建议(一)建议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对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小型扶贫龙头企业和绝对贫困农户贷款实施担保,以提高扶贫贷款投放到重点县和绝对贫困户的比例。(二)建议适当延长贴息贷款的期限,提高贴息标准。贷款贴息时间过短,建议贴息延长到2-3年,贴息率提高1至2个百分点。(三)建议逐年增加贴息贷款额度。要逐年增加贴息资金额度,不论是项目贷款或是到户贷款离实际需要缺口都大,国家在安排年度扶贫资金计划时,对专项贴息资金应逐年有所增加。(四)建议安排专项资金,对扶贫龙头企业实施补贴,并降低或缓缴相关税收等,帮助扶贫龙头企业度过难关。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湛江,雷剧的故乡21、雷剧的发展历史、现状。2、如何保护和发掘雷剧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湛江,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是从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发展起来的,雷州歌源远流长。很久以前,本地劳动人民就有用雷州歌互相唱和、逗趣答辩的风习。明末清初,雷州歌对唱盛行,每逢喜庆之期,歌手会聚,即兴而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据记载,雷州市白沙镇麻扶桥就是当地最早的对歌台。清顺治八年(1651年),此地兴建“歌馆”,专供歌手往宿。此后,著名歌手常应邀到各地对唱,成为专业艺人,并开始组合成立“对唱班”。后因有女歌手加入,群众则称之为“姑娘歌班”。所谓“姑娘歌班”,是以歌姑娘为主、歌童为辅的男女两歌手在舞台上对歌,对歌时男执一扇,女执一扇一巾,来往变换位置,边舞边唱。歌文内容大都是劝告世人去恶从善,如早期的劝世歌有《劝世戒烟》、《劝世戒赌》等。这些劝世歌开始只是根据当地的真人真事写成的叙事式的歌文,后来,艺人为了更深刻地表现其思想内容,便虚构情节,使其故事典型化,并按照人物分角色上场演唱,这就成为戏剧的雏形。到了清康熙年问,不仅“姑娘歌班”演出“劝世歌”,农村业余爱好者也在农闲之时邀集起来,凑成班子,巡回演出,群众称之为“雷歌班”。后来广东大戏(粤剧)到雷州半岛演出,雷州歌班的艺人纷纷向大戏学习,把他们的表演形式、服装、锣鼓、音乐都学了过来,使雷州歌剧的表演完全成为戏曲的形式。歌班演出的剧本群众称之为“班本歌”,最古老的一出“班本歌”是《断机教子》,世传为清翰林院编修陈昌齐修改定稿。从姑娘歌班过渡到雷州歌班,是雷州歌在向前发展中跨出的重要一步。雷州歌班到各地演出,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出现了长年不散的歌班,产生了职业艺人,剧本、表演、音乐等也有所发展。但是,雷州歌班在旧社会发展缓慢,专业剧团也寥寥无几。据传第一个专业剧团是雷州市的“北和雷歌班”,成立于嘉庆末年(大约1816年至1820年)。剧本、表演以及服装、道具、脸谱等,与当年粤剧无异。至于唱,还没有固定的板腔,一到唱歌,锣鼓息停,十分单调。直到解放前,雷州歌班还是不为人瞩目的一种民间小戏。解放后,班本歌易名为雷州歌剧。50年代未至60年代中,湛江地区设立了改革雷州歌和培养雷剧新人的机构,并把雷州歌剧更名为雷剧。雷剧工作者对雷州歌剧积极进行改革,着重解决唱腔问题,并对舞台美术、音乐作了全面的革新,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们全部掌握了原“姑娘歌班”、“雷州歌班”和群众“口头歌”的各种唱腔和唱法,抓住特点,加以发挥,整理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声腔、板式;同时,广泛收集雷州半岛民间乐曲,加以整理,作为场间气氛音乐;锣鼓也有所创新,使雷州歌剧具有完整的音乐体系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丰富了艺术表现力。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湛江市及所属雷州、徐闻、遂溪等县,有5个专业雷剧团,业余剧团则遍布雷州半岛,仅雷州城乡就有130多个。近几年,本地创作的雷剧《陈瑸放犯》、《抓阉村长》曾赴省城广州和首都北京演出,深受好评。问起爷辈和父辈看戏看得多的人,经常看到重复的剧目,但他们会仍看得有滋有味,依依不舍,也许是好戏不嫌多吧。他们说乡下人看戏也有讲究,一看文生与正旦(人们称男主角为文生,女主角为正旦)的才貌与;二看服装道具是否崭新好看齐全;三看后台(称配乐的为后台)能否赶得上剧情,锣鼓唢呐是否响亮;第四才看全体演员的才貌、子、配合等。保护、弘扬、提高、发展雷剧民间艺术一、保护挖掘民艺雷剧,在指导思想上做好四个结合(一)要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研究传统文化,首先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要研究发展、创新、提高,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传统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创新的过程,除了民间艺人以外,害需要的支持、引导,为民间一人研究创新传统文化提供必要的条件。(二)要把民艺雷剧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三)要把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政府的扶持、规划、引导、政策、资金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要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这也是体现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四)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保护、挖掘民艺雷剧,进一步提高雷剧的知名度,增强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