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说明2概要•1、所得税申报表体系•2、填报依据适用范围•3、报表简介3一、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体系•“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申报表体系•预缴申报表:核定、查帐•年度纳税申报表:核定、查帐•扣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4二、填报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及规章: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政策文件。•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分行业)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5三、主表•汇缴申报的情形(需填报年度申报表):四种•(一)结构•1、利润总额的计算•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适用其他会计制度的企业据此进行相应调整。如何调整没有具体规定。•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纳税调整后所得(如为负,即弥补的亏损)=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境外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不能为负,应≥0)6•3、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税-抵免税•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境内应纳税额±境外应纳应抵税额•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已预缴税额(包含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分配预缴的所得税款)•4、附列资料主表7•(二)数据来源•1、由各有关附表归集汇入•2、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等项目,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直接来源于《利润表》;适用《企业会计制度》或其他会计制度的企业,上述项目根据《利润表》分析填报。•3、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填报主表8主表•(三)注意•1、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0,即为当年税收确认的亏损额(条例10条)。•2、第21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抵扣后,25行如小于零,则当年不抵扣,留待以后年度产生所得时再抵扣;或部分抵扣,部分结转,原则以25行不小于零为限。因21行可无限期结转,作为亏损则只有五年期。(例)9主表•3、22行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国税发[1997]116号文规定,境内外盈亏不得相互弥补。新法规定,境外所得可以弥补境内亏损,反之不可。当年无亏则本行填零。补亏后,再计算31行。数据来源于附表六。•4、24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0,23行≤0,本行填0。(例)•5、25行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为负数。作为判断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之一。10主表•6、28行减免所得税额:税率式减免,不含税基式减免。数据来源于附表5之33行。•7、29行抵免所得税额:两部分,即按照老税法下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和新税法列举的三类设备抵免。数据来源附表5之40行。•8、31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境外所得(不含税)先通过附表3之12行调减,22行弥补境内亏损,再依税法计算境内应纳所得税。数据来源附表六第10列合计。11主表•9、32行可抵免的境外已缴所得税,实缴与限额取小。数据来源附表六第13列合计+第15列合计或附表六第17列合计。•10、附列资料•以前年度多缴本年抵减额:以前年度汇缴多缴税款未办退税•上年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额:上年四季度或12月预缴税款;汇算清缴入库税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产生税款。12附表1(收入明细表)(一)结构销售收入(主营、其他、视同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二)数据来源1、“营业收入”及“营业外收入”部分:根据《利润表》和有关损益类帐户及有关明细帐分析填报;2、“视同销售收入”部分根据“资本公积”、“产成品”、“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等明细帐户和税法的规定分析填报。13(三)表间关系1、第13行=附表三第2行第3列(为附表三提供数据2、第1行=附表八第4行3、第2行=主表第1行4、第17行=主表第11行(四)注意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合计(2+13):包括视同销售收入,做为计算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2、从事对外投资的纳税人,其投资所得就是主营业务收入。附表1(收入明细表)14附表1(收入明细表)3、关于视同销售的几个问题(1)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必须在有关交易发生时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交易中其公允价值大于其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交易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反之,则确认为当期损失。第14行与第20行的联系与区别:14行填收入,20行填收益;确认部分收益的,剔出20行已确认的收益额。20行仅反映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确认收益且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非货币交易,投资作为股权转让反映。15附表1(收入明细表)•(2)货物、财产、劳务的视同销售。国税函〔2008〕828号: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16附表1(收入明细表)•国税函【2008】828号: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外购的货物用于视同销售行为,按外购成本确认收入。17附表1(收入明细表)•4、18行固定资产盘盈:执行会计制度企业填报。•执行准则企业做为会计差错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2条:固定资产的盘盈收入应当作为盘盈当期的其他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18附表1(收入明细表)•5、23行债务重组收益•企业所得税条例第22条及国税函【2008】264号:企业以非货币资产抵债,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非货币资产和抵债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如果债务重组收益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可以选择分5年平均缴纳企业所得税。2003年3月1日前,计入“资本公积”。•会计准则:应当按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实现。•小企业会计制度:以非货币资产抵债的,应当按成本价结转,不得确认收入实现。19附表1(收入明细表)•6、24行政府补助收入•两类收入:收益相关和资产相关,会计递延,税收当期,附表3具体说明。20附表2(成本费用明细表)•(一)结构•与收入明细表基本相同,且呈对应关系,少了营业成本合计,增加了期间费用项目。•(二)数据来源•与收入明细表的数据来源基本相同,基本来源于利润表和损益类帐户。•(三)表间关系•1、2+7行=主表2行•2、16行=主表12行•3、26行-28行分别等于主表4-6行•4、12行=附表三21行4列21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一)结构•共分7类调整项目。收入、扣除、资产和准备金的调整是重点。•(二)数据来源•来源于其他附表;根据有关帐户和税法规定分析填列。•(三)表间关系(略)22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四)差异按时间分类:永久性和暂时性•永久性—会计不计税收计收入—视同销售•会计不计税收允许扣除—加计扣除•会计作收入税收不作—不征税、免税•会计作费用税收不作—利息、罚款•暂时性—应纳税暂时性—加速折旧、分期收款•可抵减暂时性—准备金、股权投资损失23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五)填报规则•立场鲜明,会计为基,调增调减,均为正数。调整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应对不同的会计制度及具体的会计处理对所得额的影响进行。•1、收入类:税收多于会计,调增;反之,调减。•2、扣除类和资产类:会计多于税收,调增;反之,调减。•栏次按“账载金额”、“税收金额”、“调增金额”、“调减金额”设置。24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收入类调整项目”:“税收金额”扣减“账载金额”后的余额为正,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如为负数,将其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其中第4行“3.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按“扣除类调整项目”处理。•“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账载金额”扣减“税收金额”后的余额为正,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如为负数,将其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其他项目的“调增金额”、“调减金额”按上述原则计算填报。25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五)收入类调整项目(共列18项)•1、视同销售:会计不作收入,税收作收入的项目;•条例25条—资产交换不涉及补价(除重组);•准则—计入损益(有前提);会计制度—不计损益;•数据来源于附表一第13行26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2、接受捐赠•条例21条按实际收到日期确认•会计准则—视同经济利益流入,做营业外收入,无差异,不需要填报•会计制度—视同权益计入资本公积,需要填报。•3、销售折扣折让•商业折扣折让未注明;实物折扣视同销售。27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4、不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收付,都确认为当期。•会计、税法基本上按此原则,例外情形:•(1)按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税收对流转税返还、补贴收入按收付实现制;会计上按权责发生制;28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2)以分期收款销售:•税收:按合同约定日期;会计准则:具有融资性质,合同期内按公允价,合同价与公允价的差额按利率法摊销,冲财务费用。•(3)持续超过12月收入确认:•税法:按进度、工作量•会计:劳务结果能可靠估计;不能可靠估计,对发生的成本能得到补偿的,以成本确认;对发生成本不能得到补偿的,确认损失;完成合同法。29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4)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利息、使用费•税法:按合同日期确认;•准则:贷款等按实际利率计算确认;财税[2007]80号•特许权使用费—条例20条,按合同日期确认;•准则:按合同收费时间方法计算确认;•(5)租金收入—条例19条,按合同日期确认;•准则:经营租赁按直线法确认损益。30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5、权益法下对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来源于附表十一第5列合计•实质为账面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少付多得而产生,少付部分做营业外收入,税收做调减。•税收对初始投资成本确认,以公允价和相关税费为基础;•准则:权益法核算合营和联营企业投资;正商誉的不调整,负商誉的调整,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制度:正商誉的摊销,计入当期损益;负商誉计入资本公积31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6、权益法下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损益•条例7、17、83条,被投资企业作利润分配时确认收入实现;应税和免税(全征或全免);全免—居民企业之间、非居民从居民企业取得;全征—持有公开上市公司时间不满12月收益;•会计核算:按权益法核算的按被投资企业会计期末的净利润自动确认损失或收益。成本法以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确认,无差异。32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7、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数据来源于附表七第5列第10行。•税收: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税所得。财税[2007]80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负债及投资性房地产,以取得时确认计税基础;•处置或结算时—取得价款扣除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税所得。(特殊规定除外)33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8、确认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税收:条例26条除不征税收入外,全额征税。•会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计入当期的不调整,确认递延的调整。•做纳税调增的,注意以后年度调减。34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9、境外应税所得•数据来源于附表五第2列合计,不做还原计算。•计算顺序:会计利润总额中已包括境外所得,因其需要单独计算,因此在此处先予以调减,再根据附表六计算的数额填入主表31行计算。35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10、不允许扣除的境外投资损失•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境外投资除合并、撤消、依法清算外形成的损失。•11、不征收收入•数据来自附表一第12行•财税[2008]136号社保基金证券市场取得的收入、利息•财税[2008]151号:投资和使用后还本,财税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资金,事业单位财政补助36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12、免税收入•数据来源于附表5之1行•13、减计收入•数据来源于附表5之6行•14、减免